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是絕大多數帶娃老人最直觀的感受。
帶一天孩子,意味著老人需要熱奶、餵奶、洗奶瓶、做輔食、餵輔食、洗碗、換尿布、洗屁屁、陪玩、哄睡……每一項任務都得不斷重複,一整天下來,沒有絲毫的休息時間。
我們帶娃,都會經常累到崩潰,老人的體力與我們更是無法相比。
我們給孩子換尿布時腰酸,而老人彎下來的腰會比我們更痛;
我們抱孩子十幾分鐘,都會手臂酸疼,而老人抱娃的時間比我們長的多;
我們抱怨上班多忙多累,但卻忘了老人在家帶娃也是一刻不停歇。
很多時候老人不能按我們的意思去帶孩子,不是不願意,是體力上做不到,他們也會累。
而因育兒觀念差異造成的帶娃壓力,會使老人更加心累。
不少老人帶娃方式傳統,有些不好的習慣確實要改。為了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講究科學育兒的我們經常與老人起衝突。
每一次糾正,對老人來說其實都是一份無形的壓力。我們甚至經常控制不住情緒,脫口而出責備之語。
「媽,不要給孩子把屎把尿,對他發育不好。」
「說過多少次了,別給孩子用大人的筷子,會傳染細菌!」
這些鋒利的語言,在不經意間就傷了老人的心。
還有很多重視早教的家長,會額外給老人布置「任務」,這已經超出了老人的能力範圍。
很多年輕父母都不知道如何正確給孩子做英語燻聽,怎麼在家早教,更別說老人了。然而我們總是在要求老人做這做那,卻不曾想到他們的無助茫然。
新舊觀念的衝突,會加劇老人心中的緊張感,他們害怕做錯,害怕被嫌棄帶不好孩子。在這種壓力下,不少老人甚至會患上抑鬱症。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隔代帶娃有苦難言而導致抑鬱的老人不在少數。
而為人子女的我們卻沒有意識到帶娃老人的心酸。
老人帶娃確實是當代年輕父母的無奈之選,但我們可以讓老人更輕鬆一些,除了陪伴、安撫老人外,一些先進的智能工具可以幫老人減輕不少負擔。就能為老人解決不少帶娃難題。對孩子來說,最簡單直接的早教方式就是——聽!兒歌故事可以培養孩子的韻律感,提高語言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好的音頻內容可以開發孩子智力,引導孩子性格養成。
為了讓寶寶趕快入睡,不少老人都會把娃抱在懷裡哄,一抱就放不下來。不僅累壞了老人,更加使得孩子養成了不良睡眠習慣,沒人抱就不好好睡覺。
對於隔代養育的老人們來說,我們的關心還是太少。為了小家的幸福,他們扛下了自己子女一代的育兒重擔。
在感恩老人幫忙帶娃的同時,我們不能無視老人的辛苦付出,而是要儘可能的選擇合適的工具,減輕老人帶娃的負擔。
彼此體量關懷,才是擁有一個和諧友愛家庭的最大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