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把超市的桃全戳成洞,該不該打?熊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

2020-09-22 沛澤媽讀心理



不知從何時起,「熊孩子」一詞在網絡上頻頻出現,一時間熊孩子似乎也多了起來。不久前,湖南長沙一位小男孩就登上了熱搜,他跟媽媽一起去超市,把超市裡的桃子全用手指戳了一個洞。最後,媽媽只能把戳洞的桃子全部買回家,令人哭笑不得。網友們調侃道:回去有你好果子吃。

看了不少網友的評論,大家的觀點趨於一致,這樣的熊孩子應該好好教育,不可否認,孩子的行為確實不對,是應該教育,但是我們是否深入地思考過,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呢?難道僅僅是調皮搗蛋,故意做壞事嗎?

我們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能只看表面,如果和孩子深入溝通,我們才會發現孩子靈魂深處的可愛,或許他戳桃子是把他當成了幼兒園的美術作品,或者想表揚一下桃子,給每個桃子的額頭打一個紅點。

我的這些想法腦洞雖然有點大,但孩子真的會異想天開。回想一下,我們從小到大,沒做過一件熊事嗎?我小時候做過一件非常熊的事,聽媽媽說那時我不到3歲,我和姑姑一起剝豆粒,我有些流鼻涕,無意中發現把豆粒放在鼻子下方,用力一吸,就可以把豆子吸進鼻子裡,結果我把豆粒吸入鼻子裡,出不來了,家人急急忙忙把我送進醫院,弄了好久,才把豆粒弄出來,把媽媽嚇壞了。



現在回憶起這件事,我和媽媽可以談笑風生,可當初媽媽也一定被我這個熊孩子嚇得魂飛魄散吧?現在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那兩個「熊」孩子也給我惹了不少事,老大一歲半時,將一把鑰匙捅進了電瓶車的充電口,頓時火光四射,孩子的手被燻得一片漆黑,還燙了兩個大水泡,嚇得我和老公魂飛魄散。

總之,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少做不了熊事,每件熊事背後不一定都是故意要惹事,給父母找麻煩,所以,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狠狠地教訓孩子。


「熊」孩子惹事大多是好奇心使然

我們先來說一說什麼是熊孩子,它是網絡語言,常用來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無法無天,並且暫時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一般泛指惹人討厭的孩子,也有暱稱之意,表示對調皮孩子的愛稱。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牛頓因專心致志地做研究,誤把懷表當成雞蛋放進鍋裡,法布爾為了研究螞蟻,可以趴在地上觀察螞蟻一個下午,他們都可以稱之為熊孩子了?



對待熊孩子,我認為不能一概抹殺,若孩子是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罵人,說髒話;同學蹲地上繫鞋帶,上去踹別人一腳;偷偷地把同學作業本藏起來等等,若孩子明知故犯,且品質惡劣,這才能稱為熊孩子。

倘若孩子不是有意為之,比如喝牛奶的時候,不小心把牛奶灑在了床上,或者出於好奇幹了「壞事」,比如,用肥皂和洗潔精混合吹泡泡,對於這些行為,我們不能動輒打罵,尤其是孩子出於好奇做了「壞事」,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過,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孩子有了好奇心,才會主動去探索和思考,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領,五六個月的孩子,就開始嘗試用手指撕紙,聽到刺啦刺啦的聲響,他會開心的手舞足蹈,再大一些,孩子會把東西反覆丟在地上,撿起來,再丟下去,這是孩子在練習因果聯繫。

可是,不少父母不了解孩子這樣做是在學習,而是把他看成是搗蛋行為,呵斥孩子,導致孩子不敢去嘗試,好奇心也會在家長的管束下慢慢抹殺掉。



好奇心不需要刻意培養,只需要好好保護。首先,父母要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嘗試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會大大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其次,不要給孩子過多約束,孩子玩沙土怕弄髒衣服,孩子跑一跑怕摔跤,管束太多,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變得膽小,畏首畏尾,好奇心也會被掩埋。

規矩與好奇心如何平衡

英文中有一句諺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好奇心害死貓。讓孩子保持好奇心是好事,但同時也增加了危險的指數,因為孩子會因為好奇,做出很多危險的行為,曾看到過一則報導,有一個男孩特別喜歡化學,偷偷地在家裡做化學實驗,結果把房子點著了。

