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鏑說法|淺談信託財產所有權歸屬

2020-09-03 陝西金鏑律師事務所

​​作者:郭超群

目前我國大多數人士設立信託的目的是實現財產的合法轉移,避免被法院凍結查封、避免因遺產繼承繁瑣程序導致的種種不利結果,避免將來可能徵收的遺產稅,避免婚姻變故所導致的財產分割流失風險等。無論是稅收籌劃還是防止子女揮霍,或者是避免婚變風險,對個人名下的財產處理的核心就是將其轉移到他人或組織的名下。除了財產代持和購買人身保險兩種方案外,信託成為另一個人們追捧的解決方案。

我國《信託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在法律定位上,中國將信託作為一種理財制度,或者稱之為財產管理制度,它的核心內容就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這種託付是以信任為基礎的,有信任才有託付。這種託付是一種委託,區別于贈與,委託的內容是理財;這種理財的目的是為了受益人的利益,它體現了委託人的意願。信託關係中存在三方主體: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在信託關係當事人中,受託人是以自己的名義管理、處分財產的。

在信託關係中,委託人所委託的是財產權。財產權既包括有形財產又包括無形財產的權利。而財產權內容包括對財產的實際使用權、獲取財產收益的受益權、實施對財產管理的權力、對財產的處分的權力四個方面。這四種權利可以分離分別行使,也可以加以組合,從而在不同的範圍和不同的層次對信託財產予以處理。

信託制度是外國舶來品。在國際上,對信託的定位並非是整齊劃一的。比如,受託人取得的信託財產,是完全所有權,還是雙重所有權,亦或者僅僅是排他性管理權,解釋不一,各有所見。

本文所要論述的是這三種理論的區別。

信託是英國法律創造的,《1925年受託人法》是全面規範信託的重要法律。隨後其他國家效仿製定了本國的信託法,但各個國家的信託法之間存在一些具體的差別。長期以來,一些大陸法系國家或者司法管轄地區不同程度地引入英國的信託制度。比較常見的是制定獨立的信託法,有的大陸法系國家更喜歡將其納入民法體系中加以規範。

對於信託財產所有權歸屬問題,各個國家的信託法有著不同的態度。美國除路易斯安那州和魁北克外的地區,實行的是英美法系信託制度,其認為信託財產所有權歸屬於受託人。即奉行完全所有權理論。美國魁北克將信託法納入民法典,將信託財產視為獨立財產,其不屬於任何人所有,受託人僅對信託財產享有管理和處分權。即奉行排他性管理權理論。法國的信託法草案將信託也納入民法典,並將信託視為一種特殊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其允許受託人將個人財產與受託財產分開,允許非合同的第三人設定有約束力的義務,從而讓受益人受益,這種制度無需對同一財產的所有權進行分割,與英美法系國家的信託法相差很大,草案至今未獲得通過。韓國、我國臺灣地區的信託集中在商業領域,私人民事信託並不普遍。

大陸法系國家,都不承認財產權的分離。因此在將信託納入民法體系時,多多少少會遇到法律阻礙。即便是表面引入了信託法,如果具體的立法無法解決某個具體問題,大陸法系國家可能宣布信託無效。如果當事人將位於大陸法系國家的財產設立信託,或者在英美法系國家有效成立的信託所涉及的財產位於大陸法系國家,那麼信託的具體實施落地就會存在法律衝突。有的國家將信託視為第三人利益合同,信託的設立要求委託人必須將財產轉移給受託人,一旦信託宣布無效,財產轉移也同樣被無效。這樣委託人想要利用信託制度實現稅收籌劃或防止子女揮霍的目的就會完全落空。

法國民法典草案中的信託,與我國所施行的信託有相似之處,對於信託財產,需要與委託人的其他個人財產相區隔開,同時也需要與受託人的個人財產相區隔開,並且還要與受託人所管理的其他人的財產相區隔開,也就是三重禁止混同原則。英美法系國家對信託財產的轉移設定與法國不同。英美法系中的信託,財產所有權必須變更到信託機構名下,成為信託機構的個人財產。信託機構負有區分張三和李四以及自己固有財產的義務,委託人轉移信託財產給受託人後就喪失對信託財產的所有權,其只有依據信託協議所享有的有關合同上的權益。

我國信託立法理念與此截然相反。在我國,信託財產並不屬於受託人(信託機構)自己的財產,受託人只是以自己的名義對該信託財產進行經營管理。對於信託財產是委託人固有的財產,還是與美國魁北克一樣認為其實獨立於委託人、受託人的財產,我國信託法規迴避了這一問題。我國信託法僅規定,無論財產所有權歸屬何方,委託人、受託人的一般債權人是不能追及信託財產的。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作為信託法的一項一般原則。從這個角度理解,我國的信託財產更類似於有限公司的對公財產,其獨立於各個股東的個人財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信託財產的獨立性不得對抗在設立信託之前已經存在的債權債務關係,也不得對抗為處理信託事務而產生的債務。同時,我國信託要求信託設立目的具有合法性,如果是以惡意逃避債務或稅務為目的設立信託,則存在被法院認定信託無效的後果。

