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忙帶娃,卻帶出了矛盾,這個結怎麼破

2020-08-21 謙謙君子328

最近一則新聞又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熱議。農村老太太伺候兒媳婦兒坐月子,沒想到卻被要求只能洗尿布,不允許碰小孫女兒。在兒媳的強烈要求下,全家只好忍痛花錢請專業月嫂精心照顧孫女。


這事一出,再一次把老人帶娃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老人好心幫忙,卻幫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那麼老人帶娃,你害怕嗎?


一、矛盾與衝突


老爸是個電視迷,有事兒沒事兒電視機都要開著,連午睡都要聽著電視裡的聲音才能睡著。所以我兒子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桌上的遙控器遞給姥爺,這樣的畫風我看一次就心痛一次。


再科學的育兒經驗最終都敗給了無奈的現實,老爸卻不以為然,電視裡經常上演著抗戰的血腥場面。無數次的拌嘴和反抗都沒能扭轉老爸的頑固思想,最終兒子出馬,發現了畫面緩和的小豬佩奇,老爸只能退居二線,父女倆的矛盾衝突才得以暫緩。


這樣的事,不止發生我家,好朋友慧慧說,她的兒子一到周末就迫不及待的要回鄉下的奶奶家。用兒子的話說,那叫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耳邊沒有了催促寫作業的聲音,電視想看哪個頻道就換哪個,還有愛吃的零食供著,鄉間小道在打打鬧鬧,玩玩水和和泥巴,好不歡樂。


等回到家裡,兒子之前的習慣又需要時間來重新養成,還沒等鞏固好呢,奶奶家過一個周末全摧毀了。她曾一度禁止兒子回奶奶家,結果她和兒子都身心俱疲,效果甚微。慧慧和我抱怨說現在已經進入了無限的死循環,不知道該如何扭轉這種局面。

在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中,這樣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


我們推崇科學育兒,堅持不把尿,老人們卻對紙尿褲深惡痛絕;我們不願追著餵飯,生怕慣出了毛病,老人們又擔心孩子餓壞了肚子;我們看穿了孩子的假哭把戲,還沒怎麼開始教育,老人們就攬入懷中,怕孩子受了委屈......


這種兩難的問題,經常讓做父母的很為難。一方面深知老人帶娃的辛苦和勞累,不想與他們正面衝突;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被過度寵溺,長大以後不服管教。


二、破解辦法


調查顯示,50%的中國家庭正在經歷著同一個困境:一邊是老人辛苦撫養孫子輩,一邊子女在抱怨老人帶孩子有問題。甚至有人說:隔代教育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必須強烈拒絕老人帶孩子。


在老人帶孩子這個問題上,我認為真沒必要走向極端。雖然老人帶孩子確實存在一些弊端,但要承認的是,老人幫忙不但可以讓他們慰藉晚年時光,而且還幫助年輕父母騰出時間拼搏事業,而且他們對孫輩特有的耐心與陪伴也是很多年輕父母無法做到的。

因此,如果家庭中父母能親自帶的,當然是最好不過;如果條件不允許,父母想辦法解決好矛盾與衝突,老人帶孩子也未嘗不可。


1、互相理解,換位思考。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沒必要拿著科學育兒的標準去死磕自己,要求老人。

平時總覺得自己的父母已經落伍於新時代,和他們的代溝問題也無法解決,他們總是以他們的價值觀和所謂的經驗來綁架我們,根本不理解我們。


可是現在我突然在想反過來不也一樣嗎。我們自以為已長大成人,現在是社會的頂梁柱,掌握著主流的三觀,和最新的知識,面對跟不上時代潮流的父母親,我們不也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嗎。


