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多少家庭之痛

2020-08-28 我的天然工坊



最近,同事的媽媽回了老家,一直有人幫著帶娃的生活突然亂了節奏,家裡、工作兩頭的事讓她有點焦頭爛額。


她不禁感嘆道:哎,以前總嫌棄我媽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她這回去才半個月,我就感覺缺了一隻手,家裡沒個老人可真不行啊。


老人幫著帶娃,在中國,這樣的現象應該是比較常見的。


如果有老人說要自己偷著樂,不願意幫著帶孩子,多少還會被道德綁架說這個老人有點「自私」。


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育」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有一項調查顯示:47%的受訪者認為老人幫子女帶孩子是應當的。


但其實,在法律上,老人有義務撫養自己的子女成人,但沒有義務幫子女帶孩子,相反,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


上班族總是調侃自己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一天下來太累,但其實,帶娃的老人們一點也不比上班的輕鬆。


最近抖音上有一個視頻點讚超高。


視頻裡的那位奶奶講述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早上六點起床做早餐,七點一邊幫孫子打理,一邊叫醒兒子兒媳起床吃早餐。


七點半就從家裡出發送孫子上學,回來的路上就趕緊去菜市場買菜,到了家就開始準備午餐......


一天就在家人的一日三餐中消耗過去了。


到了晚上大人小孩都睡了,奶奶開始收拾玩具、搞衛生、洗衣服,每天都是最後一個睡,最早一個起。

這還不是最累的,最怕的就是有時候還要遭到子女的埋怨,不是嫌棄飯菜不好吃,就是孩子有壞習慣時,覺得是老人帶得不好。


這些背井離鄉來到城裡照顧子女和孫兒的老人,儼然成了一個「免費保姆」。

他們遠離了生活幾十年的老家,來到人生地不熟的他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但和這些辛苦、孤單、有沒有老朋友、開不開心、適不適應比起來,他們似乎覺得都沒那麼重要,只要還能給孩子幫一點忙,他們就覺得自己還有用,也願意去付出。

這個世界上,所有不願意自己孩子受苦的父母,都默默地委屈了自己。


我們小區的張奶奶就是其中一位。


張奶奶的老伴去世得早,女兒生娃後,她就來城裡照顧女兒。


女兒三年生了二個娃,都是她一個人帶著,問她累不累,她也總是說:我不搭把手,我姑娘累啊。他們年輕人正是搞事業的時候,我咬著牙也要帶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


年輕時想著,熬到孩子讀大學就輕鬆了;


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又想著孩子工作了就輕鬆了;


砸鍋賣鐵又給他們付了房子的首付,想著孩子成家就輕鬆了;


終於盼著他們結婚生子,又義無反顧幫著帶娃,想著孫子大一點就輕鬆了......


可這何時是個頭啊。


他們為兒女想好了一切,唯獨忘記為自己想想。


前幾年有一則新聞:一位奶奶抱著剛滿月的孫女跳樓,6年3城4孫的日子才終於結束。


奶奶跳樓,也只是因為一件小事,媳婦埋怨她衝的奶粉太燙,燙著了小孫女。


長年累月的辛苦帶娃,讓她患上了肩周炎、糖尿病等老年病,老人心情也很抑鬱,這件小事就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位奶奶的做法雖然極端,但6年時間裡輾轉3個城市帶大4個孫子的辛苦可想而知。


人們在震驚的同時,確實也對「老人帶娃」這個話題有了新的思考。


子女一邊依賴老人能搭把手,一邊又嫌棄父母做得不好,既沒有做到尊重父母的意願,也少了一點感恩之心。

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和觀念不同自然會有些矛盾,他們總是小心翼翼,怕說錯話怕做錯事,本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孩子,如今卻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還要幫著帶孩子,本是退休的時候,卻反而變得更累。


尤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老人家在精力和思想上,確實無法與時俱進,年輕人只顧著看結果,卻忽略了父母帶孩子有多累,所以,很多老人帶娃是費力不討好。

孩子鬧騰,老人喜歡安靜,偶爾想找一處清淨的地方都是奢望。


吃飯也是先餵飽小孫子,老人怕浪費,就常年吃剩飯剩菜。


有時小孫子在前面跑,後面的爺爺奶奶怕孩子走丟,追得上氣不接下氣。


孩子真要有個什麼閃失和磕磕碰碰,也免不了要遭到兒女的責備。


年輕人帶一天孩子都喊累,而老人是長年累月都帶著。



退休之後,老人誰不想過些清淨日子,在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家,養養花、和老友溜溜彎、子女偶爾帶著孩子回家聚一聚,享受這種天倫之樂。

但因為年輕人奔波於事業,確實需要老人幫把手,他們選擇背井離鄉,來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


