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兒子是內向,沒想到是「高敏感」

2020-12-22 點點家的土小豆

#育兒靠譜說#

自從有了言寶,我經常會聽見這樣的話——

兒女雙全,真幸福。

可養孩子如穿鞋子,孩子是否「表裡如一」,醒著是不是和睡著一樣是天使,5年了, 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言寶兩周歲那一年,我們帶他回老家,見到農村的一些雞啊,鴨啊,他不是興奮,而是一臉的愁容,躲在我的身後,大聲叫喚:「怕,怕。」

他手足無措的樣子,逗得親戚們哈哈大笑。

聽見別人的笑,他的情緒立刻上來了,把手中的玩具扔在了地上,兩手插著腰,生氣地說:

「你們再笑話我,我就把你們打死。」

小叔子家的孩子,很快就和老家的孩子們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可言寶一直都粘著我,拉著我的衣角,怎麼都不肯出去玩。

沒洗手就吃飯,說他兩句,他瞬間眼眶就紅了,開始抹眼淚。

到了晚上,親戚鋪好了床鋪,他卻倔強地站在門口,任性地說:「我要回家,我不睡這裡。」

為了安撫他睡覺,我幾乎是黔驢技窮。

在親戚們的眼裡,言寶是一個愛生氣、膽小、內向、愛哭以及不講禮貌的孩子,是我把他養得「太嬌氣」了,是我太「嬌慣」他,所以他像個「女孩子」。

言寶被貼上這些標籤,說實在,我心裡也是難過的。

作為一個老母親,也的確是每天遭受到來自親兒子的生氣N次,哭鬧N+1次,也可謂是心力交瘁。

可是,我還得努力佯裝出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要不然就會被追問:

「媽媽,你是不是不開心了?

為了發洩情緒,我發了一條朋友圈,細緻描繪了一下言寶的各種「罪行」。

一個從事幼兒工作的朋友一語道破天機:因為言寶是一個高敏感兒童。

什麼是高敏感兒童呢?

美國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在《天生敏感》一書中給了很好的詮釋:

高度敏感是一種先天性、經由遺傳物質決定,從出生時就存在了的,人群中15%-20%的孩子具有這樣的個性(男女比例相同)。高度敏感的個體比一般人更關注周圍環境,做事習慣三思後行,謹慎使得他們較少犯錯,富有同情心、更聰明、敏銳和富有創造力。 在遇到「高音量」或信息量過多時會變得不知所措,所以他們儘量避免外來刺激,因此顯得膽小羞怯,不太合群。所以他們不喜歡喧鬧的生日聚會,不喜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被盯著看。 內向不等於高敏感,儘管有70%的高敏感人群很內向,但其餘30%的人卻表現為外向型。

原來,自己原以為的言寶內向、害羞、情緒差,其實只是高敏感;以為是自己的養育失責,才把兒子養得嬌滴滴,其實不是的,這是他的天生氣質。

阿倫博士總結了一些高敏感孩子的特點,概括為D·O·E·S法則,我也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一下。

1)D——Depth of Processing(深度處理)

因為高敏感孩子觀察到的東西會比普通孩子多,也就是有更多的訊息進入他的大腦,所以他可能會比普通孩子想得更多、更深刻,因為深思熟慮,所以有時會顯得「羞怯」。

「想太多」「小大人」,可能就是他們經常被貼的標籤。

2)O——Overstimulate(過度活躍)

高敏感的人行為抑制系統太活躍了,他們每走半步都要思考一個世紀,這樣的好處是行事會非常謹慎,但壞處就是很容易過度消耗大腦的能量,並且讓自己焦慮到無法思考。

前兩天,我騎車接言寶放學,在半路上輪胎爆了,考慮到要修車,所以我把車停在了小區門口。

走回家的路上,言寶一直自言自語:

被別人偷走了怎麼辦

輪胎破了,以後怎麼騎車

小區門口沒有修車的要去哪裡修車

他的腦海裡,一直在盤算修車的問題。以至於上樓的時候,因為我沒有等他,他立即不高興了,說我是個壞媽媽,以後不和我好了。

3)E——Emotionally Reactive(情緒高反饋)

