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2020-09-20 二胎常識

如今生活壓力大,早已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模式,需要夫妻雙方共同賺錢養家。對於有孩子的父母而言,想要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是十分不現實的,於是出現了一種新趨勢「老人帶娃」。在中國,這種現象是比較常見的。

雖說社會快速發展,但大多數家庭還都處於普通家庭,有了孩子後,家庭開支變大,需要夫妻雙方並肩作戰,家裡沒有經濟實力請保姆幫帶孩子,於是只能雙方的父母幫忙帶孩子,有的是姥姥帶孩子,有的是奶奶帶孩子。看看你的生活圈,大多數都是奶奶追著孫子小區跑,奶奶帶著孫子公園玩,姥姥推著孩子遛彎,姥姥抱著孩子去買菜等場景,不知何時起,「隔代養育」變成了社會趨勢。

一部分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他們想減輕子女們的負擔,他們覺得只要自己還能動,多幫子女一點忙,自己累不累都無所謂。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老人都是愛子女的,想減輕子女們的生活負擔,想著多幫子女們一點忙, 也願意去付出,奈何老人帶娃經驗相對落後,與年輕人的育兒觀念不一樣,帶娃過程中會造成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使家庭陷入一種尷尬的氛圍。很多子女一邊依賴著老人能搭把手,減輕自己的生活負擔,一邊又嫌棄父母做的不好,只顧老人看孩子的結果,卻忽略了父母帶孩子的辛苦,所以很多老人帶娃都是費力不討好。

子女們總是抱怨自己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一天下來累死人,但其實,帶娃的老人們也一點不比上班的輕鬆。想想本該是安享晚年的年紀,還要幫著帶孩子,本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養的孩子家,卻要小心翼翼說話做事,生怕惹孩子不高興,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這樣的年輕人既沒有做到尊重父母的意願,又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如果老人幫忙帶孩子,子女們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會更和諧:

1)多與老人溝通

老人和年輕人的育兒觀念不同,比如年輕人覺得老人不注重衛生,怕給孩子餵一些不該吃的食物,有可能會對老人發脾氣。而老人覺得自己就是這樣養大孩子的,也沒有什麼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及時和老人溝通,糾正一些做得不對的地方,但前提是要尊重老人,讓她慢慢地接受科學育兒的觀念,化解不必要的一些家庭矛盾。

2)注意態度

老人心疼子女或孫子孫女,才願意付出來幫忙帶孩子,所以要體諒老人的一番心意,不要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在出現育兒觀念不一致時,要注意對老人的態度,切不可大吼大叫,指責老人的不是,是人都會犯錯,沒有哪個奶奶或姥姥不是真心疼孩子的,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家庭才會和睦。

3)給一定的生活費

孩子的日常開銷必須是父母負責,這點是毫無疑問的。老人幫忙帶孩子,肯定不是為了賺錢,但老人需要錢來帶娃和一些日常開銷,給老人一些零花錢,可以讓老人給自己和孫子買點東西。同樣給老人一部分錢,也是肯定老人的付出,讓她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讓她老有所依,這是一份心意,不在乎多少,只要有這份心,就能哄得老人開心。

4)適當的放假

老人幫忙帶孩子,身體肯定是透支的,年輕人再忙,也要給老人適當的放假,不能讓老人一直處於帶孩子的狀態。適當的接孩子回身邊,能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也能讓老人體會到你對她的關心,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對維繫親情有很好的幫助。

5)出去玩,想著帶老人

在休息的時候,可以帶孩子、老人一起去旅遊,這樣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也能讓老人更開心。

沒有老人後方的付出,哪有年輕人的歲月靜好,所有不願意看孩子受苦的父母,都默默地委屈了自己。所有家庭中「隔代養育」的背後,都是老人對子女們愛的奉獻,他們成就了二代人,讓我們心懷感恩,多與老人交流,遇到事情一起解決,才會讓孩子更加快樂的成長,家庭更加和諧。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結婚後,你是否願意幫忙帶娃呢?