這樣無條件的幫忙,除了愛,別無他求。


他們在的時候,可能覺得也就是做做飯,看下娃,沒什麼累的。


但等他們不在了,才覺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少了很多操心和瑣碎的事。


沒有老人後方的默默付出,哪有年輕人心無旁騖幹事業的可能?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愛總是一代一代向下蔓延,不管我們什麼年齡,永遠會牽掛著自己的孩子,卻少有人回頭看看身後那個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因為得到太多,所以就變得理所當然。


所有隔代養育的背後,是老人對自己子女愛的託舉,他們成就了二代人。


也許在兒女的心中還有些不夠好的地方,但他們卻是把自己最好的都給了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


《弟子規》有言: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父母也只是普通人,不要嫌棄他們的不完美。


老人不願意帶娃,請尊重他們的選擇,老人願意幫著帶娃,請多些包容和感恩。畢竟,帶孩子是父母的義務,不是老人的義務。


竹妃紙巾願天下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天倫,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相關焦點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多少家庭的痛
    淘媽老家有很多和我媽媽同齡的阿姨,都去兒女家幫忙帶孩子了。朋友小婭和老公都要上班,孩子從4個月開始一直都是由婆婆帶著。她經常會和我抱怨婆婆帶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有時看著是真生氣。可是他們沒時間,只能讓婆婆帶娃。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也是很多家庭的痛。
  • 兒媳自述:「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道盡多少家庭之痛?
    一位讀者發來這樣一個問題:我去年生娃,婆婆從孩子出生以後就過來幫忙帶。本來以為婆婆幫忙自己可以輕鬆點,可發現婆媳共同帶孩子有太多無奈。吃飯的時候,婆婆把嚼碎的飯餵寶寶,平日裡,婆婆一高興就往寶寶臉上親,還有很多生活習慣我看了很不舒服。有時,我會不經意說一句,可婆婆卻說「以前我兒子就是這麼帶大的」。我竟無言以對。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看來,隔代教育在幼兒家庭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當科學教育正面遭遇經驗教育,寶媽寶爸經常有種秀才遇見兵的無力感,隔代教育中的諸多看不慣,卻又因為城市生活讓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無力照顧孩子等等原因,離不開祖輩的照顧。看不慣:老人為什麼這麼固執?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正確的打開方式在這裡
    據說,中國有50%的家庭正經歷同一個困局:一邊是老人辛苦撫養孫輩,一邊是子女抱怨老人帶孩子有問題。甚至有網友覺得,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已經是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但藝媽卻不這麼認為,雖然隔代養育有許多的困難和挑戰,卻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因為現在的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大家就會把孩子看成一個家庭的核心,難免有時會不自覺地用力過猛。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到底苦了誰?
    當今社會,年輕人看不慣又離不開的隔代教育。之前小辰出過一篇關於隔代教育,解決一些矛盾的具體方法,今天主要跟年輕父母們梳理一下心態。等老人來了以後,又因為帶孩子的很多觀念不一樣,發生衝突。這就造就了一邊看不慣一邊又離不開。
  • 一邊嫌老人帶娃不行,一邊又需要他們幫忙,揭露多少家庭的通病?
    寶媽說:「請保姆一個月要四五千,公婆帶娃又不要錢,能省一點是一點,畢竟我們還房貸,還得給孩子報興趣班,錢不夠花啊。」按理說,老人幫忙帶娃,而且還出錢負責家裡的花銷,作為寶媽要感激才是。但是,這位寶媽還各種吐槽各種挑理,讓人心裡很不舒服。
  • 看不慣老人帶娃的方式?不如換個思路
    要問生娃後的幾大煩惱,「誰來帶娃」這條絕對位列前三。媽媽辭職在家帶娃?經濟來源的減少,和孩子成長中不斷增加的開銷,對大部分家庭來說是一對不可調和矛盾。於是,請尚有餘力的老人帶娃,成了很多家庭的常態。但,隨之而來的煩惱,也有很多。
