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又聞軍號聲,「久違了,軍號」!

2020-12-20 樂享趣聞軼事

從2018年10月1日起,解放軍營區又響起了久違的軍號聲。

「讓軍人重新吹響軍號,目的就是為了恢復紅色傳統,喚醒軍人的血性。」一位解放軍高級軍官如是說。

而在美國陸軍上將李奇微的印象中,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號聲卻是一種極其恐怖的聲音。

軍營重新響起軍號聲

「這是一種銅製的樂器,能發出一種特別刺耳的聲音。」

「它就像非洲的女巫,只要她的聲音一響起,中國士兵就像著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的撲過來……」

一位英國軍人回憶說:「聽到那種奇怪的聲音,我感覺這分明就是中國式的葬禮!」

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擅於穿插、迂迴、包圍,因此,美軍經常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團團包圍。

當時,美軍的飛機坦克一般不願在夜間長途機動,缺少了空軍及其重裝備的庇護,美軍步兵最不願意打的就是「夜戰」。

而「夜戰」恰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經常採用的戰術。

李奇微在回憶中還專門提到了志願軍的一種小喇叭:

志願軍經常在黑夜裡發起攻擊,「衝鋒號」的號音未落,耳邊就會聽到此起彼伏的「嘟嘟」聲,發出這種「怪異」聲響的就是那種小喇叭。

隨後,中國士兵的喊殺聲、槍聲、爆炸聲,夾雜著小喇叭的「嘟嘟」聲,讓人聽得毛骨悚然。

老照片 志願軍吹響衝鋒號

李奇微一度以為,中國人吹這種小喇叭是一種精神戰術,很久以後才知道,志願軍的小喇叭也是一類「軍號」,志願軍用它近距離聯絡、指揮部隊。

小喇叭長不過一尺,用銅片或鐵皮做成,喇叭口有牛眼睛那麼大,戰士們自己就能動手製作。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土軍號」,它曾經是第四野戰軍全軍普及的「神器」,在參加作戰的一線連隊中,所有指揮員人手一個,戰場調度、現場指揮的效果非常好。

所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部隊把這個寶貝帶到了朝鮮,其他部隊也紛紛效仿。

其實,我軍早在創建之初就建立了司號制度。

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編內就有司號分隊和司號兵,舊的「司號制」沿用至1931年11月,紅軍開始有了自己的「號譜」和司號規範。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軍號的指揮通信功能逐步弱化,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小,所以,軍號也就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

在漫長的革命戰爭時期,軍號就是命令,它曾經讓國民黨軍心驚膽戰,讓日寇忌憚,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更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印象深刻。

幾十年後,但凡提到中國軍隊的軍號,美軍王牌陸戰第一師的老兵仍然心有餘悸。

老照片 神奇的小喇叭

1950年11月27日,美軍陸戰第一師行軍至朝鮮最寒冷的蓋馬高原時,被在此潛伏了六天六夜的志願軍第九兵團堵住。

衝鋒號突然響起,數不清的中國士兵從白雪皚皚的山地間冒了出來,猶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美軍面前。

在小喇叭此起彼伏的「嘟嘟」聲中,這些被凍得臉色發紫、肢體僵硬的士兵吶喊著往前衝,猶如一個個無所畏懼的「冰雪戰士」。

美軍士兵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懵了,更被迎面撲來的「冰雪戰士」震撼到了,一時間如同處於幻覺之中。

等他們回過神來,這支王牌部隊迅速組織了頑強的抵抗。

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美軍陸戰第一師穩住了陣腳,他們打退了志願軍一次次的衝鋒。

但是,只要聽到衝鋒號響起,就會有大批中國士兵奮不顧身,再次發起衝鋒。

美軍最後不記得衝鋒號響了多少次,只記得,軍號一響,中國軍隊新一輪的衝鋒又開始了。

有的中國士兵已經受傷倒下,但是,衝鋒號響起,這些中國士兵仍然會堅持著爬起來,端起刺刀衝向美軍。

衝鋒號激發了志願軍士兵視死如歸的精神,這種精神讓美軍陸戰一師官兵感到可怕,同時覺得不可思議。

老照片 熟悉的軍號聲

美軍最終承認,長津湖的風雪可怕,中國軍隊撕心裂肺的衝鋒號更讓人毛骨悚然。

在那場震撼世界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衝鋒號還創造過一個奇蹟。

如果不是有親歷者的自述,有戰史記載,這樣的奇蹟可能會被人當作「神劇」,難以置信。

故事的主人公叫鄭起,黑龍江人,他14歲時就參加了革命,

1951年新年前夕,中國人民志願軍向漢城突進。

英軍精銳部隊-第29旅皇家來復槍團在釜谷裡一線設下了重重屏障。

當時負責與英軍交戰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347團鋼鐵七連,鄭起是這個連的司號員。

在激烈的交戰中,鋼七連官兵戰士傷亡慘重,指導員和幾個排長先後犧牲了,連長也身負重傷,失去了戰鬥力。

連長因傷勢過重,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他把自己的手槍交給鄭起。

鄭起明白,連長這是把指揮權交給了自己。

這時,全連只剩下了17個戰士,又一輪戰鬥下來,子彈打沒了,又有戰友犧牲在了陣地上,到黃昏時分,陣地上只剩下了七個戰士。

而敵人的進攻並沒有停止,進攻之敵越來越近,鄭起與其他幾個戰士上了刺刀,準備與敵人進行最後的決戰。

老照片 抗美援朝

最後關頭,鄭起舉起軍號,鼓足了勁,吹起了衝鋒號,號聲頓時響徹雲霄!