於他們而言,理解、寬容又何在呢?換位思考很多時候都被喊成了一句口號,只有真正處在對方那個位置的時候,很多問題才會想明白透徹。


2、認同經驗,尋找平衡。


兒子每天都要跑到沙發上摸爬滾打,媽媽不停地嘮叨,要小心胳膊,讓我阻止兒子的行為。我很不以為然,還暗自高興兒子又開發了一個在家玩耍的好項目。


一次我接電話的瞬間,兒子摔下沙發,去醫院檢查才知道胳膊脫臼。


事後我反思自己,為什麼會發生事故,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對老人的經驗之談並不認同,總覺得他們太大驚小怪,束縛了孩子的自由發展。

同時自己對潛在的危險預估不足,自以為已經做好了防護措施,就應該鼓勵兒子多做運動。如果我對老人言不是一味的排斥,如果我能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或許就能避免這次意外。


3、轉變觀念 良好溝通


很多家庭都上演過這樣一幕:

「媽,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真是給我添亂!」

「哪裡不對了。我好心幫你,居然這樣說我。」

你那經驗早過時了,你得聽我的啊!

你有沒有養過孩子,聽我的!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溝通,效果會好很多。


比如姥姥非要追著孩子餵飯,我們可以說:「媽,你先歇歇吧。或許孩子還不餓呢,一會我們看看孩子能不能做到自己吃飯。」


這樣商量的語氣更容易使老人接受,如果用抱怨的口氣和老人說話,辛苦了一天的老人火氣會更大,矛盾只會升級。

4、統一戰線,正確引導。


父母最崩潰的事情是什麼?就是孩子闖禍,才剛舉起巴掌,老人就過來護著孩子,還當面教訓:「你要是敢打孩子,我和你沒完!」於是不歡而散。


孩子天生有著很敏銳的感知力,總能很精準地找到自己的保護傘。因此每當我板起臉剛要訓斥的時候,兒子就會一臉委屈的滿眼淚花狀的依偎在姥爺懷裡。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全家人要統一戰線,保持一致。


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承擔主要的教育角色,在原則問題上正確引導孩子;同時照顧下老人的心理感受,不要太過激烈。如果問題嚴重,儘量避開老人進行教育。


在是非問題面前,父母教育時,老人要儘量做到不幹涉,不寵溺,講原則,否則孩子很會利用老人的心軟來逃避懲罰。


電視劇《幸福有配方》裡,歸亞蕾飾演的奶奶到兒子沈越家生活後,輔導孫子小駒的功課,讓他成績進步不少。然而媽媽出爾反爾並未實現給小駒的諾言,小駒竟離家出走。

找到小駒後,奶奶並沒有為他撐腰,反而對小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認識到離家出走的錯誤,教會他和媽媽良好的溝通。


網友紛紛表示贊同:「終於看到一個不溺愛孩子的奶奶了。」


三、不一樣的幸福


做到了以上四點,我發現家庭比以前和諧了很多,老人的經驗之談也不再顯得那麼囉嗦絮叨,相互理解妥協之後換來的是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現在再看到那一張戲精般的小臉,我居然沒有了先前的憂慮和擔心,反而心態平和,感受到的是一幅隔代親的溫馨畫面。


我突然覺得以前的自己對愛的理解有些狹隘了,為什麼要剝奪父母輩們對孩子的這種無條件的寵愛呢。父母親的愛是有規則,有約束的,有機會享受老人相對沒原則的愛,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讓孩子能毫無顧忌的鑽進老人的懷抱,大哭抑或是大笑,體會來自父母之外的無限包容和愛,長大以後回憶起來一定也是滿滿的感動。