雖然好奇心是值得保護的,但同時也要給孩子樹立規矩,讓孩子在守規矩的前提下,保持好奇心。我家老大上小學四年級,他非常喜歡物理、化學,很想知道家裡的電路是串聯還是並聯,想知道把白醋和小蘇打放在一起會怎樣。

對於孩子的好奇,如果我不滿足他,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地背著我折騰,於是,我乾脆給他買了一套化學和物理實驗器材,讓他盡情地做實驗,對於那些危險的行為,比如點火,我會告訴他,必須在爸爸的看護下,才能做實驗。

總之,我們不能因為讓孩子聽話、守規矩,就抹殺掉孩子的好奇心,不讓他去動手,我們應該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保護好孩子的前提下,讓孩子盡情地天馬行空,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思想活躍,愛思考,愛學習的孩子,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厭學的問題了,會讓我們省心很多。


相關焦點

  • 男子電梯內暴打小男孩,得知動手原因網友表示理解:熊孩子該打!
    但你的壞孩子若是傷害了別人的孩子,大部分家長護崽心切恐怕會替你教育孩子。事件經過2020年7月10日,福建廈門。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顯示,在一電梯裡,一名光頭大漢用手掐住一名小男孩的後脖子,先是將男孩拽進電梯,隨後將男孩懟到電梯邊上,然後衝男孩狠狠扇了兩個巴掌。
  • 湖南長沙熊孩子把超市桃子全戳上洞,媽媽該不該全買回家?
    湖南長沙一熊孩子和媽媽一塊去超市,用手指把超市的一堆桃子全戳上洞。媽媽是孩子的監護人,到公共場所要負責孩子的安全和行為規範,不能因該子的胡鬧而影響公共秩序。把孩子帶到超市就要操心孩子的行為。所以把桃子戳洞完全可歸結到監護人的臨場責任。所以媽媽完全應該把損壞的桃子買下。
  • 熊孩子不學好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怎麼打
    其實,這是很不科學很不合理的,從法律角度看,這是違法的。其實,這正是家長沒有能力、沒有愛心、不負責任的表現。結果那孩子越打越糟糕,王師傅用皮帶抽、用擀麵杖打,一點作用都沒有。鄰居們勸王師傅說:「不能再打了,孩子打皮了,越打越不聽話。」王師傅不以為然,說老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結果有一天,王師傅舉著擀麵杖正要打的時候,孩子一把奪過擀麵杖摔到了地上,趁著王師傅目瞪口呆之際,奪門而出。等王師傅再見到兒子的時候,已經到了看守所。
  • 別人家的熊孩子鬧事,該不該出手管教?
    本來小區旁邊有個便民超市,暑假天氣炎熱,超市裡一家不大的親子遊樂園就成了不少帶孩子成人的選擇。「我孫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你管好你的孩子就可以了,憑什麼來管我孫子?!」遊樂園的沙池裡,一個50多歲的老人插著腰叫到。小小的室內沙池裡,兩三個兩歲多的小小孩蹲著挖沙子,旁邊兩個六七歲的大孩子抓著沙子四處揮灑,追打嬉戲,沙池裡一陣沙土瀰漫。
  • 孩子把超市桃子全戳洞,打一頓可好?教育孩子黃金時機一定要知道
    媽媽帶著這位小朋友去超市購物,沒想到一不留神,孩子竟然把超市的所有桃子都戳了一個洞。讓人哭笑不得,孩子手快的真的是一個不留,視頻中可以看見,每個桃子上都能看到肉眼可見的洞。網友們調侃,這樣的熊孩子就該揍一頓,不揍大了管都管不下。還有網友說,這樣的熊孩子,回家媽媽再給你果子吃。翻遍了網友留言,大部分網友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都持揍一頓的觀點,要麼就是回家好好的教育。恰好最近還有一件事情也上了熱搜。同樣是湖南長沙的一位張先生,報警說自己被兒子打了。
  • 孩子被打 該不該打回去?