高敏感兒童的「共情」和「同理」能力強,所以更能感知別人的疾苦,更願意幫助別人。

但同時,他們也容易受別人情緒的影響,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別人的臉色不好看、語氣差一些,或者評價是負面的,他們就會難受,甚至因此發脾氣。

去年六一兒童節,言寶參與了兒童劇《王二小》,因表情豐富,被老師選中當「翻譯官」(漢奸)的角色。

因演得很到位,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可有個同學家長調侃說:「你演壞人太像了。」

不等我圓場,言寶已經敏感地聽出來,這句話不是「誇」他,立馬生氣地說:「壞阿姨,我要打死你。」

當下哭著鬧著要回家,即使同學的家長和他道歉,也是鬧了好一會。

4)S——Sensitive to subtle stimuli(細節敏感)

因為高敏感兒童神經系統要比一般孩子更發達,所以他們更容易注意到一些普通人不易察覺的細節,被細節困擾,在喧囂和陌生的環境裡容易奔潰,同時還是個「完美主義者」。

周末,我們經常會帶言寶和姐姐出去玩,每次一下車,看到眼前的地方是陌生的,他都會生氣地說:「我不要來這個地方,我要回家。」

有時候,穿衣服,他也老是抱怨衣服刺得慌,明明很柔軟。一點點小痛,哭得死去活來。

這個時候,我終於明白了,他不是「挑剔」或故意找茬,只是hold不住內心的敏感特質而已。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說:「高敏感不是病,而是一種天賦,是上天給你最好的一份禮物。」

高敏感兒童具備很多優點,培養得當,他們會表現得優雅而有禮貌,成為科學家、諮詢師、律師、醫生、老師和藝術家。

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父母付出更多心力去養育。

1. 需要父母的尊重和順應

亞里斯多德說過:「順應天賦做事的人最快樂」。

高敏感不是疾病,只是孩子的一種特質,我們要尊重和順應孩子的特性,而不是把我們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孩子喜歡生物,喜歡觀察,那就讓他學生物好了。

孩子能安安靜靜地看一下午古詩詞,又何必把他揪出來聽你們大人聊一堆閒話。

孩子怕這怕那,何必逼著他一下子就接受?交給時間,很多現在看來的「毛病」都不治而愈,就像孩子不可能20歲還穿尿不溼一樣。

很多藝術家和創作者都是高敏感者。如果父母能夠「因材施教」,他們一定是難得的人才。

2. 父母要充當孩子的保護傘

我們自己知道孩子敏感,但是很多親戚、朋友不知道。

面對新環境,敏感孩子必須經過慎重觀察後才可能融入其中,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充當孩子的保護傘,不能任由親朋好友逼孩子。

比如:

親戚說:「來,給我們表演個跳舞好不好?」你可以說:「不,他不想跳。」親戚說:「他很害羞呀。」你可以說:「真的嗎?我不覺得啊。他只是還在觀察和熟悉環境,等他準備好了,就會放開啦,這只是他的敏感特質啦,會比我們更謹慎一些。」親戚說:「你的孩子太愛哭了。」你可以說:「啊,他只是有點感性啦,他做了什麼事讓你不舒服嗎?」親戚說:「他怎麼老喜歡自己一個人,這樣不好。」你可以說:「兒科醫生說這種行為很正常,他只是覺得我們這邊太吵,地方也陌生,混熟了你就能知道他是個話匣子。」

3. 正確對待孩子的「高反應情緒」

敏感的孩子容易受到過度刺激,情緒上也會表現高反應,而且他們特別容易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反應過度」。

這時我們千萬不能用「各打五十大板」來和稀泥,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先跟孩子共情:「我知道你很生氣」,試著理解孩子,然後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只有這樣,孩子才知道自己憤怒、沮喪時,爸媽也是在場的,會有安全感和被理解感。終有一天,他會學會獨自面對。

4. 幫助孩子社交

人類還是社交性動物,孩子可以一時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但是長大了不可能一直迴避社交。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只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等待和耐心。

