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真正作用是什麼?

2020-12-15 默恆課堂

語文的真正作用是什麼?

又是一年高考結束。

每年的6 7 8三個月,都是高考改革「大論戰」的時期,各路「豪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語文教育對於中國人的意義,嘴炮達人們未必真懂。

何以見得?就拿時下炒得沸沸揚揚的「國學教育」來說,為了增加孩子的競爭力,讓他學習一兩千年前的,嚴重缺乏知識廣度與深度的,中下階層知識分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弟子規》、《訓蒙文》一類),真叫「毀人不倦」。

如果您已經義憤填膺,要為「國學教育」鳴不平,我就問您兩個問題:

1. 「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剪紙、古琴、皮影戲等,牛不牛?棒不棒?那您為什麼不讓自家孩子學?」

2. 「教育孩子是為了讓他更好的地面向未來,您知道他面對的是怎樣的未來嗎?」

看到這裡,若您還不理解我在說什麼,那我向您道歉,耽誤您老人家看我文章這幾分鐘真是罪過,咱不爭,我輸了,成嗎?恕不遠送!

正如文章的題目,我所關注的是語文教育的真正作用,至於高考試卷改革,我無權置喙,也沒這個閒功夫管這類「衍生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也不好鋪開了說,篇幅太長。為了節省各位看官的時間,咱們不妨四兩撥千斤,我來挑一個能踩到點子上的「乾貨」問題,聊一聊吧。

不少微博大V為了秀智商,喜歡從邏輯學的角度來批評語文教育,比如貶低「舉例論證」「類比論證」「引用名言論證」的作用。的確,很多學生甚至是老師在運用這三種論證方法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錯誤。

「舉例論證」出錯主要集中在歸納法層面的以偏概全;「類比論證」出錯主要集中在生搬硬套式的外推謬誤;「引用名言論證」出錯主要集中在對三段論演繹法的駕馭不夠純熟。這些都是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錯誤,不能歸罪於三種論證方法。(你看,這些大V自己也犯了邏輯錯誤,雖說是為了宣傳吸粉,但吃相太難看!)

僅僅指出問題所在並不能將問題解決,除了滿足少部分人的廉價自尊心之外,沒有什麼幫助。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新型的,能夠結合邏輯學的語文教育方式,它不僅要能提升學生的文字駕馭能力,而且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

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解釋清楚,就不再過多論述了。

詳情請點擊

張三丰教你寫高考作文

張三丰教你寫高考作文-續

【教學乾貨】

無論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還是答題能力的訓練,都有一個大方向:概念的抽象整合。

舉個例子來說明:

1

高考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簡答題,除特殊題型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人物分析題和文本分析題;

2

在人物分析題中,無論是2018年的「趙一曼」,2017年的「受困的科研工作者」,還是2016年的「王有福」等等,所有的人物分析題都有一套相同的分析思路――三元分析(在我的課程裡有詳解,這裡就不囉嗦了);

3

有了第2條中的領悟,學生就能夠將同一類題型中的各個概念整合到一起,找到他們的共同規律(或者叫底層邏輯),其抽象思維能力也會相應提升;

4

經過正確的教導,學生同樣能夠整合出文本分析題的底層邏輯。至此,學生已經能夠徹底理解「同一類題型中的不同題目,是有共同規律的」;

5

經過進階邏輯思維強化訓練,學生會發現不只人物分析題的底層規律是「三元分析」,而且文本分析題的底層規律也是「三元分析」,他們開始洞察到更深層次的本質:「不只同一類題型中的不同題目,甚至不同類的題型之間,也是有共同規律的」;

6

如果遇到有天賦的學生,好戲才剛剛開始。我們可以進一步向上整合邏輯,讓他領悟到:「不只不同類的題型之間有共同的規律,甚至不同的學科之間,比如語文和數學,照樣是有共同規律的」;

7

如果你自信邏輯思維夠強,我可以告訴你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語文和數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是同一門學科,因為它們都是在進行邏輯運算,只不過側重點不同。數學側重於數理,進行的是數理邏輯運算,語文側重於形式,進行的是形式邏輯運算。

舉個例子,數學關注的是「如果2隻青蛙加2個籃球等於『4』這個概念,那麼20隻青蛙加20個籃球,就應該等於『40』這個概念。」語文關注的則是「如果2隻青蛙加2個籃球等於『4』這個概念,那麼2張桌子和2根香蕉也應該等於『4』這個概念。(也就是說,無論外在形式怎樣改變,其內在規律不變)」

現在你明白我為什麼說某些微博大V肆意貶低三大論證的行為很扯淡了吧?因為三大論證既符合形式邏輯的內在要求,又是訓練形式邏輯的重要手段,不能因為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就否定它們的價值!

