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體罰降低兒童情商與自控力

2020-12-15 新東方網

Researchers found that smacking kids, instead of using non-physical punishments, reduces thei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ing ability」 which allows us to think on the spot and modify our behavior when necessary.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8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體罰孩子會降低其情商和「執行能力」,而非肉體懲罰則不會。這就要求我們謹慎思考並在必要時調整我們的行為。

Continued corporal punishment may make children comply with rules in the short term to avoid getting beaten, in the long term they'll fail to take them on board or understand the reasons why they exist.

經常體罰或許會使兒童在短期內為了不至於再挨打而變得聽話。但長久下去,孩子們就不會再買帳了,或者他們無法理解自己存在的原因。

The study authors, from American and Canadian universities, warn this could lead to lower levels of self-control and poorer behavior in the long term.

來自美國和加拿大幾所大學的研究人員提醒說,長期體罰兒童可能會降低兒童的自控能力,而且他們的行為也會更加糟糕。

They monitored 63 kids from two private schools in West Africa, aged five and six. All the children came from the same area and had similar home backgrounds. One of the schools used corporal punishment for offences ranging from forgetting a pencil to disrupting classes, while the other stuck to non-physical discipline for misdemeanors, such as verbal warnings and time-outs.

研究人員對西非兩所私立學校的63名5至6歲的兒童進行了檢測。這些兒童均來自同一個地方,並且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其中一所學校在孩子犯錯後對其進行體罰,錯誤包括忘帶鉛筆到擾亂課堂。而另一所學校用非體罰的方式懲罰違反紀律的學生,比如口頭警告,免去休息時間等。

The youngsters were assigned a range of tasks designed to test their executive functioning skills. Results, published in journal Social Development, showed that the kids at the school that avoided corporal punishment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se tasks than kids who were smacked at school.

研究人員分配給孩子們一系列的任務以評估其「執行能力」。結果表明,在無體罰學校學習的兒童所得到的分數明顯比在體罰學校的兒童高。這一結果已刊登在《社會發展》雜誌上。

Study author Professor Victoria Talwar, from McGill University in Montreal, Canada, said: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research findings that punitive discipline may not have any negative effects in the short term; but if relied upon over time it does not support children's problem-solving skills, or their abilities to inhibit inappropriate behaviour or to learn."

研究者之一、加拿大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維多利?亞塔爾瓦教授說:「這個結果和先前的發現也是一致的,即:在短期內體罰沒有太多的負面影響,但是如果兒童長時間經受體罰,他們並不能幫助孩子提高解決問題的技巧以及抑制不良行為或者學習的能力。」

(實習生:李帥男)