ps: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四類老人是隔代教育典範,幫著帶娃矛盾少,子女不操心孩子不遭罪
    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不僅能將娃帶好,還能避免家庭矛盾。,比如下面這四類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孩子帶得好,子女不操心孩子不遭罪。1、適應力強的老人現在,不少老人都是從農村到城裡給孩子帶娃,面對的環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些老人固執己見,往往無法適應,與子女鬧出不少矛盾。而這類適應能力強的老人,往往能無縫銜接新的生活環境,子女不用為其過多操心,彼此也不容易發生衝突,家庭矛盾自然就少。
  • 老人帶娃矛盾多?試試黃金圈溝通法,隔代育兒將會更有優勢
    1.兩代人的育兒理念不同很多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中,因為育兒理念的分歧導致家庭矛盾頻發。老人們自認為自己帶娃很有經驗,對於一些新的育兒理念接受度較低。家庭矛盾也在誤解和計較中逐漸加深。當年輕的子女需要老人幫忙帶娃時,巧妙地解決矛盾分歧很有必要。其實只要父母們掌握恰當的溝通方法,隔代育兒也是很有優勢的。受到溝通不當困擾的家長們不妨嘗試一下黃金圈溝通法。二、什麼是「黃金圈溝通法」?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多少家庭的痛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隔代教育」成為了一種常態。淘媽老家有很多和我媽媽同齡的阿姨,都去兒女家幫忙帶孩子了。朋友小婭和老公都要上班,孩子從4個月開始一直都是由婆婆帶著。她經常會和我抱怨婆婆帶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有時看著是真生氣。可是他們沒時間,只能讓婆婆帶娃。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也是很多家庭的痛。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孩子就是被你們凍出來的毛病,要捂著發汗才能好」……「寶兒,你都4歲多了,怎麼往垃圾桶裡尿尿?」「小孩子撒尿又不髒。」「媽,這不是髒不髒的問題,這是行為規範的問題。」「小屁孩,什麼規範?所以,老人考慮的更多的是當前有沒有把娃帶好。比如娃哭鬧或者餓了,他們就會想盡辦法來制止這個行為。所以家裡老人帶娃,經常會給娃零嘴,讓他們看電視玩平板,這樣娃才會開心。而父母帶娃,在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的基礎上,儘可能的全面發展,培養娃健全的人格,關注孩子長的好不好,行為規範有沒有合理,各項綜合能力能不能發展。
  • 誰說老人不會帶娃,聰明的老人這樣帶娃,家庭矛盾都少了
    年輕人忙著搞事業,家裡的孩子基本上就只能交由老人來帶,但畢竟老人的思想觀念和現在的生活環境不符。導致很多家裡因為老人帶孩子而鬧得雞飛狗跳,讓老人出了力還不討好。但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帶娃都是一個模式,有的老人就有自己的帶娃妙招。
  • 1.9億人次吐槽老人帶娃:隔代育兒的矛盾,究竟該如何避免?
    有的人吐槽老人是舊時代的觀念養育孩子,有的吐槽老人總是給孩子講過去有多麼不容易,還有的吐槽老人過於溺愛孩子。1.9億人的吐槽老人帶娃讓我不禁感慨老人的不易。然而隔代育兒的矛盾應該如何解決呢?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減少生活中的摩擦以及隔代育兒的困難呢?以下三點,家長們不妨看一看。1、 自己親力親為,不麻煩老人很多家長看到這句話第一反應是要不是生活所迫,也不至於讓老人幫忙照看。
  • 老人帶娃3年,讓女婿一句話寒透了心!3種家庭老人帶娃易受傷
    一、不懂感恩的家庭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老人們願意放棄自己的生活,甚至拖著年邁病痛的身體去幫子女帶孩子,這其實無論如何都是一件要感恩的事情。不要覺得老人帶娃就是天經地義的,他們沒有這樣的義務和責任,他們完全是出於對子女的心疼對孩子的愛。
  • 老人帶娃小半年,孩子變化讓人哭笑不得,隔代育兒的坑你踩過沒?
    編輯:張大貓 現在很多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組成家庭後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老人幫忙帶娃也成了一種默契。 老人幫忙帶娃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都是不錯的選擇。既能緩解兒女的生活壓力,老人們還能享受天倫之樂。
  • 權衡老人帶娃的利與弊,不妨掌握兩個原則,輕鬆解決家庭育兒矛盾
    兩個人總是為如何照顧柚子而爭吵,但是歸結到底她們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出發點和觀念有些差異而已,當然這也是矛盾的主要原因。其實像柚子這樣的家庭很多,兩代人都是愛孩子的,甚至奶奶們比寶媽更用心,但卻總是為一些瑣事而爭吵。
  • 老人帶娃好處多,3個方法,助你輕鬆化解隔代教育矛盾
    問其原因,原來是婆媳倆因為給寶寶煲的稀飯上是否該放鹽的問題發生了矛盾。 敏兒認為寶寶還不足一歲,寶寶的食物不適宜放鹽。但婆婆認為,不放鹽就沒有味道了,孩子要吃點鹽才有力氣爬。兩人為此爭執了幾句,鬧得不歡而散。 其實敏兒與婆婆之間的問題,也是很多家庭間存在的問題。
  • 老人幫忙帶娃,卻帶出了矛盾,這個結怎麼破
