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十幾年前,李明光甘心於做辦公室裡的一名財務,那麼,現在,中國就少了一個即將走出國門、走進世界的快時尚品牌。2006年,創立快時尚品牌UR(URBAN REVIVO)之前,李明光已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將近10年。
1998年,也許是廣東湛江人天生的不安分,他開始一邊拿著固定工資,一邊在廣源新村開了一家服裝店,一個月租金兩千塊錢。這在當時的廣州是非常熱門的行當,尤其是華樂路一帶,漸漸形成外貿服裝零售的聚集點。李明光之所以把店選在廣源新村,「是因為離公司比較近,方便照應」。那時候,他的店類似現在的熱風,生意紅火,收入也令他滿意:「當時,我一個月工資一千多元,而我的店一個月可以賺四五千塊錢。」
但和一般的外貿服裝店小老闆不同,李明光的眼裡不僅只有利潤,還有品牌。於是,在穩拿穩賺了兩年之後,他決定代理一個男裝品牌——VJC。大概今天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品牌的存在,可在2001年,李明光卻把VJC的店開到了上海恒隆廣場,成為第一批進駐這裡的品牌,在這奢侈品大牌橫行的今天,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在一年多的品牌代理過程中,我學習和總結到了很多經驗。那時候我就開始想,代理一個品牌,不如自己創立一個品牌。於是在2003年的時候,我創立了一個牛仔品牌。」李明光回憶。遺憾的是,經過兩三年的運作,李明光沒能琢磨出什麼差異化的發展,他很清楚「在百貨行業沒有差異化是很難把品牌做好的」。
這一年還有一件事觸動了李明光。他到日本東京的時候看到了Zara在亞洲的第一家店。「我被那種情形深深感染:Zara就開在那些奢侈大牌的旁邊,價格比它們實惠很多,但是時尚度卻完全不遜色與眾多大牌。」
事實上,早在2001年,李明光就看到了一篇關於歐洲快時尚(Fast Fashion)商業模式的報導。「快時尚在歐洲大肆流行,人們買最新最潮的衣服,只穿一兩季,然後就會淘汰掉,再買新的。我覺得特別震撼,因為當時在國內,消費者還處在追求優質高價服裝的階段。同時,我也感覺到快時尚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服裝行業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在東京的見聞,無疑再次讓他確定了這種想法,「這將是服裝行業的潮流和趨勢。縱觀中國國內市場,當時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快時尚品牌,這將是中國服裝行業的藍海。」
從日本回來以後,李明光便開始籌備和規劃,UR終於在2006年誕生,第一家開在廣州正佳廣場。彼時的李明光並沒有掌握太多快時尚的運營知識,他憑藉的是自己過去10年運作時尚行業所積累的經驗和理解,在失敗中不斷創新,並不斷試驗和深化。為避免UR的產品像國內很多品牌設計風格過於「中國化」或「韓國化」,所以在發展初期,李明光就與法國著名的時尚顧問公司合作,所有產品定位、時尚趨勢、商品企劃等都由他們按UR定位專門提供,最後由中法300多位買手及設計團隊實施完成,以國際化標準自居。
現在,UR每年設計並上架的服裝多達6,000多款,每周每家店都會更新兩次貨架,每周保證有100-140款新品推出。而除了在中國境內開設更多商店之外,李明光的長遠規劃是走向世界:「2014年開始進入亞太市場,2015年開始適時進入歐洲和其他市場,實施全球市場同步發展戰略。」
Q:快時尚品牌中,像Zara和H&M是比較成功的,UR是否借鑑了這些品牌?
A:Zara作為快時尚品牌的代表,可以說快時尚模式以及快時尚品牌的風潮都是它掀起的。不過,每一個快時尚品牌,都有自己獨有的品牌風格和細分,比如,Zara是比較偏都市的輕奢侈快時尚,比其他快時尚品牌顯得高端一些;H&M、C&A就再偏年輕一點;GAP、優衣庫則偏基本一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UR從創立以來致力於打造一個國際化領先的快時尚品牌,不同於Zara、H&M的品牌風格,打造專屬於UR的優雅的歐陸風情。
Q:相比Zara和H&M,UR的優勢在哪裡?
