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李陽是一名年輕的寶媽,給孩子斷奶後,李陽同很多人一樣,將婆婆請來照顧孫子,自己選擇了重歸職場。
婆婆勤快能幹,帶孩子也是一把好手,李陽對此很是滿意。
可沒過多久,老公就私下對李陽說:咱媽幫忙帶孩子很辛苦,而且裡裡外外都需要花銷,以後我們每個月付她一些「生活費」吧。
李陽聽完愣了一下,在她的印象裡,婆婆帶孫似乎都是理所應當的,而且公婆家條件不差,婆婆每個月的退休金也有好幾千,老倆口並不缺錢啊。
雖然點頭答應了老公的要求,但李陽心裡始終有點不舒服,自從付了「工資」給婆婆後,不管婆婆做事再怎麼麻利,李陽都沒有再誇過婆婆一句。
現如今,大多數年輕人都忙著賺錢養家,老人帶娃就成了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為了幫子女減輕生活壓力,老人們背井離鄉來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照顧他們起居,讓子女沒有後顧之憂。
而隨著老人帶娃的興起,很多家庭也會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老人幫忙帶娃,子女到底要不要支付「工資」呢?
@熊貓圓滾滾:
老人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來幫子女帶孩子,勞心勞力不說還要常年和老伴分居兩地,如此付出,難道子女不應該付給他們辛苦費麼?
@我在墾丁天氣晴:
現在物價漲得太厲害了,幹什麼都要花錢,城市裡有退休金的老人還好說,如果是農村裡的老人來帶娃,那鐵定是要子女給生活費的。
再說了,給老人花的錢後面老人也會花在孩子身上,不必那麼計較。
@與你一起遊:
自從我公婆來帶娃,我每個月照例給2000元生活費,周末出去的花銷都是我和老公付,平常日用品、米麵油也都是我們在網上買。
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階層,雖然給父母的不多,但我們認為是一定要給的,父母一輩子很不容易,養大了我們還要養小的,如果我們一分錢不出,心裡有愧。
@希希媽媽:
就我身邊的人來說,很多都是老人倒貼子女的,現在年輕人壓力太大,有的養活自己都成問題,再支付給父母「工資」,那一個家還怎麼過?
反正我覺得老人幫兒女帶孩子也是自己的孫子、孫女,又不是外人,支付「工資」也挺見外的。
@天黑黑:
如果公婆帶孫都要收費,那以後我們給公婆養老是不是也要收費?
@呼啦啦:
我覺得可以根據小兩口經濟條件來給,賺得多的肯定要給點表示孝心,讓老人知道自己是感恩的,心理舒坦。
賺得少的也不要強迫自己去給,畢竟不能因為「孝順」而影響到家庭的正常運轉。
@三百六十五裡路:
我沒有按月給老人支付「工資」,但一般過年過節都會包個紅包,這樣既不見外又能體現我們的心意。
由此可見,對於該不該給帶娃老人支付「工資」這個問題,網友們各執己見。
此前,濟南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教授龔曉潔也就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社會學教授表示:不給父母「工資」相當於變相「啃老」
在龔教授看來,撫養孩子是父母應該履行的義務,可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將撫育孩子的責任轉嫁到了老人身上。
老人們為了減輕子女的生活壓力犧牲了晚年時間,去替子女承擔養娃帶娃的義務。
但從法律上來說,老人對孫輩並沒有法定的撫養義務,這種行為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成為一種變相「啃老」,所以作為子女,應當對老人的付出給予回報。
梳理近些年來的類似事件,我們不難發現老人帶娃要「收費」的話題越來越多地見諸報端。
在一次相關問題的調查中,有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老人無償照顧孩子已成當下家庭中的常態。
與此同時,許多老人也開始了意識覺醒,認為自己出錢出力卻還被子女指指點點,感到很「憋屈」。
為什麼很多子女都覺得老人帶娃是理所當然呢?
其實按照過去的傳統,老人和子女都是共住一個屋簷下,因此不論是出於對孫輩的情感寄託,或者是家庭責任,大多數老人照顧孫輩都是無償的。
這也就讓很多年輕人認為看護孫輩是老人的責任,不存在向子女「收費」的情況。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正在慢慢解體,取而代之的是小家庭模式。
在這種家庭模式中,老人是出於雙職工家庭的子女無暇照顧孩子,進而才來照顧孫輩,此時老人和子女是完全獨立的,所以老人向子女索要「工資」也就很正常了。
兜媽寄語
儘管老人帶娃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但是對於該不該付給老人「工資」這個問題,有很多家庭還是處於一種比較模糊的看法。
在兜媽看來,子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對老人的付出做出一定回饋的,畢竟這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感恩教育。
老人幫忙帶娃,你會支付「工資」嗎?你認為不給父母「辛苦費」,就是變相「啃老」嗎?歡迎將你的看法在留言區分享給兜媽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