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是我國人民的主食,做好饅頭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營養健康,筆者簡易南北饅頭之饕餮風味,讓13億人民皆可自己動手蒸製口味美味、健康天然的主食饅頭。
麵團基本配方:
我國南方饅頭配方:
麵粉95%
米粉5%
醪糟8%
糖2%
饅頭乳化劑1%
野生酵母2%
水50%-58%
我國北方饅頭配方:
麵粉 100%
面肥 10%(嫩酵引子)
天然酵母2%
鹼 0.5%-0.8%
水 45%~50%。
工藝製作:
①和面 取70%左右的麵粉、大部分水和預先用少量溫水調成糊狀的面種,在單軸S型或曲拐式和面機中攪拌5~10分鐘,至麵團不粘手、有彈性、表面光滑時投入發酵缸,麵團溫度要求30℃。
②發酵 發酵缸上蓋以溼布,在室溫26~28℃,相對溼度75%左右的發酵室內發酵約3小時,至麵團體積增長1倍、內部蜂窩組織均勻、有明顯酸味時完畢。
③中和 即第二次和面。將已發酵的麵團投入和面機,逐漸加入溶解的鹼水,以中和發酵後產生的酸度。然後加入剩餘的乾麵粉和水,攪拌10~15分鐘至麵團成熟。加鹼量憑經驗掌握,加鹼合適,麵團有鹼香、口感好。加鹼不足,產品有酸味。加鹼過量,產品發黃、表面開裂、鹼味重。
酒釀或純酵母發酵法的和面與發酵,可採用與麵包生產相同的直接法或中和法,由於麵團產酸少,不需加鹼中和。
④成型 多採用雙輥螺旋成型機完成麵團的定量分割和搓圓,然後裝人蒸屜(籠)內去醒發。
⑤醒發 溫度40℃,相對溼度80%左右,醒發時間15分鐘即可。若採取自然醒發,冬天約30分鐘,夏天約20分鐘。
⑥汽蒸 傳統方法是鍋蒸,要求"開水上屜(籠)"。爐火旺,蒸30-35分鐘即熟。工廠化生產用鍋爐蒸汽,時間25分鐘。
⑦冷卻 吹風冷卻5分鐘或自然冷卻後包裝。
饅頭技術問題:
1. 表面易塌陷
①成型時有斷層,成型時注意排出氣泡,使麵團內外形成均一整
②麵團醒發速度太快,可降低麵團發酵溫度
③蒸汽不旺,可旺火急蒸
④酵母后勁不足,可使用發酵大的酵母發麵
⑤麵粉質量差,筋力不夠,可採用中筋麵粉。
2.饅頭過於膨脹蓬鬆
①醒發時間過長,可縮短醒發時間
②麵粉筋度不夠,可採用筋力強的中筋麵粉
③酵母用量太大,可適當降低酵母的使用量。
3. 饅頭表面不白
①麵粉質量差,可採用質量好的中筋粉和安琪酵母伴侶-
②成型不好,成型時要保持麵團表面光潔,可適當壓面,撒些乾粉。
4. 表皮無光澤、起皺或開裂
①醒發速度太快,可降低發酵溫度
②蒸汽不足,可用旺火急蒸
③饅頭成型粗糙,保持面坯光滑,可用壓面機壓延3-4次
④麵筋含量低,可改用中筋麵粉。
5. 成品易老化、發硬、掉渣
①麵粉質量差,可改用中筋麵粉,用饅頭酶製劑
②饅頭成型時水分不足,可適量用水
③攪拌不足,可充分攪拌,使麵筋形成網絡
④發酵不足,可選用發酵力強的酵母。
6. 內部組織粗糙
①麵粉質量差,可改用中筋麵粉,用安琪酵母伴侶
②麵團發酵時間過長,溫度高,可縮短發酵時間,降低發酵溫度
③攪拌時撒手粉太多,可少撒手粉。
7. 發酵慢
①酵母量少或活力下降,可適當加大酵母用量,注意酵母低溫保存.
②和面時麵團溫度較低,醒發溫度不夠 和面時可用溫水
③糖,油,鹽,老面的比例重,可降低糖、油、鹽、老面的用量。
8. 表皮起泡
①醒發溼度太大,可降低醒發溼度
②成形時有氣泡,可成形操作時儘量趕出氣泡
③蒸時水滴在饅頭表面 旺火急蒸,避免水直接滴在表面。
9. 饅頭體積小
①麵筋不夠,可改用中筋麵粉
②酵母用量不夠,可增大用量
③發酵時間不夠,可延長發酵時間。
10. 表皮起皺、收縮
①麵粉筋力太強
②發酵過度
③麵團未鬆弛。
11.饅頭沒有發起來,成死面:和面水溫過高,將酵母燙死,可用溫水和面。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