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2021-01-07 楓萱葉

你是否常做錯事就神經敏感,性格內向不敢傾訴,總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在自己身上,無法發現自身的優勢,只會關起門來抱頭痛哭自己滿身的缺點?你是否總在堅持自我與做出改變中猶豫不決?

《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本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如何獲取真正的幸福,第二部分是主要內向高敏感人群性格的優劣,以及教會我們如何在敏感的世界裡自在的生活,是一份針對內向高敏者的幸福生活的指南。

本書作者西爾維亞*洛肯博士是德國知名的性格諮詢專家,作者本身就是一個性格內向,說話輕聲細語的人,正是因為這樣,她的「性格心理學」方面的系列作品《內向心理學》、《性格拼圖》、《內向高敏者》在出版後都成為暢銷書,廣受媒體好評,陪伴周圍內向者一步步走向成功,2012年還獲得德國「年度最佳演講者」殊榮,並登上《明鏡周刊》封面故事,成為多領域的佼佼者。

書中介紹了內向高敏感者十大優勢,這其中一些典型的優勢一旦發揮出來,潛力無限,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內向高敏感者,例如他們謹慎,專注,愛自我探索。

謹慎:內向高敏感者的第一優勢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人生在世,因為年少輕狂,懵懂無知,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疏忽大意犯下各式各樣的小錯誤。因為這些小錯誤,我們往往失去很多重要的東西。內向高敏感者的謹慎性格之所以被稱為第一優勢,是因為他們這類人長時間的謹小慎微,尤其在乎安全感,書中介紹內向高敏感者大腦中的杏仁體高度敏感,大腦中的「恐懼中心」極容易受到刺激,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人際交往中會更值得人託付,值得交往。

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在提升為太子東宮官時有這麼一段故事,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在晏殊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著名心理學家羅蘭德*科普維斯曼說,信任是萬物之基,是所有關係的基礎,人們互相信賴的時候,更容易生根發芽,相對應的就會產生更多的資源和力量。然而,隨著社會的日益複雜,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在不斷的挑戰人性。

專注力:是內向高敏感者成功的妙方

有這麼一句話,那些非同凡響的事跡往往是在一個人的情況的下靜靜完成的,而不是一群人的簇擁下作出的,持續專注力,就像水滴石穿,能帶來令人震驚的效果,專注的狀態會把我們的腦力集中起來,成他人所不能。

這一性格優勢讓很多人在廣闊的世界中散發出光芒,這不免讓我想起孤獨的巨人--諾貝爾,都知道諾貝爾獎是全世界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獎項之一,是所有化學家、文學家、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東西。

諾貝爾的童年生活艱難,一出生就體弱多病,父親的公司由於經營不善而破產倒閉,生活窮困潦倒。這種種遭遇讓諾貝爾變得孤僻,內向,身體原因更是羞於與同齡人玩耍。受父親的影響,他將自己一生的時間都投身於科學科學領域,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

專注,不等於勤奮而機械,它意味著高效率的腦力勞動,更深入的思考和體會。專注的狀態能改天換地成他人所不能,現如今浮躁的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很多人注意力得不到集中。

自我探索:內向高敏感者的內涵構建地

有內涵本身就是一種優點,一個人的內涵取決於自身內化吸收的知識和對自身世界的思考與探索。內向高敏感者不同於外向型人群,他們善於追求真相,力求真實的活著,他們通過思考和比較來決定自己的方向,從不隨波逐流,聽從自己的內心真實的聲音。

前幾天看過《風聲》、《解密》小說作者麥家的一則採訪,麥家本身因為童年的一些不好的經歷讓他也成為一個內向高敏者,他說他只為自己寫作,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果這個想法恰好與大眾的想法相吻合那或許是幸運的。

許多內向高敏感者通常熱愛寫作,用寫作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他們喜歡「先想」、「再說」,而寫作是恰恰符合這一順序。寫作的時候,能理清個人的感情、願望、目標和動機,有利於構建關係,同時靈感也會在此時誕生,會讓人思路開闊且深刻。寫作讓內向高敏感者在自我探索中不斷的尋求自我,幫助他們在敏感的世界裡更自在的生活,像寫日記,寫郵件讓他們放慢了交流的過程,用另一種方式在與時間打交道,讓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變得觸手可及,也會在無形中幫助我們領會那些模糊不清、無法說出的東西。

當寫作慢慢發展為一項職業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作品備受歡迎與喜愛,特別是在當今的新媒體信息量爆炸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很多人為了迎合讀者,選擇性的隱藏內心的想法,譁眾取寵,讓寫作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而如何跟隨自己內心與適度改變迎合讀者也成為寫作的一大難題。