    這事一出,再一次把老人帶娃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老人好心幫忙,卻幫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那麼老人帶娃,你害怕嗎?一方面深知老人帶娃的辛苦和勞累,不想與他們正面衝突;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被過度寵溺,長大以後不服管教。二、破解辦法調查顯示,50%的中國家庭正在經歷著同一個困境:一邊是老人辛苦撫養孫子輩,一邊子女在抱怨老人帶孩子有問題。
  • 隔代教育困難多?斯泰同學讓老人也能變成帶娃達人
    尤其是全面二孩時代的到來,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更是跟「看孩子」牢牢綁在一起。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80、90後父母對子女的成長要求不斷提高,老人這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已經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由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正成為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我們把這種由爺爺奶奶負責撫養及教育孫子的現象稱為「隔代教育」。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以及人口老齡化的顯現,越來越多的老人參與到孫子輩的撫養和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現象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極為普遍。可是,因為時代背景下一定程度的文化斷層,老一輩的父母們很多都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從相對極端成長環境走過來的他們,在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上難免跟現代的年輕人有著很大差異,生活中因為帶娃方式產生意見分歧甚至家庭矛盾也是常有的事
  • 老人帶娃弊端多?奶奶一樣可以「科學育兒」,比親媽帶娃更優秀
    ,只要方法對了老人帶娃比親媽更優秀。——隔代親,育兒專家認為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老對小的情感依戀。雖然老人帶娃會有一定的弊端,但這並不意味著老人帶娃就毫無優勢。多讓老人帶娃做這3件事,孩子優秀老人開心老人育兒是好是壞,完全要取決於他們帶娃的方法,如果老人帶孩子能做到以下3點,那麼孩子不優秀也難。
  • 老人帶娃和寶媽帶娃之間的矛盾,很多家庭都中招了
    其實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老人插手教育的問題,這種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孩子平時基本都是老人在帶,我們除了工作一天能陪孩子的時間也就三四個小時而已,其餘時間都是老人在陪伴著孩子。這種陪伴往往伴隨著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所以說讓老人不插手是不可能。所以要學會一些應對之策,既教育了孩子,還和睦了家庭。
  • 「上班式帶孫子」成帶娃流行趨勢,子女老人都受益
    如今這種父母幫子女帶娃的方式,在眾多帶娃老人中已經是流行趨勢了,比那種全職媽媽、全職奶奶,或是奶奶姥姥輪流帶要受歡迎得多。至於有人說,這麼讓老人來回折騰多麻煩!索性住在一起不是更省事省力嗎?孟阿姨說:「不,堅決不能和子女住在一起!
  • 老人要不要給兒女帶娃?隔代撫養很糟心,現在流行「隔代幫忙」
    一旁的一位奶奶嘆了一口氣;「我們還羨慕你們的父母呢,不用在這受這份洋罪。」她細數著給兒女帶孩子的難處,天天不給孩子買東西說摳門,給孩子買東西又嫌這嫌那。更不用說每天生活裡的摩擦雞飛狗跳,真是費力不討好。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多少家庭之痛
    她不禁感嘆道:哎,以前總嫌棄我媽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她這回去才半個月,我就感覺缺了一隻手,家裡沒個老人可真不行啊。老人幫著帶娃,在中國,這樣的現象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如果有老人說要自己偷著樂,不願意幫著帶孩子,多少還會被道德綁架說這個老人有點「自私」。
  • 經常幫子女帶娃的老人,他們的晚年幸福嗎?這三種結局讓人很心酸
    很多老人可能是剛退休或者又馬上退休的樣子,空閒時間是比較充分,而且老人帶孩子這方面的經驗比新晉寶爸寶媽們要豐富的多,所以很多老人也特別喜歡和樂意來幫子女帶孩子,雖說隔代親,但是在帶孩子都過程中和年輕人的觀念總會有不同,有一些落後的思想並不適合教育孩子,漸漸的有了家庭矛盾。
  • 老人帶娃不放心?年輕父母用對方法,隔代育兒贏三代
    如今因為巨大的生活壓力,不少年輕人都會將孩子放在家裡交由老人帶,自己選擇出去打工。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少育兒問題卻出現了。我們都知道年輕人的育兒理念與老人的自然不同,不少家庭因為這個產生了很大分歧,因此自然也會引發許多矛盾。在年輕人看來,老人帶孩子實在是太差了,難道真的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