1)孩子「怕」見生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孩子熟悉的細節作為提醒:

比如,這次聚餐就像上回奶奶過生日那樣;

這是表哥,你上回在姑姑家裡見到過的。

2)循序漸進地鼓勵孩子接受新環境

「如果不想,你可以不和大家說話,過去看看就好。」

過一會兒可以說,「你在旁邊玩玩具,肯定有小朋友來來跟你一起玩,試試看。」

如果孩子不想跟父母待在親戚堆裡,可以說:「你可以隨時回房間去,回家的時候我叫你。」

3)試著找一個友善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互動

孩子在聚會或者平常生活裡,不願意主動社交,我們可以請一些小朋友協助。

可以找年紀小一些的玩伴,讓你的孩子具有優勢,或者找年紀大一點但是很會照顧小朋友的玩伴,把孩子「帶進去」。

交友也是一樣,一開始我們只找一對家長和孩子,如果兩個孩子玩得來,可以經常讓他們一起玩,再進一步進展到一群家長帶著孩子出去玩。

高敏感兒童是墜落凡間的天使,他們需要父母溫柔地去對待,需要父母更認真的傾聽和更多的愛以及理解。

世上最好的愛,不是用一雙有力的手去抓住孩子這朵雲。而是把自己變成一朵雲,慢慢靠近孩子這朵雲,告訴它,我們是一樣柔軟。

*參考文獻:

伊萊恩·阿倫《天生敏感》、《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眾所周知,土豆是個難搞的寶寶。

每天我和土豆爸都搶著去上班,因為去上班就是放假,試問誰不想放假?而那個留守家長,就負責在家被娃氣到吐血暈厥。幸好這個月上海小學開學了。

雖然我經常被土豆弄得崩潰,但是一點也不妨礙我愛他,有時候我們等一等,別太催,孩子的問題也隨著年齡的長大迎刃而解,就像土豆7歲終於戒掉了尿不溼。

文章裡提到的阿來博士,我給大家找來了他設計的一份高敏感兒童測試問卷,私信我「敏感」就行,建議每個家長都測試一下,或者身邊有類似的孩子,可以發給家長看看。

你好,我是旅居德國的土豆番茄媽!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專注二胎養育、家庭關係、育兒心得、漫畫創作,已出版書籍《萌寶土豆在德國》《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在這裡,我精心分享能讓孩子幸福成長的一切好文、好物,希望跟你相伴做一個努力跟娃一起成長的媽媽。

