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一分鐘的自我介紹
李嘉誠1928年生於廣東潮州一個書香家庭,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父親李雲經是小學校長,母親莊碧琴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少年時期李嘉誠
1940年,日本侵略軍入侵廣東。李嘉誠全家前往香港,寄居在舅舅的鐘表行,12歲的他從學徒開始踏入社會自謀生計。
1943年,因父親罹患肺結核,李嘉誠一邊打工掙錢,一邊照顧父親。大半年後,父親辭世,已回到家鄉的母親和弟弟妹妹無法趕來,15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和處理了父親的後事。
後來回憶起這段歲月,李嘉誠將其稱為「一生中的最困難」:「15歲的我,仿佛已經有20歲的心態。」
青年時期李嘉誠
安葬父親後,李嘉誠開始獨自謀生,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李嘉誠進入一家塑料貿易公司工作,兩年內被晉升為總經理,管理著200名工人及20名文員,拿著一家人都花不完的薪水。
1950年1月1日,李嘉誠拿出所有積蓄,又找舅舅莊靜庵借了些錢,用5萬港元本金在香港西環創立了「長江塑料廠」——一間100多平米生產塑膠花的小工廠。
中年時代李嘉誠
開業當天,他自信滿滿地對20多名員工演講:「我們公司雖小,但我懂得這一行,人家懂的,我們懂更多,我們懂的,人家未必懂。一步一步,我們一定會擴大,會一路變好,你們的收入,也會一路變好!」
1958年,李嘉誠就開始涉足房地產業務了,至今已有60年。僅在這個血色江湖,就可謂世事洞明在朝野,人情練達一甲子。
然而,只要還沒有離開這個市場,就不能說自己是一個成功者。
李嘉誠一生的原則就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以後的經管書,一定也會回憶李嘉誠是如何一步步抽資轉身的精明和驚心動魄。
利潤固然是衡量商業成就的重要尺度,然而我們不能忘記,有另一種維度對於今天的商業或許更為重要,那就是「受尊敬」。
李嘉誠生意經: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近幾年,一提到李超人,人們就會想到「撤資」這個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家族賣掉的大陸、香港資產將近2000億港元。
然而,李嘉誠卻稱「說長和系撤資是一個大笑話!」 那麼,李嘉誠又為何在一直在賣賣賣呢?
2013年11月,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了答案: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最後那分錢,要很小心。
內地房地產過去持續上漲,往往以高於市值的價格也無法投得土地。內地政府部門都說要對房地產進行打擊,價格太高。不聽他們的話,還可以聽誰的話?現在價格的確漲得太高,一般老百姓買不到,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
過去兩三年我們買入的項目較少。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內地的地價也飛漲,我們也無法成功投得土地。若地產業務繼續艱難地經營,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
我從1950年開始做生意,到今天已經六十多年,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也一路走過來。
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就是最後那分錢,要很小心。
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其實我已活了100多歲」
李嘉誠和他的子女,深刻詮釋了一個人的家教與修養,對於成功的重要意義。
李嘉誠定下規矩:無論工作多忙,每個星期一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飯。
李嘉誠全家福
李嘉誠曾說過:對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們成人後,也應該是三分之二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們如何做生意。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時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誠都會坐在書桌前閱讀、自學外語。每逢星期日,李嘉誠就會帶兄弟倆一起出海遊泳,而遊完泳後,必定要給他們上一堂嚴肅的國學大課。
當李澤鉅和李澤鍇長大一些,李嘉誠召開董事會,就讓兒子坐在專門設置的小椅子上列席會議。
「我在30歲前,我有的資產足夠一家人一世人不需要再工作。我人生哲學有兩句說話,古代有八個字對我很有用,座右銘是自強不息,以及厚德載物,我的人生也是如此。」李嘉誠說。
實際上,他非常勤奮,每天工作16、17個小時,說自己實際上已經活了100多歲。李嘉誠也從未停止過讀書.
「我晚上一定會看書。如果我有一個小時,即使是睡不夠、遲睡,我一樣會看書。」
關於工作習慣,最為著名的細節是李嘉誠的作息時間:不論幾點睡覺,一定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
隨後,他聽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然後去辦公室。睡覺之前,他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
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
每周,李嘉誠還親自為兒孫們擔任導師,自己準備課程、案例。據《南方周末》報導,李嘉誠還喜歡看電影,而且,看電影時,他的「代入感」很強,每次都會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後隨著劇情起伏,「過他們的生活」。
現時每周李嘉誠打高爾夫球兩至三次。若日後退休,他坦承不會去釣魚,而是會將更多時間放在李嘉誠基金會。
李嘉誠十大金句
1、創業沒有捷徑可走,因為世上根本沒有好賺的錢。
2、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
3、用人最重要看幾方面:第一工作能力,第二對公司的投入程度,第三可靠程度。如果這三個條件都是正面,隨著時間、機會一到,便即晉升他。
4、在劇烈的競爭當中多付出一點,便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麼一點點。
5、不要與業務「談戀愛」,也就是不要沉迷於任何一項業務。
6、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7、只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對朋友講義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
8、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60歲之後,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
9、財富不是單單用金錢來比擬的。衡量財富就是我所講的,內心的富貴才是財富。如果讓我講一句,「富貴」兩個字,它們不是連在一起的,這句話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真正的「富貴」,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錢,讓這個社會更好、更進步,使更多的人受到關懷。所以我就這樣想,你的貴是從你的行為而來。
10、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分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成功,什麼叫做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