相信看到這裡時,有的人已經有所領悟,而還有的人卻仍是一頭霧水。如果您屬於後者,別急著否定自己,因為這並不代表您的能力不行,至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之後我會專門寫文章進行分析,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真正的大語文是什麼
    大語文的真正精髓在哪裡?什麼是大語文學習的關鍵?知能教育首先提出的大語文學習格局,對大語文學習進行了概念突破和瓶頸突出。知能大語文格局,有,六個方面的細節要求。知能教育老師們提出,大語文的格局,其實要能夠跨學科的,能夠融匯旁通,把別的學科當中的知識跟語文有機的融合,產生互通的效應,你比如說歷史和地理,語文真的學的好的同學,一般歷史和地理也都能夠學得比較好。反之,歷史地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又能夠把這些相應的知識反哺給語文,這樣能夠把語文真正的學的強,既有時間感,又有空間感,從而增強語文學習的厚度、深度、理解度。
  • 《語文提高》引號的作用是什麼
    引號是非常常見的標點符號,也是語文考試中比較常見的基礎考點,那麼引號的作用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盤點一下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 小學語文引號的作用
    二年級語文課文《千人糕》中:孩子說:「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還加了糖。」《賣泥塘》中:「賣泥塘嘍,賣泥塘。」青蛙大聲吆喝起來。」在這裡孩子說的話,青蛙說話內容 就運用了引號。到了二三年級孩子基本會使用這種形式的引號。注意:如果不是照原樣複述他人的話,而是大概的轉述他人的話的時候,就不能用雙引號。二、表示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用引號。
  • 小學語文德育有著重要作用,將德育位置與智育齊平,達到真正目標
    最後教師為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並幫助學生感悟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堅韌不拔頑強生長的精神,讓學生真正感悟到白楊象徵著在祖國邊疆辛苦奮鬥的建設者們,培養學生建設祖國的使命感,間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2.3 通過閱讀教學滲透德育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語文表達方式有哪些 語文的五大表達方法有什麼作用
    語文表達方式有哪些 語文的五大表達方法有什麼作用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時,有一個方法或手段問題,人們習慣上將它稱為表達方式。文章的表達方式有多種: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今天,有途網小編通過以下的分享——常見的五種表達方式有哪些,希望能讓大家對語文知識的概念更加清晰,運用起來更加自如!
  • 談談課外閱讀在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課外閱讀對中學生各科學習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積累知識,又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為各科的學習打下基礎。特別是在學習語文方面,可以說課外閱讀決定了語文成績的好壞。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課外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一、通過閱讀各種書籍,可以積累大量的詞彙。豐富的詞彙可以為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進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都知道學英語需要詞彙量的積累,語文也一樣,豐富的詞彙是寫作的基礎,這就好比蓋房子前要有磚、瓦、鋼筋等材料是一樣的。
  • 語文大閱讀,對學生有哪些作用?
    語文大閱讀指的是啥,對學生有哪些作用?融源教育先行者郭先生,在教師培訓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給學生一種改造環境的能力,平民教育是改造社會環境的一個重要方法」。這句話主要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改革與創造才是老師教導學生的未來方向。
  • 格倫大語文:真正的教育是喚醒
    由格倫大語文研究院舉辦的第一屆「大語文學術研討會」於10月25日在北京格倫教育總部正式落下帷幕,與會專家就大語文課題做了深刻的探討。  此次「大語文學術研討會」就中高考制度改革後語文的地位,大語文教育的目的以及大語文教育的趨勢做了深入的剖析。專家們一致認為:學好語文將在中高考中佔盡優勢,而大語文教育則是希望孩子愛上讀書,提高寫作能力。
  • 語文表達方式有哪些 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語文表達方式有哪些 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語文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分別是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這五種表達方式分別具有什麼作用呢?下面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語文的表達方式以及他們的具體用處和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2019年高考試題較前幾年的高考試題有所變化,不僅擴展了素材選取範圍,更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表象背後反映出的是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與高中課程標準銜接更加緊密,對語文學科素養聚焦更甚。學科核心素養已越來越受重視,對高考命題及高中語文教學都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 金字塔的真正作用是什麼?解密金字塔奧秘(下)
