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的媽媽回了老家,一直有人幫著帶娃的生活突然亂了節奏,家裡、工作兩頭的事讓她有點焦頭爛額。
她不禁感嘆道:哎,以前總嫌棄我媽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她這回去才半個月,我就感覺缺了一隻手,家裡沒個老人可真不行啊。
老人幫著帶娃,在中國,這樣的現象應該是比較常見的。
如果有老人說要自己偷著樂,不願意幫著帶孩子,多少還會被道德綁架說這個老人有點「自私」。
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育」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有一項調查顯示:47%的受訪者認為老人幫子女帶孩子是應當的。
但其實,在法律上,老人有義務撫養自己的子女成人,但沒有義務幫子女帶孩子,相反,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
上班族總是調侃自己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一天下來太累,但其實,帶娃的老人們一點也不比上班的輕鬆。
最近抖音上有一個視頻點讚超高。
視頻裡的那位奶奶講述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早上六點起床做早餐,七點一邊幫孫子打理,一邊叫醒兒子兒媳起床吃早餐。
七點半就從家裡出發送孫子上學,回來的路上就趕緊去菜市場買菜,到了家就開始準備午餐......
一天就在家人的一日三餐中消耗過去了。
到了晚上大人小孩都睡了,奶奶開始收拾玩具、搞衛生、洗衣服,每天都是最後一個睡,最早一個起。
這還不是最累的,最怕的就是有時候還要遭到子女的埋怨,不是嫌棄飯菜不好吃,就是孩子有壞習慣時,覺得是老人帶得不好。
這些背井離鄉來到城裡照顧子女和孫兒的老人,儼然成了一個「免費保姆」。
他們遠離了生活幾十年的老家,來到人生地不熟的他鄉,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但和這些辛苦、孤單、有沒有老朋友、開不開心、適不適應比起來,他們似乎覺得都沒那麼重要,只要還能給孩子幫一點忙,他們就覺得自己還有用,也願意去付出。
這個世界上,所有不願意自己孩子受苦的父母,都默默地委屈了自己。
▼
我們小區的張奶奶就是其中一位。
張奶奶的老伴去世得早,女兒生娃後,她就來城裡照顧女兒。
女兒三年生了二個娃,都是她一個人帶著,問她累不累,她也總是說:我不搭把手,我姑娘累啊。他們年輕人正是搞事業的時候,我咬著牙也要帶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
年輕時想著,熬到孩子讀大學就輕鬆了;
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又想著孩子工作了就輕鬆了;
砸鍋賣鐵又給他們付了房子的首付,想著孩子成家就輕鬆了;
終於盼著他們結婚生子,又義無反顧幫著帶娃,想著孫子大一點就輕鬆了......
可這何時是個頭啊。
他們為兒女想好了一切,唯獨忘記為自己想想。
▼
前幾年有一則新聞:一位奶奶抱著剛滿月的孫女跳樓,6年3城4孫的日子才終於結束。
奶奶跳樓,也只是因為一件小事,媳婦埋怨她衝的奶粉太燙,燙著了小孫女。
長年累月的辛苦帶娃,讓她患上了肩周炎、糖尿病等老年病,老人心情也很抑鬱,這件小事就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位奶奶的做法雖然極端,但6年時間裡輾轉3個城市帶大4個孫子的辛苦可想而知。
人們在震驚的同時,確實也對「老人帶娃」這個話題有了新的思考。
子女一邊依賴老人能搭把手,一邊又嫌棄父母做得不好,既沒有做到尊重父母的意願,也少了一點感恩之心。
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和觀念不同自然會有些矛盾,他們總是小心翼翼,怕說錯話怕做錯事,本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孩子,如今卻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還要幫著帶孩子,本是退休的時候,卻反而變得更累。
尤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老人家在精力和思想上,確實無法與時俱進,年輕人只顧著看結果,卻忽略了父母帶孩子有多累,所以,很多老人帶娃是費力不討好。
孩子鬧騰,老人喜歡安靜,偶爾想找一處清淨的地方都是奢望。
吃飯也是先餵飽小孫子,老人怕浪費,就常年吃剩飯剩菜。
有時小孫子在前面跑,後面的爺爺奶奶怕孩子走丟,追得上氣不接下氣。
孩子真要有個什麼閃失和磕磕碰碰,也免不了要遭到兒女的責備。
年輕人帶一天孩子都喊累,而老人是長年累月都帶著。
▼
退休之後,老人誰不想過些清淨日子,在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家,養養花、和老友溜溜彎、子女偶爾帶著孩子回家聚一聚,享受這種天倫之樂。
但因為年輕人奔波於事業,確實需要老人幫把手,他們選擇背井離鄉,來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
這樣無條件的幫忙,除了愛,別無他求。
他們在的時候,可能覺得也就是做做飯,看下娃,沒什麼累的。
但等他們不在了,才覺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少了很多操心和瑣碎的事。
沒有老人後方的默默付出,哪有年輕人心無旁騖幹事業的可能?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愛總是一代一代向下蔓延,不管我們什麼年齡,永遠會牽掛著自己的孩子,卻少有人回頭看看身後那個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因為得到太多,所以就變得理所當然。
所有隔代養育的背後,是老人對自己子女愛的託舉,他們成就了二代人。
也許在兒女的心中還有些不夠好的地方,但他們卻是把自己最好的都給了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
《弟子規》有言: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父母也只是普通人,不要嫌棄他們的不完美。
老人不願意帶娃,請尊重他們的選擇,老人願意幫著帶娃,請多些包容和感恩。畢竟,帶孩子是父母的義務,不是老人的義務。
竹妃紙巾願天下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天倫,有一個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