鄭起後來說,當時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壯烈些!

沒想到,奇蹟發生了,軍號一響,已經近在咫尺的英軍全都驚呆了,愣了一會,掉頭就跑,一會兒工夫,就逃得無影無蹤。

鄭起他們就這樣奇蹟般地守住了高地。

347團指揮所也聽到了軍號聲,迅速派出了一支增援部隊,最終擊潰了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全殲其兩個連。

鄭起因此榮立特等功一次,榮獲二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從朝鮮戰場回到祖國之後,鄭起還受邀參加了國慶觀禮,受到了主席的接見。

「嘀嘀嗒,嘀嘀嗒……」

2018年9月19日,在遼寧省軍區鞍山第二幹休所幽深的院落裡,87歲的鄭起左手叉腰,右手持號,吹響了嘹亮的軍號。

號聲響起,幹休所的院子裡很快就擠滿了白髮蒼蒼的老軍人。

老英雄鄭起

是這熟悉的軍號聲,喚醒了老軍人們的激情,雖然年事已高,軍號一響,仍然熱血沸騰。

拿破崙講過一句話說:「軍號是戰爭之魂。」

經過刀光劍影洗禮,軍號將繼續作為戰爭的語言、衝鋒的號角,激勵我軍一代又一代鐵血勇士,奏響勝利的凱歌!