相關焦點

  • 你是否也是高敏感內向型人格?
    高敏感不等於內向,約有70%的高敏感型人格是內向型的。高敏感內向型人格通常具有以下特徵。1.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還記得上小學時候,媽媽給我手工縫了一條棉褲,是那種連體的,與小夥伴們鬆緊帶的不同,我上廁所需要從頭脫下。我覺得上廁所脫褲子肯定會引來小夥伴們圍觀,我會顯得尷尬,還要臉紅著去解釋。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上課的時候舉手示意去廁所,這樣就不會有別的小朋友看到了,但是這會不會被老師拒絕?小朋友們怎麼看我?
  • 一直以為兒子只是好動,沒想到是多動症
    我一直都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就是比感冒發燒持續時間長點,操作困難點,不就是孩子生個病而已嘛!不過我並沒有告訴土豆他生病了,也跟家人朋友說不要告訴自己的孩子和在土豆面前提。我們的心路歷程關注我比較久的媽媽都知道,我不止一次提到過,懷疑土豆患有多動症。從出生開始,他就是個十足的高需求寶寶,帶他是非常非常辛苦的,比我漫畫中還要折磨人得多。
  • 內向、自卑、想太多?| 高敏感人士生活指南
    比如說,有的人很內向所以喜歡安靜獨處,而有的人正是因為很內向,所以才喜歡在喧鬧的環境中待著。有的人責任感爆棚,但是有的人因為過度追求責任的完美承擔,竟導致了冷漠旁觀。在遇到問題後,高敏感者喜歡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說:「我在路上和他打招呼,他不理我,是不是我哪裡得罪他了?」這樣的想法。那麼,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他是不是沒看見我?」「他看見我了,卻沒有主動和我打招呼,這樣我們就相互抵消了。」
  • 不易融入群體並不是性格內向!想沒想過或許你是高敏感一族?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會把有著這些特質的人稱之為「內向」、「脆弱」又或是「害羞」,但或許我們也該改口了,因為他們並非脆弱內向,他們只是「高敏感」。什麼是「高敏感」?「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rson) 一詞由美國精神科學者 Dr.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 內向?別嚇到高敏感寶寶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活潑外向遇到孩子怕生時就會不自覺產生「壓迫」行為其實對於高敏感寶寶我們最重要的是先保護好他們的內向再加以引導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看我們菲菲老師怎麼說吧——深圳日託愛多紛 精英父母課堂·Q&AQ:「菲菲園長,晚上好最近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想向您請教:我小孩滿24個月了,但是他仍舊比較怕生,會害怕陌生人。
  • 一直擔心自然流產,沒想到我的寶寶能堅持到足月,生命的奇蹟!
    作者:寶寶知道 GOGO蒙千金哎喲 說來真是遭罪啊,女人👩,十一月十七號凌晨五點發現下面流水了,以為是尿,然後去上個廁所也尿不出來,然後我趕緊拿了衛生間墊上然後繼續睡覺,然後宮縮慢慢就來了疼到七點我就起來洗澡,吃點飯,我和公公婆婆就去醫院了,說來真是氣 剛好孩子爸爸在西安出差
  • 《內向高敏者》:內向、敏感、喜歡獨處?一本書教你認清自己
    安靜讓內向的人用一種更深刻的方式發現自己,從內部獲得新的力量。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被《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他創立了相對論,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為物理領域做出了極大貢獻。人們都說他是天才,但是他自己說:「我沒什麼天賦,只是天生十分好奇而已」。
  • 你的孩子不是玻璃心,他\她只是高敏感
    ,老大是高敏感,老二是天使寶寶,會更加確信這種性格是天生的特質。芊芊興高採烈的上學去了,本來以為是個愉快的一天,沒想到放學時我接她,看見她悶悶不樂,我問她怎麼了,她也死活不說,就非常沒好臉的跟我說,以後死活都不穿短袖了。
  • 因為孩子不打招呼,爸爸怒扇耳光:那個內向的孩子最可憐
    一、昨天,帶著孩子一起去一家餐館打包外賣,才知道這家餐館正好是兒子的同學家開的,小姑娘熱情地和兒子打招呼,沒想到,兒子很羞澀地躲在我的身後,扭扭捏捏不肯說話。說實話,看到這一幕,我的內心很崩潰,儘管知道兒子的性格向來慢熱,可還是希望他能大大方方地站在人前,哪怕他說話不那麼漂亮,但是只要他有這個勇氣即可。
  • 心理學解析:你對高敏感的誤解,正影響著你和另一半的親密關係