    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了,該不該打回去?這個應該是現在媽媽們很頭疼的一個問題。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這樣的事情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鼓勵打回去吧,好像助長了孩子打人的錯誤行為;不打回去吧,又怕孩子軟弱總被別人欺負。我們家長們該怎麼做才合適?
  • 教師打學生手心被通報停課,網友反應不一:「熊孩子」該不該打?
    「你被老師打過嗎?」「上學時,沒寫完作業被老師打手心了。」「上課做小動作被老師訓過。」但絕大多數都會感謝老師恨鐵不成鋼嚴加的管教,越是參加工作後有成就的人,越是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嚴厲管教。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的人上學挨訓挨打是正常現象,那個時期的孩子不好好學習,不僅老師揍,回到家裡,爸爸媽媽也會用腳端,用手扭,甚至用棍子用皮帶打、罰站牆角等行為來訓斥打罵孩子。
  • 大家討論:男孩到底該不該「打架」?
    今天這節課我們開談談男孩到底該不該打架的問題。男孩打架的事情,讓家長和老師頭疼,尤其是媽媽和女老師,在面對孩子打架的時候,通常由於沒有切身體會而不知從何下手,怎樣教育孩子。打架不還手就對了嗎?只要挨打就有理嗎?打贏了就是欺負人嗎? 我認為,男孩打架現象應該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1,打架是自然界雄性動物間的搏鬥在自然界裡,打架更多發生在雄性動物之間,它們通過搏鬥的方式來爭奪領地與配偶,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地位。男孩是雄性動物的一種,爭強好勝是男孩/男人的天性。
  • 教育專家提醒: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養不出優秀孩子
    可殊不知,父母的無私,培養出來的也許是個熊孩子,父母的寵溺,也許會逐漸醞釀成悲哀的人生。近些年,這樣的新聞不在少數。一個10歲男孩在家毆打自己的母親,拳拳到肉,招招致命,而母親一點反抗的跡象也沒有。他害怕地掩飾自己的錯誤,可迎來的卻是母親更盛的怒氣,她怒打了梁啓超幾十下才停下,並給他立下了「不許說謊」的家庭規矩。直到後來,梁啓超稍微長大了一些,母親才鄭重地解釋給他聽為什麼不能說謊。孩子還小不懂事,那就該打打、該罵罵,只要別讓打罵成為孩子生活的常態。
  • 女兒的玩具被男孩搶走,爸爸掌摑男孩:大人該不該幹預孩子的衝突
    當孩子被欺負時,爸爸總是最不能忍的那一個,因此他們常常會為孩子撐腰,但家長該不該幹涉孩子的衝突,這是個問題。一位爸爸為被欺負的女兒「出氣」,動手打了欺負女兒的孩子,不少人直言爸爸的做法太過粗魯了!看著哭得撕心裂肺的女兒,曉曉爸心如刀割,於是決定替女兒出口氣,便對女兒說:「寶貝不哭,爸爸替你教訓他!」此時的小男孩拿著曉曉的魔方,在球池裡的滑梯上玩耍。怒火中燒的曉曉爸向小男孩衝了去,一手就把小男孩拎了起來,接著一巴掌打在孩子臉上,接著又拉扯了好幾回,嘴裡還教訓道:「讓你搶我女兒玩具!」最後把孩子甩在球池裡。
  • 女兒的玩具被男孩搶走,爸爸掌摑男孩:大人該不該幹預孩子的衝突
    當孩子被欺負時,爸爸總是最不能忍的那一個,因此他們常常會為孩子撐腰,但家長該不該幹涉孩子的衝突,這是個問題。一位爸爸為被欺負的女兒「出氣」,動手打了欺負女兒的孩子,不少人直言爸爸的做法太過粗魯了!雖然小男孩受傷不嚴重,但曉曉爸因為毆打兒童被拘留了,事後他在警察面前表示自己也很後悔:因為太愛孩子了,見不得孩子被欺負,所以就忍不住替孩子出手了!
  • 熊孩子把超市桃子全戳上洞,竟有6000人叫好?
    :媽媽帶兒子去逛超市,一會兒功夫沒注意,小男孩就用手指把超市貨架上的桃子都戳了一個洞。我再仔細看了一遍新聞,原來,男孩媽媽把所有被戳了洞的桃子都買回了家。大多數時候,調皮搗蛋的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作為的父母。
