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人說分娩的疼痛,宛如十二根肋骨同時碎裂,是頂級的疼痛,每一個經歷分娩的媽媽,都非常偉大。
而寶媽們卻好像被刪除了記憶,關於分娩的經歷,大多只記得一些殘破的記憶碎片,宮縮來臨時的疼痛,記憶總是非常模糊,難以提取。
雖然經歷分娩鎮痛的寶媽,都在瘋狂地安利,但是目前分娩鎮痛的普及率依然很低。其實,分娩時的疼痛自有其意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宮縮疼痛的意義,很多人不知
朋友小黎前段時間剛生娃,本來就非常怕痛的小黎,早就計劃好了要預約剖宮產,結果到了臨產的時候,因為寶寶條件較好,醫生說什麼也不同意小黎剖宮產。
為了這事,小黎還和醫生大吵一架。不過沒辦法,剖宮產率常見居高不下,而小黎剛好符合順產的所有指徵,醫生實在是沒理由批准小黎剖宮產。
生完娃之後,小黎就開始向朋友們訴苦:「痛死了,痛死了!生孩子為什麼要這麼痛啊?這不是純心折磨人嗎?」
一位醫生朋友反駁說:「這可不是,分娩疼痛是有意義的,疼痛是身體的一個異常信號,提示你更換姿勢或者用力的方法,這是對分娩進程有利的。」
小黎被說得一愣一愣的:「原來分娩的疼痛還有這麼多講究,這就是無痛分娩得不到普及的原因?」
醫生朋友卻搖了搖頭:「這倒不是,無痛分娩普及難的原因另有隱情。」
生孩子有多痛
分娩後,很多寶媽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太痛了!生孩子到底有多痛?按照疼痛的分級,分娩可以說是9~10分的疼痛。
0分:完全不痛0~3分:輕度的疼痛,痛經一般屬於3級的疼痛4~6分:中度疼痛,體驗分娩疼痛寶爸們,很少可以通過這一關7分以上:重度疼痛,其中分娩的疼痛在9分以上10分:目前可以想像的疼痛巔峰
研究表明,分娩需要承受的疼痛可以達到9分,僅次於灼傷以及肝腎結石的疼痛,位列疼痛排行榜的第三名。
分娩的疼痛,到底有沒有用?
分娩的疼痛,給寶媽留下的多是糟糕且模糊的印象,好像疼痛是一件錯誤且多餘的事情,其實分娩疼痛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當我們長跑的時候,膝蓋疼痛暗示運動過量,提示需要適當停下來休息;長期駝背的人會感到腰痛,提示挺直脊背,避免腰椎受力不均。分娩疼痛也有類似的作用,可以提示寶媽什麼時候用力,或者是更換舒適、有利於分娩進行的姿勢。
道理雖如此,但實際到了疼痛難忍的時候,寶媽們多數意識模糊,捕捉疼痛的信號?簡直是天方夜譚好嗎!
疼痛雖然有理論意義上的積極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寶媽們就只記住疼痛的消極和難受了。
分娩陣痛為什麼難以普及
數據顯示,國內的分娩鎮痛普及率僅有10%左右,遠遠低於40%的剖宮產率。
分娩的疼痛如此劇烈,分娩鎮痛的普及率卻非常低,這到底為啥?
1)專業的麻醉師太少
我國的專業麻醉師缺口高達30萬,頂尖技術人才的缺少,是難以提升分娩陣痛普及率的重要原因。如果麻醉師技術不過關,那還真是有點冒險。
2)醫院的紅利較低
目前提供分娩鎮痛服務的醫院非常少,根據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的數據,全國僅有913家醫院成為無痛分娩的試點醫院。
無痛分娩的進行,需要麻醉醫生隨時待命,需要的時間遠高於剖宮產,紅利卻非常低微,這也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3)長久以來的偏見
除了醫生方面的原因,產婦寶媽和家屬們的觀點,也在暗中影響無痛分娩的普及率。
很多人對無痛分娩的止痛劑存在偏見,擔心影響胎兒或者孕媽的健康,因此寧願痛不欲生,也不願意提前來一針。
其實分娩鎮痛採用的麻醉劑,和常規剖宮產半身麻醉相同,且劑量遠遠低於剖宮產的劑量,如果無痛分娩可以影響寶寶,那麼剖宮產的影響豈不是更大?
近年來,始終有專家在研究剖宮產對寶寶的影響,事實表明,剖宮產對寶寶的智力毫無影響,身體上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那麼無痛分娩自然也就非常安全了。
【寫在最後】
不論是選擇忍受疼痛,還是來一針無痛分娩,抑或是接受剖宮產手術,寶媽都是同樣偉大,不因為減輕疼痛而少半點付出。
【留言板】
寶媽們有嘗試分娩鎮痛嗎?評論區分享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