    本以為這是一段令人羨慕的童話。沒想到,婚後5年後,查爾斯就對外界宣稱:對這段婚姻不抱任何希望。兩個人,一個人喜靜,查爾斯喜歡看書、畫畫、垂釣;一個好動,黛安娜更喜歡與人打交道,沒事喜歡和朋友聊天。而查爾斯的情人,卡米拉,與他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似乎更適合他。
  • 沒想到陪兒子寫作業能讓我抑鬱,更沒想到寫作治好了我的抑鬱
    我意識到一直沿用的鼓勵和放手並不適合大兒子,要改變現在的局面,必須採取嚴厲的手段,我當時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於是,每天從大兒子放學進門起,我就開啟獅吼模式,幾乎沒一句軟話,甚至會大打出手。到了四年級下學期,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有我變了,不能改變兒子的無力感,以及對兒子未來的絕望感,讓我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了,怎麼也快樂不起來了,每天只能感受到焦慮和恐懼!我想,我可能抑鬱了!
  • 「3歲兒子一出門就求抱抱,我拒絕了他」,沒想到卻被上了一課
    ,我拒絕了他」,沒想到卻被上了一課幼年時期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很強,特別是0~6歲的孩子。3歲兒子一出門就求抱抱,我拒絕了他有次我帶著3歲的兒子去商場玩,還沒走多久,孩子一把走到我面前,緊緊拉著我的手,讓我抱著他。為了鍛鍊兒子的獨立性,順便讓他多釋放精力,我拒絕了他的要求。接下來兒子的行為,讓我感覺自己被上了一課。
  • 沒想到買車之後我跟兒子的關係都改善了
    不知道有沒有男車主跟我一樣,跟自己兒子相處起來特別尷尬……因為兒子剛出生沒多久,我就被外派了,基本都是孩子他媽陪在他身邊,我也就是逢年過節才回去,一年相處的時間加起來也都還沒半個月。小時候還好,買個玩具親親哄哄也肯讓我抱。
  • 你是內向敏感、多思多慮的人嗎?…這竟然是天生的
    文/高冷冷:哈工大化學本科丨北大中文碩士點擊上方藍字「高冷冷」,即可免費獲得一個公眾號本文共1964字  閱讀約需4
  • 因太敏感而煩惱?恭喜你,你可能是有天賦的高敏感者
    01何為「高敏感者」?高敏感者有內向型特點,也常指那些有很強的共情能力的人,這種人很容易感知和體會別人的感受,所以這些人總在不經意間成為「心靈導師」,想要幫助他人、拯救世界,甚至有點「憤青」。高度敏感的人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相比於身邊的其他人,他們卻常常為這種敏感而痛苦。作者寫了內向敏感型人的特點,也許是很多人都曾糾結過的事情,比如: 為什麼我在集體中沒有存在感?為什麼我說話大家都不願意回復我,是我不受歡迎嗎?
  • 嫌9 歲兒子性格內向、浙江虎爸把他扔到火車站練膽:這心也太大
    媽媽接到警察打來的電話時十分驚訝:兒子怎麼會從蘭溪到了金華火車站?然後怎麼會獨自在火車站? 她只知道上午爸爸帶著小旭出去了,也沒問「爸爸去哪兒」。 一小時後,小旭的媽媽和姐姐一起從蘭溪趕到了金華火車站。 哭笑不得的媽媽告訴民警:小旭性格內向,平時不愛與人交流,在學校也不合群。
  • 寶寶哭鬧便血我以為是痔瘡,沒想到診斷是肛裂,媽媽要細心
    我兒子如今已經兩歲了,可是每天上廁所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都會哭鬧,我詢問兒子怎麼回事,兒子就告訴我說他肚子很痛,開始我以為孩子只是不想吃飯調皮,可是這兩三天兒子只要是吃飯和上廁所的時候就哭,而且今天我還發現孩子上廁所的時候盡然有血。這下我可嚇壞了,帶著兒子就去醫院做檢查,我開始以為這個雖然便血,但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也就是一般的痔瘡吧!
  • 內向敏感、玻璃心,但又覺得自己很特別,這是自卑還是自戀?
    KY作者 / 咯咯編輯 / KY主創們近兩年,我漸漸發現身邊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諸如「內向」、「低自尊」或者「敏感」這樣的標籤,可一旦深入接觸,就會發現他們內心其實覺得自己非常「特別」、「重要」。說到「自戀」這個詞,我們更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張揚、強勢、自吹自擂的這樣一種典型的形象。但事實上,還有另外一種類型的自戀者,他們雖然披著內向、羞怯的外衣,豐富的內心戲卻完全不輸那些高調的自戀者。「隱秘自戀者」這一概念的提出始於20世紀30年代,《科學美國人》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安靜的自戀者」的文章。
  • 為什麼越是內向的人越敏感?原因就出在這兒
    其中有一種方式是「他們避開人群」,換句話說,內向者更傾向於一個人獨處的生活方式,閒談群聊和社交活動對他們來說,往往是一種致命的內在能量的消耗。那這是不是意味著,內向的人,要竭盡全力避免和人打交道呢?其實未必。一個不與他人來往的內向者,在日復一日的自我對話中,將會變得越來越敏感,而過於敏感,又常常是不幸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