  • 熊孩子貪玩把超市桃子戳洞,老闆樂翻了說:常來啊
    當熊孩子犯熊的時候,家長到底該怎麼做?有人說該嚴厲懲罰,可接著就有人說孩子太小,懲罰容易留下心理陰影。也有人說不必在意,造成什麼損失賠就是了,可接著又有人反駁說這樣會造成達人認可熊孩子的犯熊行為,長此以往,熊孩子就會養成無法無天的習慣,總有一天,熊孩子的犯熊會讓你後悔莫及。用來形容應對熊孩子的心態,進退兩難這個詞可謂是最貼切不過。
  • 公眾場合遇到熊孩子他父母無動於衷,我們該不該出手教育?
    《奇葩說》裡有一期的辯論題目是就是文章的題目,大概我們每個人在公眾場合都遇到過熊孩子,也遇到過不管不問的熊父母。這個時候可能誰心裡都竄著一團火,忍住的或者不願意再看下去的,就躲開或者視而不見了,沒忍住的人往往都會張嘴說兩句,甚至還要教訓幾下。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可殊不知,父母的無私,培養出來的也許是個熊孩子,父母的寵溺,也許會逐漸醞釀成悲哀的人生。近些年,這樣的新聞不在少數。一個10歲男孩在家毆打自己的母親,拳拳到肉,招招致命,而母親一點反抗的跡象也沒有。他害怕地掩飾自己的錯誤,可迎來的卻是母親更盛的怒氣,她怒打了梁啓超幾十下才停下,並給他立下了「不許說謊」的家庭規矩。直到後來,梁啓超稍微長大了一些,母親才鄭重地解釋給他聽為什麼不能說謊。孩子還小不懂事,那就該打打、該罵罵,只要別讓打罵成為孩子生活的常態。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可殊不知,父母的無私,培養出來的也許是個熊孩子,父母的寵溺,也許會逐漸醞釀成悲哀的人生。 近些年,這樣的新聞不在少數。 一個10歲男孩在家毆打自己的母親,拳拳到肉,招招致命,而母親一點反抗的跡象也沒有。
  • 熊孩子把超市桃子全戳上洞,媽媽只能全買了
    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上有很多小孩子可能會因為調皮或者是好奇心去做一些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這樣的孩子一般也被很多人稱為:熊孩子。而我們可以從很多案例中看到熊孩子犯的錯誤有很多種,很多時候給別人造成的傷害也不同。也正因為這些孩子不懂事,所以很多人會比較討厭熊孩子。而最近就有一個關於熊孩子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我們來看一下具體情況。
  • 為什麼說孩子該打就要打?教育專家給出最正的答案
    講到該不該打孩子這件事,相信大部分家長都很迷茫。為此也專門趁著空閒時間,和一些做父母的聊了這個問題。反對方:不應該打,孩子還小,還沒有明確的對錯概念,打他,不如用更溫柔的方式讓他明白應該怎麼做!聽起來好像都有道理,那麼到底該不該打呢?
  • 孩子被欺負,家長是該打回去還是保持沉默,這個媽媽的做法不一般
    女兒哇的又哭了,我抑制不住的怒火竄了上來,三步並兩步追過去,拉住男孩狠狠給了他一巴掌,他被我打得一下子坐在地上沒出聲。這時淘氣堡的工作人員才跑來詢問情況,我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並表示我不是怕事的人,既然沒人教育熊孩子那就換我來教育,現在我要帶著女兒去醫院驗傷,一個頭上的,一個屁股上的,歡迎他的家長帶著他一起來驗臉。
  • 我身邊的熊孩子
    我家旁邊有個超市,可坐電梯直達頂層,有一天,我懶得走路,就坐上了直梯,有個,三四歲的孩子嚷嚷著要去按電梯按鈕,可是不知道是誰已經摁了,男孩子一看不幹了,一邊哭一變說,要打那個搶他前邊摁鈕的人,他媽媽抱著他,不停的哄,「對對對,他手欠,該打,該打,」男孩依然哭鬧,「他們都欠打,」他媽媽說「好好好,都打,都打,媽媽打,」話音未落,男孩伸手給旁邊一位保潔工人一下,保潔工人衝他笑了笑,男孩又去打了一下旁邊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