由於我國信託發展並沒有英美法系國家那麼歷史悠久,信託制度在我國的成熟度也尚未達到西方國家程度,對於利用國內信託來實現債務規避乃至婚姻家庭財富規避,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並且,國內尚沒有對信託設立目的的合法性形成統一的司法裁判規則,對於名義合法,實質目的是為了逃避稅務、侵害配偶夫妻共同財產權利、轉移個人財產以逃避債務償還義務等設立信託行為的效力性認定,都需要進一步的實踐積累。​​​​

相關焦點

  • 房屋土地實質所有權到底歸屬在誰手上
    土地出讓金是費還是稅,這個問題要搞清楚,購房者既然交了土地出讓金,土地所有權又是國家的憑什麼包括土地在內的價值部分還要徵稅?第一,沒有正式說法七十年後免費續期!第二,請先把己交了的七十年的土地費用還了再收稅!
  • 家族信託的特點在於所有權與收益權相分離
    基金商城1折起購   家族信託早在國外歷史悠久,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從1934年開始,該家族為後人設立了一系列家族信託,資產由專業機構管理,不受繼承人直接控制,信託基金按照規定,定期向家庭成員支付生活金。在嚴格的家族信託計劃的傳承下,直到今天,洛克菲勒家族依然書寫著自己的財富傳奇。
  • 離婚後財產分割——房屋所有權歸屬及增值補償計算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條規定:「夫妻一方婚前籤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 哪些情況可以對信託財產強制執行
    ,財產所有人將自己的財產交給信得過的人或者機構進行投資,以實現財產的增值,但信託是有風險的,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對信託財產強制執行?、信託財產本身應擔負的稅款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第十七條 除因下列情形之一外,對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一)設立信託前債權人已對該信託財產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並依法行使該權利的;(二)受託人處理信託事務所產生債務,債權人要求清償該債務的;(三)信託財產本身應擔負的稅款
  • 信託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來源:信託專家一、所有權與受益權分離即受託人享有信託財產的所有權,而受益人享有受託人管理財產所產生的收益,實現了信託財產的所有權主體與受益權主體的分離,從而構成信託的根本特質。受託人運用信託財產,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進行交易,並有權行使財產所有權人享有的一些酌情處理、取得收益的權利,在信託財產被侵害時,有權提起訴訟。不過受託人不能為自己的利益運用信託財產,也不能將管理和運用信託財產的收益據為已有。受託人必須妥善管理信託財產,將所生收益在一定條件下包括本金交給受益人,形成所有權與受益權的分離。
  • 信託受益權是什麼?
    一、定義信託受益權,「法律上的所有權」(legal title)的對稱,又稱「衡平法上的所有權」(equitable title),是指信託受益人在具體信託關係中就信託財產收益或利益享有的權利。它僅受衡平法的保護,不適用普通法上的有關規則。
  • 轉讓信託受益權 信託公司是否有義務扣繳增值稅
    在我國信託法並未規定信託收益權,而是規定了信託受益權。我國信託法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受益人自信託生效之日起享有信託受益權。信託文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這裡的信託受益權是受益人在信託中享受信託利益的權利。
  • 內地與香港信託法的比較
    基金商城1折起購   最近,參加了一個中港兩地信託法比較方面的進修課程,很有收穫,總結其中一些亮點,分享給大家。   此信託非彼信託   相信內地朋友,對於信託,並不陌生,聊起信託,都會問一句,收益多少?
  • 信託財產可否申請被訴前保全
    信託是指財產所有人將財產交給自己信得過的受託人進行管理的行為,受託人可以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起訴前申請財產保全的,能不能對信託財產申請保全?下面由韋福田律師小結:一、信託財產可否申請被訴前保全信託的財產與案件有關或者在申請範圍內的,申請人可以對信託財產申請財產保全
  • 資產收益權能作為信託財產嗎?
    二、最高院裁判要旨總結  (一)關於「信託財產確定性原則」的適用範圍  實踐操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觀點認為,「信託財產確定性原則」僅適用於信託計劃設立階段,即,在信託設立時,信託財產需要滿足確定性之要求,一旦信託設立、有效存續,就無需嚴守「信託財產確定性原則」。
  • 創富者面臨財富傳承難題:家族信託將財產安全隔離
    根據朱漢文的經驗,一般不會少於500萬美元,因為提供信託服務的企業會每年收取一定的費用,如果太少,其收益甚至都還不夠繳納服務費。  隔離個人財產和企業財產  業內人士表示,使用家族信託意味著財產所有權的轉移。因此成立家族信託基金最常見的目的有兩個,首先是財產更好地傳承。