寫在最後

《內心高敏者》書中不僅介紹了內心高敏者性格的優勢,同時也對應了性格的劣勢展現,我們每個人都要正視自己的性格優勢,學會培養自己的感知能力,善於運用自己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生活正確道路,過上自由自在的日子。

相關焦點

  • 《內向高敏者》:內向、敏感、喜歡獨處?一本書教你認清自己
    但是從小到大,愛因斯坦都保持了獨立思考、認真專注、酷愛閱讀的習慣,這些習慣促使他對世界產生好奇,並在物理領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屬於典型的內向、高敏感人群,簡稱「內向高敏者」,他身上有很多內向高敏者具有的獨特優勢,但是很多像愛因斯坦一樣內向的人卻沒有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無法發揮自身的優勢,找到人生的意義。
  • 《內向高敏者》:辯證地利用性格特點,你也可以暢遊世界享受幸福
    有數據顯示,在全世界,內向人群佔世界人口的1/3到1/2,而在這群內向人群中,高敏感人群的數量高達70%。用我們的數學集合說,就是內向高敏者屬於內向型人格,內向型人格屬於所有人格。人格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只有性格特質的區別。內向高敏者照樣可以擁有幸福的生活,暢遊在如今這個外向的世界裡。問題在於如何辨證地分析自己的人格,充分發揮性格特質的優點,避免缺點。
  • 《內向高敏者》:不是系統的人生教科書,而是辯證的幸福工具書
    有統計數據稱,世界上有1/3的內向者,而在內向人群中,75%的人具有高敏的特質。在這個外向友好型社會中,似乎外向活躍者更加容易如魚得水,更加容易獲得幸福,而內向似乎是一種性格缺陷,事實真是這樣的嗎?《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在的世界自在生活》(以下簡稱《內向高敏者》)一書中自有答案。
  • 內向高敏者的另一種可能: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
    後來,我看過一本書叫《內向高敏者》從書裡第一次真正知道了,為什麼內向的人會很厲害。 書中首先寫了三個內向者的不同,他們因為自己的困惑想要改變環境,這些改變從也是內向高敏者最敏銳的一種能力,總能快速找到自己的不足,並明確想要努力做得更好。 書中的安娜是一個中層管理者,但是她因為對外表的不自信和自己溝通能力的欠缺,在工作中給人的感覺不是很有權威性,導致她很苦惱。
  • 赫敏不喜歡派對,扎克伯格容易害羞,內向的人能取得成功嗎?
    西爾維婭·洛肯在《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一書中引用了一段話來解釋這種現象:外向者從來不抱怨內向高敏者缺乏意志力,只抨擊及他們缺乏交流能力,所以人們把這個看做首要問題,其實不然。如果一個內向高敏者意志力強,能夠堅持下去,如果他不想和其他人一樣做無用的事,那麼他就會達成目標,慢慢地也就能和其他人打成一片。
  • 內向有哪些性格特徵 內向的人是怎麼樣的
    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性格特徵,有的人天性活潑開朗,有的人則內斂沉穩,還有的人則會表現出內向自閉的傾向,不同的性格特徵會有不同的日常表現,其中內向的群體佔據了很大一個比例。那內向有哪些性格特徵?內向的人是怎麼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內向有哪些性格特徵?
  • 內向者更容易成功?是的!你只需要掌控自己這些優勢!
    其實,「內向」並非貶義詞,內向性格也並非不好的性格。相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內向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成功(比如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林肯、科學家愛因斯坦、著名女星奧黛麗.赫本、世界前首富比爾.蓋茨、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賈伯斯都是內向者),而且,全球有33%到50%的人,都是內向型性格。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突破心理阻礙
    還在學生時期時,就有一個無形的觀點刻在我的腦海中:相比較內向的人,外向性格更受人歡迎,外向的人更容易在人群中成為焦點。進入職場後也不難發現,身處同樣的崗位,外向型性格的人由於愛交際擅長溝通、熱情並善於展現等優勢,更容易獲得各種信息和晉升的捷徑。所以,即便自己不是很外向,但我更喜歡和外向性格的人接觸,從他們身上吸取正能量。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內向的人有這5種優勢,比一般人更容易幸福!
    內容簡介《內向高敏者》探究了內向高敏感人群(內向高敏者)的人生指南,它鼓勵你用自己的方式走上安靜美好的人生之路,幫助你發現自己的願望,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行使被賦予的自由權利。並給出內向高敏者實際的建議和啟示,尋找未來發展的可能,並朝著某個方向走下去。