相關焦點

  • 《兒童自控力沙盤訓練》
    而就在這簡易的設置中,使孩子內心的世界得以呈現,把無形的心理內容以某種適當的象徵性方式呈現出來,可以使緊張的情緒得以緩解與放鬆、心靈得到成長、情商得到發展、學業成績得到提升!    兒童自控力沙盤訓練,是一種結合心理沙盤治療、自控力增強、情商能力提升等活動於一體的綜合性心理課程,孩子在參與自控力沙盤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和訓練以下幾個方面:
  • 研究:禁止體罰兒童國家 青少年鬥毆事件概率低
    【環球網綜合報導】體罰兒童會對他們未來的身心發展造成傷害。據英國《衛報》10月15日報導,研究表明,在禁止體罰兒童的國家中,年輕人的成長環境會更加安全,青少年鬥毆事件,尤其是女性鬥毆事件發生的概率會更低。
  • 研究:體罰對大腦的影響
    2014年一項新浪教育的調查稱,84%的家長承認打過孩子,88%受訪者表示自己曾被父母打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調查曾顯示,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有超過70%的孩子最近被父母打過;而有90%的美國家長自陳有過打孩子的行為。
  • 體罰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研究表明,遠不止心理創傷這麼簡單
    我們都知道,體罰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不過,多國的研究都表明,體罰的對孩子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1、沒有暴力只有呵護的環境才最利於發育小時候的你是不是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呢?那時候的世界一片美好——沒有批評,沒有責任,還不需要工作,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那個階段可能是你學得最多的時期。體罰所引發的恐懼會對兒童的大腦功能產生不良的影響。
  • 最新研究稱禁止體罰更有利兒童健康成長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禁止打孩子的國家似乎為兒童的成長提供了更有利的環境。在禁止體罰的國家,青少年鬥毆,尤其是女性鬥毆事件較少發生。
  • 為什麼對兒童進行體罰是危險的
    美國兒科醫生談論體罰的嚴重危害美國專家說,體罰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沮喪和攻擊性行為,還會降低智力。他們敦促父母對孩子進行不同的教育,兒科醫生則向父母提供有關體罰後果的信息,並建議其他育兒方式。小兒科的美國學院的成員發表了關於體罰的影響,最近的研究主要回顧在雜誌兒科。他們敦促父母停止使用其他育兒方法。1989年,《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呼籲會員國禁止對兒童的體罰。
  • 讀「體罰表明教育的低級、粗糙與無能」一文有感
    拜讀『知名文化學者』楊早先生「體罰表明教育的低級、粗糙與無能」一文,感覺楊先生文筆流暢,文採飛揚。但這樣的文筆採用扣帽子的標題就可知,此文不過是作者來湊個熱鬧而已,如若以此討論,正中作者下懷。但今日聞聽某初中學校數名學生狂毆教師一事,不得不說上幾句。1.打不打孩子,絕非教育層階之別,楊先生家是有門第的人家,但不知您家先人是否做過皇帝?
  • 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演講中她提到自己在學校任課期間發現,智商高低並不是造成孩子成績差距的唯一關係,而這個發現讓她決心進一步研究心理學。後來她和她的團隊在對西點軍校學員、學校實習教師、學生、私企員工等多種從業人員的調查中發現,有一種特徵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成功。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昨天帶孩子去逛超市,看見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4、5歲的小女孩路過兒童玩具區域的時候,發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小女孩看中了一個粉色的洋娃娃,希望媽媽可以買給她。但是,各位任然在用這招哄騙孩子的家長要提高注意了: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哄騙或許可以暫時穩住孩子,卻不利於孩子後天的培養,特別是對於孩子的自控力。
  • 美國發布研究稱父母打孩子屁股會增加其暴力傾向,體罰模糊了愛與暴力
    儘管相較之前有所降低,但以美國兒科學會在2018年制定的標準來看,這個比例還是太高了。塞格博士表示:"父母不應該打孩子,也不應該使用羞辱性的言語侮辱孩子。"在疫情期間兒童遭受的體罰還是未知數在學校、課外活動和日託班裡,若孩子遭受家庭暴力,可以被看護人員及時發現。
  • 明知學生患哮喘還體罰老師體罰學生會被刑拘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五條規定,「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體罰學生」;《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研究表明,自控力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很強的預測性,小時候自控力好的孩子,他們上學後閱讀和數學成績也會很好,這種預測能力比智商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還要大。想要提升孩子自控力,首先我們大人要清楚孩子的發展階段,理解他們的局限。
  • 自控力是什麼?源自何處?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這本書涵蓋了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的知識,不僅幫助我們從源頭上了解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從何而來,更針對自控力提升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這本書告訴我們,關於自控力,你需要了解的四個要點。第一,自控力是天生的,人人都有抵禦誘惑的本能。
  • 為什麼自控力好的孩子,比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對於學齡兒童來說,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比情商更有助於社會交往。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研究發現,前額葉具有和肌肉一樣的特性,可以像肌肉一樣訓練和提升。據研究發現,自控力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發展水平:
  • 【每日佳國際英語】如何訓練孩子的自控力?看看美國小學怎麼教
    談到自控力,便不得不提斯坦福教授著名的「棉花塘實驗」——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經過14年追蹤研究發現:自控力,是決定孩子今後成就的一個關鍵因素,且後續研究發現,自控力是可以被教導和學習的。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又該如何去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呢?
  • 體罰之所以是教育孩子的可怕方式的5個關鍵原因
    研究表明,如此行為不僅僅是具有破壞性,而且壓根就不起作用。這次,V哥就要為你帶來:體罰之所以是教育孩子的可怕方式的5個關鍵原因,以及一些有用的建議。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暴力並不能有效地懲罰孩子,因為暴力行為需要將其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內在化。換句話說,孩子們需要理解。他們需要被告知和解釋為什麼自己的行為方式不合適。暴力只是阻止孩子行動的一種快捷方法,但往往無法讓孩子明白緣由。
  • 自控力+快樂=幸福人生
    先讀懂什麼是自控力然而,自控力的建立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便是疫情期間,孩子們自己在家學習,失去老師的管束與指導,在管住自己的同時,還要學習。下圖對於自控力的解讀是非常充分,作為父母最希望就是孩子做到「我想學」的狀態。達到這種狀態了,往後我們專注煲湯就OK了。
  • 培養自控力,智慧家長才不會「胡蘿蔔加大棒」
    另一方面,對大腦科學的研究表明,3歲左右的孩子,逐漸顯示出打破規矩的行為,也是他們學習表達自己內心想法,勇敢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如果父母單純為了減少麻煩,用威逼利誘的方式,讓孩子完全聽從自己的只會。紐西蘭的一個研究機構,從1972年開始,就對新生兒開始長達一項40年的研究。研究發現,孩子4-6歲時的自控力,可以預測成人後的各項指標,如健康狀況、經濟收入和犯罪潛在可能。
  • 西安交大醫學院一項研究表明:孕期補鐵對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有關鍵作用
    西安交大醫學院一項研究表明:孕期補鐵對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有關鍵作用
  • 研究表明常常被父母打屁股的孩子更容易有心理問題和反社會傾向
    ↗↗↗ 點擊上方「唧唧堂」關注各學科最新最熱研究推薦論文解讀發現關注更多研究和研究人,請訪問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