  • 老人帶娃的家庭和自己帶娃的家庭,有何不同?這些優缺點你要知道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所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結婚有孩子之後依然還得工作賺錢,所以不能在家全職帶娃的人有很多。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把帶娃這個重任交給家裡老人的也不少。很多老人看見孩子就很開心,心想孩子在自己身邊熱鬧,也可以緩解下一代的經濟壓力,所以便很爽快答應幫兒女帶娃。但是只有當雙方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家庭矛盾有多麼的大。那麼,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和寶爸寶媽自己帶娃的家庭將會出現哪些不同呢?
  • 老人帶娃一萬個不放心,怎麼辦?
    上班族朝九晚五不加班已屬萬幸,這讓身處職場兼顧帶娃職責的媽媽陷入兩難境地,疲憊不堪。於是,家中老人再次衝鋒陷陣,展示出他們無窮的力量,成了新一代帶娃族。儘管大部分屬非正規軍,卻也是使出了全身的解數,毫不怠慢,對娃的寵愛程度絕不亞於當初照顧我們的時候。
  • 幫忙帶娃的老人,到底藏著多少心酸?別再誤解他們了
    累,是絕大多數帶娃老人最直觀的感受。帶一天孩子,意味著老人需要熱奶、餵奶、洗奶瓶、做輔食、餵輔食、洗碗、換尿布、洗屁屁、陪玩、哄睡……每一項任務都得不斷重複,一整天下來,沒有絲毫的休息時間。我們給孩子換尿布時腰酸,而老人彎下來的腰會比我們更痛;我們抱孩子十幾分鐘,都會手臂酸疼,而老人抱娃的時間比我們長的多;我們抱怨上班多忙多累,但卻忘了老人在家帶娃也是一刻不停歇。
  • 老人帶娃3年,讓女婿一句話寒透了心!3種家庭老人帶娃易受傷
    老人帶娃的這種習慣,其實也早就成為了普遍現象。似乎很多人都覺得老人帶娃就是天經地義很正常的。這句話讓王阿姨痛徹心扉。沒想到自己三年多的盡心盡力,在女婿心裡就是把孩子帶毀了。自己即便是有些小錯誤,對孩子的愛也是半分摻不了假的。怎麼也不至於這樣說自己啊。於是帶著王阿爺頭也不回地回了自己家,任憑女兒如何道歉,也再沒來過女兒家。現在有很多老人都會幫忙給自己的兒子,或者是女兒帶孩子。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 90%的家庭需要老人帶娃,又嫌棄帶不好,隔代育兒分歧怎麼破?
    ,發生爭執時,會覺得讓老人帶孩子比自己帶孩子更累,也想過放棄工作,全身心地陪伴孩子,但是家庭的經濟基礎需要夯實,和陌生的保姆比起來,讓自家老人照顧孩子,也是無奈中的最優選擇。有一個家庭教育調查,也印證了這樣一種現狀:在對一萬多個80後家庭調查中,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超過90%,每天都需要父母過來幫忙的是71.9%。
  • 誰說老人不會帶娃,聰明的老人這樣帶娃,家庭矛盾都少了
    年輕人忙著搞事業,家裡的孩子基本上就只能交由老人來帶,但畢竟老人的思想觀念和現在的生活環境不符。導致很多家裡因為老人帶孩子而鬧得雞飛狗跳,讓老人出了力還不討好。但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帶娃都是一個模式,有的老人就有自己的帶娃妙招。
  • 老人幫忙帶娃,或許你看不慣這些,可是……
    天氣開始變涼了,這個季節出去遛娃是最好的,白天出去遛娃的時候,我看到基本上都是老人在溜娃,老人遛娃看到各種牌局,都停留一會兒,如果孩子大一點的,自己也會參與其中玩兩局,前兩天去公園遛娃時,看到一群老人圍坐在一個石桌子玩的不亦樂乎,有兩個大概一歲多一點的孩子也在其中。
  • 爺爺奶奶帶孩子,爸爸媽媽玩手機,老人保姆式帶娃揭中國家庭通病
    老人帶娃的好處自是不必多說,疼愛孩子,省錢放心,在孩子徹底獨立之前,幾乎家家都離不開一個任勞任怨的老人。但老人的大包大攬同樣也會讓子女漸漸懈怠下來,在他們看來,自己只需要支付家庭的開銷或者給老人一些「帶孫費」,那麼孩子理所當然就歸老人看管了。
  • 老人帶娃「怪象」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現如今,很多小家庭都離不開老人帶娃,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如今很多家庭出現了一種老人帶娃的
  • 老人帶娃,你或許看不慣這件事,可是……
    ,還帶上娃,真的很常見嗎?其實,不管是打牌時抱著孩子玩、還是鋪個墊子任孩子爬、撒了歡兒的讓孩子跑,這只是表象,讓大家感到深層次憂慮的,是這背後、關於隔代育兒的「無效陪伴」:我們害怕老人打牌、看電視、坐在馬路看車水馬龍時,與孩子零溝通或是單向交流;害怕老人只認為餵養哄睡就是帶孩子,無法及時捕捉孩子的敏感需求;害怕這一件件類似的不起眼小事累積起來,讓孩子逐步喪失了與大人的親密情感聯結
  • 管好嘴邁開腿,助力「看不慣、離不開」的隔代育兒
    研究發現,在中國,超過七成的家庭都有老人幫忙帶娃的情況。我們家也是如此,其實我自己是全職媽媽,之前孩子一直都是自己帶。但是因為二寶的到來,我們家也進入的隔代育兒的隊伍,我和婆婆成了24小時不分開的相處模式。
  • 「如果有條件,我們也不想辛苦老人帶娃」,說出多少年輕人的無奈
    文|暖時光有人說,成年人的危機感也就在一瞬間,而在有娃之後,這種心酸又發揮到極致:上有老,下有小,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所以真有人諷刺說:「老人也沒有帶娃的責任呀,何必把帶娃跟老人綁架?」基於現實的原因,新手爸媽心裡有苦但又說不出。「如果有條件,我們也不想辛苦老人帶娃」,說出多少年輕人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