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最近朋友給我說了個事,他說自己工資5000,領導比他多1000,但是領導已經買了幾套,還有輛幾十萬的車,為什麼自己卻買不起?
我告訴他,這種事我見多了,人之所以不滿足,在於無休無止的欲望和各種攀比。消極和不正常的攀比心理,不僅會讓自己的情緒變得很糟糕,而且還會偏離了職業發展的軌跡。
因此,你不應該把考慮問題的重心放在「買不買得起」這個問題本身,而是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應該怎麼轉變思維才能達到,甚至超過領導。
實際上,僅僅比較明面上的工資是沒有意義的,有很多情形的存在,使得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第一,從薪酬結構上來看
很多領導的工資,聽起來只比你多1000元,就算是真實的,那麼也只能理解成月工資多了1000,並不表示你們在獎金或福利上沒有差異!
我也在國企幹過,薪酬結構上,普通員工與領導的固定工資並沒有拉開差距,但是領導的年薪基本都體現在年終獎。特別是在績效獎金、福利待遇等方面,領導肯定是佔據優勢,這些數字加起來,可是工資難以比擬的。
有的甚至超過了工資部分。比如公務員隊伍當中,每年的收入佔比,基本工資就是非常少的份額,恰恰是這些補貼、獎金等之類的差別較大,這種差別有地域、級別、行業的差別。
而且你只看工資,就會恍然大悟覺得你和領導在一個水平線上,這顯然不能對等,要知道很多企業在早些年有給領導配車和配房子住,類似的情況你未必都能享受!
第二,從隱形收入來看
我以前有個公司有個領導,他自己很擅長投資,每年股票的收益都比他工資高,所以他買房買車基本也不是靠自己的工資收入。
這種隱形收入,其實有合法的,也有灰色地帶的。比如有的人關於投資,炒房、炒股、借貸等,用錢賺錢的方式,能增加不少被動收入。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人吃了虧,並沒有撈到多少。不過,大量的中產,可能正是靠著這些年的房地產,也多少獲得了一些紅利。
總之,僅僅比較明面上的工資是沒有意義的,那只是冰山上的一個表象而已,有很多情形都在冰山下存在,使得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第一,多數普通員工帶著情懷販賣時間,過度追求安全感
很多人會說:「我上班就是為了賺錢呀,不然我996是圖啥?」你自己算一筆帳就可以知道,假如你現在月入5000,通過升職加薪,在未來的10年內,可以月入1萬,並對此很滿意,因為工作穩定,還離家近。
看起來口袋裡的錢多了,但同時,你的財富天花板也就在那兒了,而且還不排除企業把你這樣的「老白兔」給裁掉。
所以你發現問題了嗎?終其一生,你將為了錢而工作,工作成了賺錢的首要且唯一選擇。最可悲的是,隨著通貨膨脹的加速,你賺的錢可能依然買不起一二線城市的一套好房子。
這其實是很可怕的現象,你知道要多賺錢,但一拍腦袋,只知道通過上班賺錢,把時間賣給你的領導。所以你一直都在不停地打包時間,販賣時間,等你的領導或老闆開出個好價錢。
一天有24小時,就算你不加班,每天工作8小時,你用這8小時去換取金錢,無論怎麼算,你用來製造財富的時間顆粒度都是粗糙的、是單一的、是看不到驚喜的。大多數普通員工熱衷於穩定的工作,是出於恐懼,是對未來、對長期問題的逃避。
第二,領導更敢於冒險,讓錢為自己工作
領導的腦袋裡不會只有「上班能掙錢」這一個概念,在他們看來,工作只能算一份職業,它不是事業,他不會混淆職業和事業的概念,事業是能讓錢生錢的東西。
他們通常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而且這句話肯定是正確的,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率,我特地強調了是收益率而不是收益。
風險和收益率總是一體的,可以說是一回事兒,但這個風險是針對大部分人的風險,而不是針對所有人的。因此,領導在工作中一般會選擇普通人認為風險極大的事情或者項目去做。做對了,就能掙得額外一大筆錢,即使沒做好,那當積累經驗,下次換個地方再戰。
而且領導也會在這些風險中發現,很多賺錢的機會就擺在面前,比如他們會發現,身邊不止微商、網紅、社交經濟這幾隻黑馬,而是一群黑馬從身邊跑過去。那點點基本工資算什麼,就算漲10倍,也不如這些能產生額外收益的機會好。而那些大多數普通員工,因為他們忙著追著錢跑,忙著找穩定的工作,關注點只有眼前的一切。
因此,不要死盯著自己本職工作的那一畝三分地,多留意你可以賺錢的途徑,如果你能看見一個機會,就註定,你的一生會不斷發現機會。
現在很多員工,無論是新人還是老人,平時他們在公司同事和老闆眼裡,以及自己的親朋好友圈裡,給人的印象都不錯,也都有不錯的口碑,他們普遍都自我感覺良好,然而,他們在網絡線上的影響力幾乎為零,其實這樣的人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力,更別談持續的收入增長了。
這些普通員工,我稱之為「籠子裡的人」,表面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很危險,因為他們完全停留在自嗨的層面,看不見也看不懂籠子外,那些線上商業邏輯和爆發力。
在他們眼裡,每天同事、領導對自己喜笑顏開,讚美有佳就是成功,工作忙碌就是充實,可是實際上越忙碌越辛苦的人,不是越充實,而是越迷茫。
可他們不知道線下永遠是一片魚塘,線上才是整個海洋,如果線下的魚塘已經冰凍了,而還看不到線上海洋的活躍。那最後的結果是:你很辛苦地工作,卻掙不到大錢。
然後更糟糕的是,辛苦導致時間上的壓榨,導致時間的稀缺,讓你沒有時間學習多元知識,沒有時間做不同圈子社交,沒有時間好好規劃未來。最後,你辛辛苦苦工作了數年,只看到表面上和自己收入差不多的小領導買豪車,住洋房,自己付出的青春和精力,卻什麼都沒得到。
而領導又是怎麼做的呢?
領導會把打造個人品牌貫穿在整個工作,甚至是職業生涯中,他們會把自己的技術、名稱、頭像、思維、觀點甚至是人設等,有意無意的固化在別人的心中,這會讓他們不管在職場還是在商戰中都會有不錯的議價權。
就好比你和某自媒體大V同時進了家公司,大V當你小領導,底薪只比你高1000,但人家名氣和影響力在那,不管他的內容質量好不好,光是他的帳號影響力發個東西就能提成幾十萬,而你只能用公司的不知名的小號去做,提成多少你只有聽公司的,做得好,所有好處都歸公司,做得不好公司還能把你裁了另外再招,這就是差距。
而且一旦有了個人品牌影響力後,不管你何時脫離你的公司或平臺,你也不會錢發愁,因為你的個人品牌就是飯碗。
所以,不管你線下多牛逼,你線上沒有品牌影響力,就說明你還是上個時代的人。如果你本來就具有不錯的能力和專業,本來就才華橫溢,卻缺失十倍商業價值放大的可能性,那才華就真的可惜了。
總之,領導可能看起來工資和你差不多,但透過現象看本質,你們從隱形收入、品牌影響力、思維能力、議價權等方面來看,其實差得太遠了。
另外,領導都從不會讓自己陷入忙碌,他們會解放自己的時間。他們知道沒有任何事情,比思考更重要。
他們絕對不會簡單的用一份勞力換一份收入,這種商業模式,本身就是很雞肋的,哪怕你換的是腦力。所以大多數領導,再忙也會抽時間出來自己思考,才能找到真正的行業機會和引爆點,聚焦進去,完成一次華麗的轉身。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