A:我們的主要目標消費群是25-35歲的白領。我們更多的競爭對手是Zara。在快時尚行業日趨細分的大環境下,相對於國際性快時尚品牌,UR既具備了與之相匹敵的高性價比價格體系,同時又能快速引領時尚。在中國市場無論一線城市還是三線城市,我們能夠做到比他們有更快的更新速度,真正實現全國每一個店鋪每年近萬款新品、每周兩次更新的快時尚模式,由此產生了UR所獨有的特殊優勢。
Q:那麼,UR會跟著Zara開店嗎?
A:沒有硬性標準,最主要還是符合我們自己的定位。
Q:UR的開店的標準和定位有何講究?
A:UR在發展擴張的過程中也有積累總結出一套開店之道,每一個都有嚴格的標準。從選址上我們基本總結為「洋蔥圓」原則,即從中心點往外發展。從上海向全國,從省會向地級市,從主商圈到副商圈,店鋪的位置以及賣場的定位要與品牌定位相符。UR的店鋪面積全部超過800平方米,店面設計也力求達到奢華時尚的國際化形象,但產品價位卻很大眾化。
Q:目前,UR在國內消費者當中的知名度可能還不及其他快時尚品牌,你認為原因何在?會採取何種對策?
A:UR作為一個年輕的品牌,其影響和知名度自然是不能與已經有四五十年的那些國外品牌作比較。但是,UR在創立至今的短短6年裡,能夠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快時尚品牌,我認為這已經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成績,這是很多品牌所無法做到的。
我們有自己的市場戰略,我們希望品牌能夠先打穩基礎,等到積澱夠深厚的時候再擴展。其實在國內,對於很多品牌來說也是全新的市場,所以我們在未來,會針對整個中國的發展策略,做適度的推廣。另一個方面我們也會加快擴張的步伐,讓更多的城市更多的消費者能夠接觸到我們的品牌。越來越多的目標受眾可以直觀感受到UR的產品魅力。所以,我們會加快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擴張,同時深入到三線城市,特別在二三線城市希望能夠把距離拉近一點,搶佔先機,取得三四線城市的知名度。也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超過Zara,其實我們在很多城市的營業額已經超過了Zara。我們很多產品和系列更能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在設計和剪裁上更加迎合中國市場,是我們重點要關注的,也是我們超越其他品牌的機會。
在未來我們會針對品牌的定位和策略,做一個適度的長線的推廣計劃。也許會找一些大牌的設計師合作、跟一些藝術家的跨界合作、明星的合作。
Q:會找國內設計師和藝術家合作嗎?
A:現在國內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也已經很高了,我們會找適合我們的人,國際國內的都有可能。
Q:UR目前在中國有21家門店,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未來的發展重點會是在哪些城市?
A:UR計劃五年內實現中國市場100家店面,銷售額超過30億元。在三年內,以一二線城市為主,嘗試進軍三四線城市,根據三四線城市的消費習慣,做更符合三四線城市的店鋪和產品。
近幾年,也有很多國外有經驗的公司與我們洽談合作,我們也在各國當地做了很多市場調查。我們準備2014年開始進入亞太市場,包括香港和澳門地區、菲律賓、日本、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進一步的試探市場。同時沙特、阿聯等中東國家的市場也正在積極的洽談中。2015年開始適時進入歐洲和其他國家,實施全球市場同步發展戰略。
Q:UR 2012年的銷售額是多少?相比2011年增加多少?預計今年銷售額將達到多少?
A:去年營業額3億元,相比2011年增長了80%,主要靠老店的增長。預計今年將達到五個億。
Q:目前我們的買手和設計師有多少?如何運作?
A:我們有300多位國際買手組成的設計開發團隊,買手主導產品開發,在全球搜索最新的潮流設計和樣衣,再由設計師進行產品設計,每年實現近萬款新品。10天的行業領先前導時間,為顧客提供可輕鬆擁有最新的、全球同步的高品質時尚的產品。
Q:UR每年大概推出了多少款式的衣服,平均上架頻率是多少時間?
A:每年6,000多款,以後還會更多,一周兩次,逢周二和周五上新貨,每周保證有100-140款新品。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陳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