熊孩子的所作所為,總是能夠輕易地挑動大眾的神經,在公共場合,熊孩子們也總是能夠將一片祥和的氛圍,搞得雞飛狗跳。不得不說,在一些公共場所,為了不影響別人,家長們管好自家的孩子真的很有必要。面對熊孩子的所作所為,家長們護短的心理尤其要不得,因為此時的庇護,就等同於過分的縱容。
熊孩子明搶鄰桌的牛排,被拒絕後嚎啕大哭,寶媽極力護短:吃你牛排怎麼了?
此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視頻。一位寶媽帶著孩子去西餐廳吃牛排,看得出來小傢伙很興奮,得意地在西餐廳裡跑跑跳跳轉一圈。這時候碰巧鄰桌的牛排做好了,小男孩兒看到後伸手就抓牛排吃。鄰桌的客人看到後,趕緊制止了他,一方面擔心小男孩被牛排燙到,另一方面,那畢竟是自己花錢點的牛排,自然不應該讓給小男孩吃。被拒絕的小男孩隨即嚎啕大哭起來,躺到地上撒潑打滾一番。
正在此時,男孩的媽媽過來了,大家以為男孩的媽媽會制止自家孩子,沒想到這位寶媽,不僅沒有詢問事情的經過,反而指責鄰桌的客人不懂事。「你這麼大個人,居然和小孩子一般計較,為什麼要把我兒子惹哭?」鄰桌的客人很無奈,趕忙解釋事情的起因經過。沒想到聽完後,這位寶媽居然又說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言語。「不就是吃你一塊牛排嗎?你怎麼這麼小氣啊?至於把孩子弄哭嗎?」
一直很有禮貌的鄰桌的客人,被這位寶媽的回應弄得生氣極了,隨即回懟道「首先這是我的牛排,我有決定給誰吃的權利。你沒有為我的牛排付錢,自然沒有資格對我的牛排指手畫腳。同樣你也沒有資格對我的行為指手畫腳,你最應該做的是管好你家的孩子,讓他看起來更有教養一點。」寶媽被鄰桌的客人懟的一愣一愣的,原本伶牙俐齒的嘴,再也說不出來個一二,隨後自知自己理虧的寶媽帶著孩子趕忙離開了西餐廳。
1.為孩子做好行為示範
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父母的言行對於孩子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明顯而深刻的。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有教養的人,父母們就應該懂得從自身入手,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行為示範。任何的大道理都不如父母的身體力行更加有說服力,更加有助於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2.適當的立好規矩
在生活中,雖然規矩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卻是真實存在的,規矩的存在,可以很好地約束孩子的言行,讓孩子更加明白行為的邊界感。所以父母們要趁早給孩子立起規矩,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是該做的,什麼事是會妨礙到他人,應該被調整和糾正的。
3.給予孩子有原則的愛
父母疼愛孩子,這是一種出於本能愛的表達,但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應該是有原則且不輕易妥協的。如果孩子犯錯了,只要依靠胡鬧就可以逃避責任的話,那麼此時父母的妥協,給予孩子的庇護將會真正害了孩子。沒有原則的袒護,終究會讓孩子做出言行有失的舉動。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有教養遠遠比孩子取得好成績更加有意義。當然,教養並非是紙上談兵,更加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們有所領會和體悟。與此同時,家長們也要懂得約束自身的言行,畢竟自己的行為舉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並且起到潤物無聲的影響。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對於孩子的教養培養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