相關焦點

  • 軍號嘹亮,縈繞軍營
    清晨,起床號迎接破曉第一縷晨光「嘟嘟嘟……」6時20分,某中隊司號員梁紹鵬又和往常一樣,手中拿著那柄金光閃閃的軍號,吹響了軍營一天裡第一個嘹亮音符。自去年新的司號制度施行以來,梁紹鵬和中隊的另一名司號員邱樹友就輪流擔負起中隊日常的司號任務。
  • 《軍營文化天地》:軍號聲徹
    來源:《軍營文化天地》.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李耀崗小時候看戰爭題材影片,最喜歡的是我軍的司號兵站在紅旗下,昂首挺胸,英姿勃發地吹起衝鋒號的情景:在短促、有力、嘹亮、激越的號聲中,將士們躍出戰壕、掩體,挺槍亮劍、刺刀見紅,喊殺聲中衝向敵陣
  • 軍號嘹亮,司號員C位「出道」
    軍號聲聲,抗擊外擄保家國 軍號嘹亮,百萬雄師過大江 當戰爭的硝煙逐漸散去 烽火沙場的衝鋒號也漸漸遠去 如今這嘹亮的軍號聲 依舊在軍營中傳出
  • 全軍恢復播放作息號「滿月」了,軍號嘹亮士氣高!
    「軍號一響,士氣高漲。」隨著我軍恢復和完善軍隊司號制度工作的展開,強軍興軍的號角傳遍軍營、激蕩訓練場、穿透營區內外,其嘹亮的號音帶著歷史的記憶穿越而來,灼熱了軍人身上一直奔湧著的強軍熱血。他說:「每天聽著軍號躍動的音符,仿佛全身都充盈著精氣神、正能量,我要向父輩們學習,當兵就要當最好的兵!」「軍號聲中傳遞著先輩的紅色基因,能夠使官兵養成『號聲就是命令』的行動自覺。」該師新兵團政委李忠清介紹,自月初恢復播放作息號以來,新兵營的工作、訓練和生活秩序越來越正規,新兵爭作軍人好樣子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 又聞軍號聲!10月1日起 我軍全面恢復播放作息號
    隨著昨天的旭日東升,起床號、出操號、收操號、開飯號、上課號、下課號、午睡號、午起號、晚點名號、熄燈號、休息號等11個標準號譜響徹大江南北的座座軍營。&nbsp&nbsp&nbsp&nbsp十一中隊的前身是成立於1945年9月的內蒙古集寧市自衛軍獨立營三連。嘹亮的軍號曾像催徵的戰鼓,激勵著戰士們在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在解放初伊盟大草原剿匪中所向無敵。
  • 軍號嘹亮!看司號員如何C位「出道」
    來源:國防在線客戶端·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從硝煙瀰漫的戰場到平淡充實的部隊生活聲聲軍號是軍營的主旋律在軍人心中號音就是命令號音就是前進的力量武警廣西總隊為期20天的司號員集訓結束後,不知道我們的軍號手們與他們的軍號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 軍號,志願軍逼不得已的指揮利器,美軍卻認為我們在打心理戰
    角在古軍隊裡發揮的作用,很好地被軍號延續下來。軍號,實屬不得以而為之。從1927年建軍開始,一直到成立人民志願軍入朝,軍號在我軍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條件所限,素來有通信不能下連隊之說。無線通信只能到團一級,而電話也只能架設到營一級,連以下就只能通過軍號了。
  • 那聲嘹亮的軍號,承載著這支軍隊發展壯大的密碼!
    此時此刻,19歲的鄭起也舉起了自己的軍號——七連一直以來都是在這支軍號的指揮下進行戰鬥的,他顯然覺得這號聲不能在最後的戰鬥中缺席。於是,當英軍步兵踏上陣地的那一刻,他是抱著生命中最後一次吹響軍號的想法,使出全部力氣,吹響了衝鋒號。但他未曾想到,這聲號響,居然使得英軍掉頭撤退,陣地因此得以守住。
  • 軍號聲聲,激蕩強軍新徵程
    現場官兵的思緒被帶回戰火紛飛的年代……武警青海總隊「永不磨滅的軍號」司號員試點培訓結業專場匯報演出,就在這奮勇殺敵的熱血場景中正式拉開帷幕。革命先烈前赴後繼的衝鋒踏平了革命道路的荊棘險灘,軍號——承載了他們的革命精神。舞蹈《湘江!湘江!》
  • 再次響起的軍號
    來北京之前,司號員培訓班的戰士們很少有人見過軍號。這個代表著拉開衝鋒序幕的傳統通信方式,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因受到不斷演進的戰爭形態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衝擊而暫時退出歷史舞臺。當韓軍傑和同學們第一次拿起軍號,很少有人把這項培訓稱為學習音樂。他們更願意稱它是一種儀式,在和平年代裡接受軍號的洗禮。
  • 永遠的軍號——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兵
    帶你識軍號軍號是軍隊通信用的喇叭形音響通信工具,以規定的號譜和號音傳遞簡短的命令、報告和識別敵我等。軍號是由古代的「角」演變發展而來。19世紀中葉,英國設計了盤繞兩圈細管體的金屬號,並定它為正式軍號。近代以來,這種軍號被各國軍隊普遍採用。現代的軍號是用銅合金製造的,號音清脆、明亮、高昂,傳播遠。
  •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與軍號的傳奇故事
    那時,他未曾想到,他和戰友們用這支銅質的武器吹出了撼動山河的信仰號角,吹出了巍巍軍魂;他也未曾想到,一把軍號伴隨自己走完了半輩子軍旅路。  義縣攻堅戰,火線吹響衝鋒號——  「戰爭年代就是這樣,一切行動以號聲為準」  電影《集結號》中,團長劉澤水在向九連連長穀子地布置阻擊任務時,說過這樣一段話:「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到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接著打下去。」
  • 軍號聲聲!請聽這一段《紅色記憶》
    在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的衝鋒號聲,是令無數敵人聞之膽寒的勝利之聲。那帶著紅穗的軍號,是部隊號令的象徵,具有無比崇高和神聖的地位。軍號,原本是軍隊使用的形似喇叭的一種音響通信工具,通常以規定的號譜或按號譜吹奏的號音表示信息內容,用於傳遞簡短命令、報告,報時,識別敵我和發放警報等等。它由古代的「角」演變而來,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金屬制的管狀樂器。
  • 軍號聲聲裂敵膽
    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曾在《韓戰回憶錄》裡這樣描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號。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裡,就珍藏著這樣一把軍號,這把軍號訴說著一個傳奇故事。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起第3次戰役,也稱「新年攻勢」。我軍一舉突破敵「三八線」防禦陣地,勇猛地向南追擊。1951年1月2日,敵軍全線敗退。1月3日凌晨,第39軍116師347團攻佔釜谷裡地區,切斷了敵人的退路。
  • 軍號不息,吹起讓敵人戰慄的衝鋒號
    幾十年過去了,小宋堅持每年帶著那把軍號來烈士陵園看望我。那時我們都是二十歲,我挎著軍號,他在我的身後,是我的替補。東方破曉,槍炮聲震撼大地。硝煙未散,我們踏上了被炮彈翻犁過無數遍的陣地,到達了預定的坑道。
  • 軍號,吹響!
    文圖 | 杜敬歌、王威、唐埡菲以前部隊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司號員動動嘴,千軍萬馬跑斷腿」司號員就是發令員軍號一響,衝鋒不停!時隔近35年東部戰區陸軍依託所屬某綜合訓練基地開展司號教練員培訓嘹亮的軍號聲再次響徹軍營前線哥了解到來自東部戰區陸軍部隊的140名參訓骨幹要在16天內完整吹奏3大類21種軍號號譜完成集訓後還要擔任本單位司號員培訓的「總教頭」
  • 軍號聲聲提振英雄氣
    金秋時節,嘹亮的軍號重新響徹座座軍營。「中國軍隊取消30多年的司號制度恢復了」「全軍按現行規定恢復播放作息號」等消息迅速刷爆微信朋友圈,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有網友留言:「軍號就是點燃血性的火炬」「沿著軍號飄來的方向,當兵去!」
  • 【紅色銅仁】踏訪黔東紅色足跡(5)| 劃破長空的軍號
    【紅色銅仁】踏訪黔東紅色足跡(5)| 劃破長空的軍號 2020-09-09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