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要點:
查證者:郭煦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體檢中心主治醫師
最近有網友在較真小程序提問:月經量少是不是說明子宮有問題?我們也常聽到「月經是女性健康晴雨表」的說法。究竟月經量多少算正常?月經的變化是某種疾病的徵兆嗎?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山一院的郭煦醫生給大家科普相關知識。
經血從哪兒來?為什麼不會凝固?
我們都知道經血是從陰道裡流出來的,但其實真正出血的器官不是陰道,而是子宮。月經是隨著卵巢功能周期性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脫落引起的流血。經血的顏色是暗紅色的,與我們受傷時候傷口出血的顏色不同,這是因為經血並不是單純的血液,它裡面還混合有脫落的子宮內膜、宮頸粘液以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
我們平時傷口出血,如果傷口不大,血液可能很快就凝固了,但是為什麼經血可以流好幾天呢?這是因為月經血中含有大量的纖溶酶,纖溶酶可以溶解纖維蛋白,使經血不凝固,這樣就能保證經血順利地排出體內,不會淤積。因為月經是子宮內膜脫落在子宮腔表面形成了創面,所以子宮內膜修復完成後,月經也就乾淨了。
如何計算月經周期?
很多人以為月經周期就是月經乾淨的那段時間,從上次月經乾淨到這次來月經前,就是一個月經周期。其實這不對,正確的計算方式是從上次陰道流血的第一天開始計算,到這次月經陰道流血的第一天結束。
正常的月經周期是21-35天,平均28天。每次持續2-8天,大多數是3-5天。每次月經的總量是30-50ml。
如何判斷月經過多?
如果每次月經的總量超過80ml就可以診斷為月經過多了。一般人可能對80ml沒有太多概念,一般也不太好測量這個量,所以,在平時問診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患者使用衛生巾的數量來判斷月經的多少。
如果你每次來月經的時候,一天換4-5片衛生巾,只有最多的那天可能會完全溼透,其他的基本只是溼一半或者一部分,那就是正常的月經量。
但如果你每次月經需要使用超過20片衛生巾,基本全溼透,甚至有些人還需要用到孕婦衛生巾,並且月經伴有大量的血塊,那就妥妥的是月經過多了。
月經過多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月經過多的原因有很多,只要疾病影響到凝血功能或者使子宮內膜的面積增大、增厚,都可能會導致月經過多,具體包括:
子宮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因為會增加子宮內膜的面積,並且影響子宮的收縮,所以會出現月經過多。可以通過婦科B超進行診斷,如果確診為黏膜下肌瘤或者由於月經過多引起患者貧血,一般需要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周期性的變化是受到卵巢功能調控的,當卵巢功能異常,比如多囊卵巢或者更年期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子宮內膜增厚甚至子宮內膜增生過長。這種情況下當內膜脫落,陰道流血量就比較多,引發月經過多。
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內膜局部的增生,也會引起內膜面積增大,導致月經過多。
血液疾病: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疾病的患者,由於凝血功能異常,也會導致月經過多。
上環:上環屬於宮腔放置異物,會刺激內膜炎症,影響內膜修復,所以上環的女性容易出現月經過多。很多人上了環不僅月經量多,時間還長,一取環一切問題都沒有了。
除了上面這些常見的疾病,像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癌、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甚至宮頸癌,都可能會表現為月經過多。
如何判斷月經過少?
每次月經量30ml屬於正常,少於20ml屬於月經偏少,月經過少的診斷是月經少於5ml。這裡提到的5ml是每次月經的總量,也就是幾天月經量的總和。一個礦泉水瓶蓋的量就是5ml了,所以有些女性覺得自己月經比以前少了,但真正能夠達到月經過少診斷的人還是少數。
月經過少的原因有哪些?
子宮內膜受損:反覆多次人工流產或者曾經進行過宮腔手術,就有可能會損傷到子宮內膜。子宮內膜分為兩層,上面一層是功能層,每個月都會脫落,但也可以自己修復;下面一層是基底層,不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一旦損傷就是永久性的傷害。當進行宮腔操作的時候損傷到基底層,就會出現宮腔粘連、月經過少甚至閉經的問題。
子宮內膜結核:結核也會造成子宮內膜損傷,導致月經過少、閉經甚至不孕。
卵巢功能減退:這個是月經過少的女性最擔心的問題。當卵巢功能減退的時候,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就會下降,降低的雌激素也會影響子宮內膜增殖,使子宮內膜變薄,月經量就減少了。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卵巢功能都會出現生理性的下降,所以我們的月經量也會自然減少,同時也可能會伴有月經周期變短的問題。雖然現在的月經量沒有以前多了,但只要還在正常範圍內就不用擔心,這其實也是一個自然衰老的過程。
除了這些常見的原因,甲狀腺功能異常、高泌乳素血症等內分泌疾病,或者口服避孕藥等都可能會引起月經過少。
雖然說月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出我們的身體狀況,但也不用太過緊張,不用總是把自己的月經情況與別人或者與以前對比。只要您的月經周期、月經量在正常範圍內,有些變化也是屬於正常的。
本文編輯:yhxi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微信搜索「較真闢謠神器」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