  • 金鏑說法|《民法典》1066條的理解和適用
    婚姻關係既包括夫妻人身關係,又包括夫妻財產關係,婚內財產分割涉及夫妻財產關係,它也應當體現婚姻的倫理性。第二,要體現夫妻平等的民法原則。夫妻財產關係屬於民法的範疇,在分割婚內財產時,自然應該堅持夫妻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共同共有的財產夫妻雙方享有同等的權利,對該原則的堅持是實現《民法典》第1055條規定的夫妻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處理權的基礎和法律保障。第三,要體現照顧未成年子女利益原則。
  • 以離婚協議書要求法院確認房屋所有權歸屬是否可行
    第一種意見認為,籤訂離婚協議書後,王某與李某未辦理不動產變更登記,籤訂的離婚協議書只產生債權效力,不產生物權變動的效力,故王某不能要求法院僅依據離婚協議書確認房屋所有權歸屬。另外,根據合同的相對性,王某不能列李某的近親屬為被告。
  • 家族信託——富豪們不能說的秘密
    借著境外上市的機會,順便搞了個他國國籍,再弄個離岸信託,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名正言順地把資產帶走。這種說法不以置評,大夥心裡有數。今天主要聊聊關於財富繼承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家族成員自己手裡的財富沒有這麼多,更多的錢是在家族信託基金的帳戶裡。如果對這個解釋還是不明白的朋友,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家族信託基金是怎麼回事。所謂家族信託,是一種信託機構受個人或家族的委託,代為管理、處置家庭財產的財產管理方式。
  • 家族 · 信託 | 趙廉慧:作為民法特別法的信託法(上)
    實務中單一的資金信託或其他單一財產信託讓人產生誤解,以為信託財產只包含一種財產形態,屬於一種獨立的財產權類型。從《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到《民法典》都沒有使用「財團」或「責任財產」(patrimony)這些高效的傳統民法術語,使得人們對信託財產的理解產生偏差,才造成「信託財產所有權」這類術語的流行,仿佛信託財產權是一種新型財產權或所有權。但實則不然,也是一個十分需要澄清的問題。
  • 謝瀲:我國慈善信託強制執行之困局與破除
    同時,信託財產所有權歸屬未明晰、信託受益權定性不明、慈善信託的受益人具有不特定性,使得受益人行權困難;信託財產的獨立性、慈善信託中委託人主體資格未被嚴格限制,為委託人行權設置了障礙。明確慈善信託中應當設置監察人的情形及監察人的主體資格、在慈善信託中引入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助於破解慈善信託強制執行難的困局。
  • 金港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公告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監會關於寧波市金港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公司名稱和業務範圍的批覆》(銀監復[2008]416號)批准,本公司對公司名稱和業務範圍進行了相應變更,現將變更事項列示如下:  1、本公司名稱變更為:金港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英文全稱:GOLDEN HARBOR TRUST CO.
  • 信託契約與遺囑有何不同,設立信託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由於在信託關係中,信託財產必須移轉至受託人名下,受託人須依信託本旨,協助委託人執行管理事宜,為受益人的利益,達成財產管理的目的,直到信託契約期滿或信託目的完成為止,所以委託人必須慎選值得信賴之受託人,方能以信託方式管理財產。
  • 中信銀行力推家族信託服務
    從理財功能來說,家族信託在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上,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法律功能 家庭資產隔離  家族信託特殊的架構決定了,籤訂家族信託也就是意味著財產所有權的轉移。如果客戶籤訂家族信託,並擔任委託人,那麼自信託成立之日起,該筆資產名義上已經不再存在於客戶本人名下,而是轉移到了信託公司,以家族信託這款產品的名義存在,但客戶仍然擁有對這筆資產的全權支配權和處置權。從這個角度來說,家族信託可以幫助高資產淨值客戶達到家庭資產隔離的目的。 婚姻財產保全  有一種說法叫做,高淨值人群的婚姻其實就是一次資產重組!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釋義-第二部分 釋義 第四章 信託當事人 第三...
    【釋義】本條是對受益人享有信託受益權起始時間的規定。        一、信託受益權的內容。信託受益權是受益人在信託中享受信託利益的權利。信託受益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信託受益權是指受益人享有的在信託存續期間取得信託財產收益的權利、在信託終止後信託文件沒有另外規定信託財產歸屬人的情況下獲得信託財產本金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