不妨讓我們放下思想包袱,在對孩子嚴格管教的同時,也讓孩子更多的感受那些無節制的愛與呵護,相信未來我們一定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作者:謙謙君子328,一個愛看書、愛寫作的職場媽媽,願與天下媽媽一起探索育兒之道。 歡迎對所分享的主題進行點評和留言,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老人帶娃「怪象」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林靜是一名寶媽,孕期的林靜在聽說過各種婆媳矛盾後,對今後自己和婆婆的相處十分擔憂,於是思來想去,她決定讓自己的媽媽來幫忙照顧月子和帶孩子。
  • 中國老人的「暗傷」,幫忙帶娃卻矛盾不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導讀:中國老人的「暗傷」,幫忙帶娃卻矛盾不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老人的「暗傷」,幫忙帶娃卻矛盾不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親子|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
    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初衷,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因為 " 愛這個嬰兒 "。也許是因為他深深愛著自己剛升級做父母卻手忙腳亂的孩子,為了不讓他們太辛苦,為了不讓他們糾結帶孩子還是去工作才來幫忙的。爸爸來了之後,減輕了我們的很多負擔,我甚至都有時間去樓下跑個步。
  •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可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像這位奶奶一樣,網上有不少帖子裡在說老人帶娃的壞處,也有很多網友在抱怨和老人之間,因為帶娃而產生的矛盾可是,在現實生活裡,真的能不用老人來幫忙帶娃嗎?來看一組數據。2019年,在國家衛委會發布的數據中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照顧孩子的比例高達43%。
  • 誰說老人不會帶娃,聰明的老人這樣帶娃,家庭矛盾都少了
    年輕人忙著搞事業,家裡的孩子基本上就只能交由老人來帶,但畢竟老人的思想觀念和現在的生活環境不符。導致很多家裡因為老人帶孩子而鬧得雞飛狗跳,讓老人出了力還不討好。但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帶娃都是一個模式,有的老人就有自己的帶娃妙招。
  •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家有這三類老人幫忙帶娃,孩子有出息爸媽省心
    可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像這位奶奶一樣,網上有不少帖子裡在說老人帶娃的壞處,也有很多網友在抱怨和老人之間,因為帶娃而產生的矛盾可是,在現實生活裡,真的能不用老人來幫忙帶娃嗎?來看一組數據。2019年,在國家衛委會發布的數據中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照顧孩子的比例高達43%。
  • 老人幫忙帶娃,子女要不要支付「工資」?社會學教授給出答案
    現如今,大多數年輕人都忙著賺錢養家,老人帶娃就成了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為了幫子女減輕生活壓力,老人們背井離鄉來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照顧他們起居,讓子女沒有後顧之憂。而隨著老人帶娃的興起,很多家庭也會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老人幫忙帶娃,子女到底要不要支付「工資」呢?
  • 為什麼不建議老人幫忙帶娃,過來人給出的理由很充分
    前天和朋友聊天,問她最近在忙些什麼,她說在家忙著帶娃呢,我說她不懂得給自己減壓,若是把孩子給老人帶,自己也能輕鬆一些,但是朋友卻說想要自己帶娃,只要孩子健康成長,自己累點也不怕。其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父母不再願意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了,從孩子出生到上學,幾乎都是父母陪著,即使很累他們也不會埋怨。那麼為什麼這麼多人寧願自己帶娃呢?其實原因很現實。
  • 「老人是育兒路上的絆腳石?」:父母幫忙帶娃我們應心存感恩
    昨天刷到這個視頻:兒媳:「媽,你能不能不要給孩子餵飯了,讓他自己吃。」婆婆:「孩子還小,吃的撒的到處都是。現在餵沒事,大了自然就會吃了。」簡單的兩句話,卻體現了兩種不同的育兒觀念。新時代的子女覺得父母依然用老一套來帶自己的孩子,教育落後,隔輩親,溺愛孩子,簡直就是教育路上的絆腳石。那麼,老人不幫忙帶孩子的家庭又怎麼樣呢?
  • 老人幫忙帶娃要給紅包錢嗎?