    也許它真正的作用是個能量塔,而不是我們以往認知中的陵墓作用。當然僅從一張照片就判定金字塔是能量塔的話,實在是過於敷衍,不妨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件事。目的又是什麼?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流浪地球的片段。說到這裡,你還覺得金字塔只是個陵墓嗎?在過去的200年裡,主流文化一直想讓我們相信金字塔的主要用途只是林木作用,但有趣的是無論一些科學學院和獨立研究學者多麼努力地爭取,埃及級領導集團都不允許任何研究去試圖證明金字塔的功能並不是作為鈴木不幸的是這種狀況至今依然頑固,為什麼要如此避諱?這些東西,難道不值得科學家去研究嗎?世界的真相遠比你想像中的更加離奇。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實踐與研究
    本文通過文獻研讀及實踐所悟,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及素養進行了探究。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主動閱讀、大膽質疑的培養,要讓學生成為閱讀活動的主體,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既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現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又要科學引導,把一些質疑和思考的方法介紹給學生,提高質疑水平。這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被瞬間激起,自然願意主動閱讀,深入文本,尋找答案。
  • 人文教育:小學語文背誦的作用探究,看完真是漲知識了!
    背誦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種優良方法.古人云"熟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熟讀乃至背誦不但能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還能促進寫作.在《新課標》中就要求學生背誦一定量的詩文,並沒有降低背誦的要求.背誦在語文學習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筆者覺得抓好背誦收穫頗多,下面是本人關於背誦作用的幾點體會:
  • 什麼是大語文?大語文到底「大」在哪?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在近年的語文考試發展趨勢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得閱讀者得天下!所以!單純的只看教材,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難以應付。
  • 語文是什麼?
    他解釋說,雖然時間、空間、因果關係是人類賴以思考的三大基礎結構,我們卻無法真正理解它們。因為人類的體驗裡,空間和時間都是連續的,但語言表達的時空模型中,介質卻發生了變化。這就導致解讀人性的認知模型都是根據人們的需要打造出來的,我們會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操縱物理環境和歸因道德責任。
  • 語文學習之表達方式與作用
    表達方式是我們在語文閱讀理解中經常會遇見的一類問題,同時在遇見這類問題的同時我們很多同學可能都會短暫迷茫,因為印象中好像不是很確定什麼是表達方式,在這裡,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這類問題怎麼解答吧。2-1 表達方式有幾種,分別是什麼。在遇見閱讀理解中詢問我們「本文採用了哪種表達方式」的問題時,我們需要首先清楚,表達方式有哪幾種——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等五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記敘、描寫和抒情,而在作文寫作中經常會使用的是說明、議論與抒情。
  • 語文老師的寫作水平,對教育教學能起什麼作用?鄉村教師為你解惑
    寫作,不僅僅是一件讓學生極為頭疼的事情,同樣也是讓不少老師也極其尷尬的事情:很多老師,包括不少語文老師也會因為寫作上的「難產」而頭痛。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如果一名語文老師一看到作文就頭痛欲裂,那麼想要在語文的教學中有多大的作為,難如登天。
  • 語文PK英語!應試環境下誰才是真正的母語?
    如果問學校的主科是什麼,相信很多學生都能回答出語文、數學、英語,確實這三大主科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都佔據了150分。數學是拉分項目,得數學者得天下的道理大家都懂,學生家長也非常重視。那麼語文和英語的地位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 總結小學語文常見的6種破折號的作用。
    破折號是小學語文中常見和常用的標號。破折號是一條橫線。在小學中破折號常見的作用有哪些。這是小學低段語文中最常見的作用。例冰天雪地──。又例如:我想──我們的祖先,可曾在這些大樹上摘野果, 掏鵲蛋?作者在我想後面使用破折號,就是對想的內容加以說明,我想什麼呢?
  • 學習語文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語文,在大學裡稱漢語言文學,包括語言和文學,筆者根據自己多年讀書和教學經驗理解,把語文分為小語文和大語文。小語文是什麼呢?小語文就是「用教材教」的「教材」,就是專家編入教材的「範文」,小語文還指以分數為評價標準的應試語文。小語文學得好指語文考試成績好,中考、高考分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