  • 《性格拼圖》:性格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她關於性格心理學的系列作品如《內向心理學》、《內向高敏者》等書,廣受好評,暢銷全球。《性格拼圖:如何擴展自己的舒適圈》一書從生物遺傳的角度,細緻講述了性格的形成、揭示了性格的內外向差異,讓我們在利用性格優劣勢的同時,擴展自己的舒適區,提升個人成長速度和生活幸福感。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直到看到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的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繼而又看了她的書籍《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性格。原來這個世界上有1/3的人是內向者。與其說內向是缺點,倒不如說,內向的人,會把生命力指向探索和建構內心和諧。而外向的人,把生命力指向了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這兩者並沒有任何高下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當然,像其他事物一樣,內向外向並不是絕對的。
  •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在職場,內向的人表現其實也有優勢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這其實是自我不認可和不自信的表現。因為職場中,好像性格開朗的人更加受歡迎,更加容易融入一個新環境,更加能夠與別人打成一片。而性格內向的人,往往不怎麼喜歡交際和說話,口才不佳,又敏感多疑,讓人覺得有城府不願靠近。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利益有弊,關鍵是自己往什麼方向看。你覺得內向的人,不喜歡說話,但說出來的話往往更讓人相信,給人一種踏實靠譜的感覺。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 「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 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內向高敏的孩子,如何受歡迎?
    內向的孩子沒有眼色,不知道變通,不受人歡迎。可是,內向真的是問題嗎?還是我們看待內向這個問題時是有問題的?在《內向高敏者》中列出的幾個名單:比爾·蓋茨、史蒂芬·賈伯斯、馬克·扎克伯格、安格拉·默克爾,他們都屬於內向高敏者,然而他們非常的成功。所以從事業有成這個角度說,內向不是問題。
  • 內向者劣勢:內向性格是如何削弱社交能力的?
    很多心理學「專家「安慰內向者——內向是一種性格,性格不分好壞,只是某一種屬性,如果接納內向的自我,內向者也能獲取良好的社會功能,並且感到幸福。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並沒有說出內向者真正的煩惱本質。實際上,健康的人格在「出廠設置「時充滿生命能量,他們活躍,積極,自信,外向,善於適應,融入社會,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功能,這種人格特質下的個性大多是外向型。
  • 心理學知識|內向者,如何找到自己的舒適區,安靜地發揮影響力?
    沉默寡言,可能是多數人對性格內向者的普遍印象吧?那麼,作為內向的你,你了解自己嗎?想了解自己嗎?德國語言學博士西爾維亞.洛肯的《內向 心理學》,應該是了解內向者最適合不過了,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多年來,她致力於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
  •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朋友嗎?
    內向的人不是社交能力缺乏,只是更喜歡獨處,內向的人不喜歡隨便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不表明他們內心缺少對他人和事物的看法,很多內向的人心思細膩,看待事物的角度獨特,有時候更能發現事情的本質。很多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需要一些內向的人做朋友,每個人都有思維和行為的習慣模式,外向型性格的人普遍粗獷,豪放,在處理很多問題時不拘小節,如果有一個心思細膩敏感的人做朋友,他就會在很多方面提醒他,可以把很多事做得更加周全,能夠在很多方面對他提供幫助。
  • 為什麼越是內向的人越敏感?原因就出在這兒
    其中有一種方式是「他們避開人群」,換句話說,內向者更傾向於一個人獨處的生活方式,閒談群聊和社交活動對他們來說,往往是一種致命的內在能量的消耗。那這是不是意味著,內向的人,要竭盡全力避免和人打交道呢?其實未必。一個不與他人來往的內向者,在日復一日的自我對話中,將會變得越來越敏感,而過於敏感,又常常是不幸的開始。
  • 《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性格不分優劣,只有不同
    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中,內向的人被認為不愛表達,不擅長交際,遇事容易退縮,性格孤僻,喜歡獨來獨往......於是,二十多年來我一直覺得自身性格有巨大缺陷,並且把很多失敗都歸結到「內向」上。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走進內向性格者真實的世界。
  • 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競爭力」
    >內向者通常對外界的較少刺激有較大的反應,因而他們要儘量減少這種刺激,而外向者則相反,他們對刺激不那麼敏感,因而總是主動尋找更多外界的刺激。比如,當別人說到椅子,外向者想到的可能是板凳,沙發,桌子,房子……而內向者想到的可能是椅子由哪幾部分組成,材質是什麼。 內向性格的人精力容易集中,事業和生活面偏向於「深」, 而外向性格的人卻偏重於「博」。比如,在一個派對中,外向性格的人總會像在花朵中翩躚的蝴蝶,廣採百花之精銳,不肯為哪一朵花而過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