    差不多到春節,要準備紅包錢了,有些人會問,過年了應不應給家裡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包紅包?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網友都表示是應該給的。因為照顧孩子不是老人的義務,就算是聘請回來幫忙的保姆,我們都會在過年的時候給別人紅包,為什麼就不能給自己家老人一個紅包呢?網友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辛苦帶了一年的孩子,勞苦功高啊,保姆都有紅包,為啥不好好孝敬孝敬自家老人。」
  • 奶奶幫忙帶娃,寶寶純母乳卻一直拉肚子,這個錯誤很多老人都在犯
    文|小不點 現在年輕人的壓力非常大,很多女性生完孩子以後都需要繼續工作,所以無法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只能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寶寶的吃喝拉撒全都需要老人幫忙照料,這是很多家庭的現狀。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 隔輩帶娃,過了這個年齡,老人就該退出了,越晚矛盾越多
    文|蛋黃育兒很多父母在生了孩子之後又沒有足夠的錢,請保姆,都會讓家裡面的老人來幫忙照顧孩子。這樣寶媽既可以輕鬆一些,也不耽誤上班。但要知道總是把孩子交給老人照看,讓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親子關係很容易變成畸形。
  • 帶娃帶出焦慮症,差點引爆「家庭戰爭」,老年人要不要幫忙帶娃
    前言:不知何時起,老人幫忙帶孩子成了這個社會的主流,越來越多的退休老人加入了帶娃大軍。 從這個調查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國人的觀念中,認為老人應該幫忙帶孩子的還是佔了絕大多數的。再也就是現在老人普遍幫忙帶孩子的原因。 不過,從老人的內心來看,他們真的願意幫忙帶孩子嗎?他們為什麼願意幫忙帶孩子呢?聽聽下面的老人怎麼說。
  • 「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幫忙帶外孫3年,女兒一巴掌讓老人寒心
    由於生活壓力大,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父母在陪伴孩子和出門打工間選擇了後者,基本上只要家中有老人的,父母都會讓老人幫忙帶娃。而帶娃的老人也從曾經的奶奶居多,變成了姥姥居多,現如今很多寶媽都願意將孩子交給自己的親生母親帶,而寶爸由於不承擔照顧寶寶的主要責任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意見。
  • 農村老人不願幫忙帶娃了,背後很心酸。孝順的孩子應該這麼做
    常言道「生娃容易養娃難」,因為撫養孩子需要付出時間、精力,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為了給孩子多一個親情伴侶也很願意在要一個,但是面臨的問題:誰來帶娃?在農村帶娃很簡單,基本趨於「散養」,城市中的孩子在撫養孩子上付出成本會更多點,農村現在外出務工的多,很多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城裡的工作壓力大,節奏快,為了減輕自身負擔也會讓自己父母幫助去帶娃,所以說當父母很難啊,自己孩子撫養成人接著還得幫忙帶孫子。
  • 老人帶娃,抱怨不如感恩
    本文轉載自「丁香媽媽圖書館」生活中經常有人抱怨老人幫忙帶娃引發的矛盾,我身邊有這樣一個朋友,她就不止一次地跟我這麼抱怨過,但是後來她突然就不抱怨了。丁媽也很耿直,直接懟了回去:「你好像覺得老人帶娃是天經地義?」怎麼解決和老人的矛盾?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多數年輕人生了孩子後繼續為生活打拼,不得不將娃交由老人來帶,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
  • 「聰明」奶奶帶娃火了,誰說老人不會帶娃?這樣帶娃媽媽都沒話說
    「聰明」奶奶帶娃火了,很多父母都自慚形穢近一段時間有一個視頻在網上火了,裡面就是一個奶奶的帶娃日常,尤其是讓大家熱議的是這個奶奶的帶娃方式,讓很多的網友讚嘆:「誰說老人就不會帶娃的,就憑這位奶奶的操作,很多父母都自慚形穢吧。」
  • 老人帶娃矛盾多?試試黃金圈溝通法,隔代育兒將會更有優勢
    一、為什麼老人帶娃會出現很多矛盾呢?前段時間有一檔真人秀節目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麥迪娜和婆婆的相處方式也成了網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1.兩代人的育兒理念不同很多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中,因為育兒理念的分歧導致家庭矛盾頻發。老人們自認為自己帶娃很有經驗,對於一些新的育兒理念接受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