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特有食物,在外漂泊遊子最想念的媽媽手藝,今天你吃了嗎?

2020-12-11 寒殘一葉

中華民族有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不斷衝擊著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經常聽到有人在說,現在的中國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弱了,反而那些洋節日大行其道。其實大家不用著急,中國人過洋節日只是圖個新鮮,最終還是會回到中國傳統節日上來。況且國內很多地方仍堅持著老傳統,比如清明節會祭祖、掃墓、做清明果等。

清明節有許多不同的叫法,有祭祖節、踏青節、三月節等,它兼具人文風俗和自然節氣的兩大內涵。清明節不僅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也是掃墓祭祀緬懷先祖時候,更是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本文所有照片拍攝於浙江。)

在傳統節日中國人總會吃點什麼,比如春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它都帶有一定美好的寓意,所以清明果就是清明節人們必吃的食品。清明果又叫清明糰子、艾餈、清明饃饃、清明粑(江西的叫法)等。

據史料記載,清明果這種食物最早出現在東晉時期,當時很多北方人遷徙到江浙閩一帶生活,由天適應不了南方潮溼的天氣,許多人出現了拉肚子等水土不服的現象。為了緩解症狀,當時的人用艾草或鼠鞠草和在米粉裡,做成糰子食用,這就是最早的清明果。

到了明代,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等地區開始流行清明節吃清明果的習俗,同時也成為了江南地區的特色小吃。我作為土生土長的浙江人,每年清明節必吃清明果,對清明果的製作過程也算是比較了解。在江浙一代清明果有青色和白色兩種。

一般來說白色的清明果用純糯米粉加粳米粉做成外皮,餡料以鹹口為主,杭州人喜歡用鹹菜、春筍丁、豆腐乾、肉丁等用豬油炒制而成。青色的清明果則需要在外皮內加入艾草或鼠鞠草,這種清明果做法相對就要複雜很多,不過很多人特別喜歡這個口味,所以一直流傳至今。

做青色的清明果,需要先到田間地頭採集野生的艾草或鼠鞠草,洗淨後將其放入鍋中,加入小蘇打,然後開大火煮,過去沒有小蘇打,就用石火熗。煮好後將水倒掉,將艾草揉成團,重複同樣的步驟,得到糊狀的艾草,再將其搗碎。最後將艾草糊揉進麵團中,就做成了清明果的皮。

青色清明果的餡料一般以甜口為主,裡面放有芝麻、豆沙、桂花糖等。包裹清時果也很有講將,有很多種不同的形狀,大多以圓形和元寶形為主,有些地區還有動物和植物的造型。做好的清明果就可以上鍋蒸了,不過蒸的時間和火候也是有特定的講究,沒控制好會容易出現太硬或是粘鍋的現象。

千百年來,清明果作為清明節重要食物,在中國人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為吃得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傳統。每年清時節,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回家掃墓祭祀,品嘗那熟悉的媽媽手藝、家鄉味道。今天是清明節,不知你是否有回家,有吃清明果?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相關焦點

  • 在外漂泊想家了怎麼辦(遊子的感觸)
    有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自己獨在異鄉,可能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想念父母,思念家鄉,當我們在外面想家了,怎麼緩解這種思鄉之情呢?現在在外面漂泊的人,年紀都不小了,想一想父母的年紀,你還一年回一次家,見父母的次數可能就只有幾十次了,你應該嗎?
  • 今日冬至丨英山遊子最想念的老味道,來嘗!
    今日冬至丨英山遊子最想念的老味道,來嘗!不知不覺今日已是冬至2020年也快走到尾聲出門在外的遊子,是否想念英山的秀水青山英山的呢噥鄉音出門在外,看著街頭琳琅滿目的麵館時常會想起英山的油麵也曾向他人提起過這個家鄉特產外鄉人下意識覺得「油膩」而這,正是英山人才知道的秘密
  • 泉州潤餅今天你吃了嗎?清明小長假餐桌的必備食物
    一到清明節潤餅可以說是泉州人餐桌的必備食物。最好吃的潤餅莫過於自家做的!對於諸多離家在外的泉州遊子來說最為思念的可能就是和家人一起準備一桌滿滿的配菜挑自己最鍾意的,包一兩卷潤餅菜,邊吃邊笑著對方滿手的油膩。
  • 這首歌訴說了很多八九十年代背井離鄉遊子的心酸
    歌詞講述了流浪在外漂泊天涯的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事。陳星的歌聲充滿磁性,情感揮灑得淋漓盡致,把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之情娓娓道來,唱出了千千萬萬流浪者的心聲。思鄉是人類最美的情感,他在歲月的心河裡愈釀愈香。
  • 燴麵、撈麵、滷麵,河南遊子心中的3碗「鄉愁美食」,你最愛哪碗
    漂泊在外的河南遊子除了想家,更想念家鄉的美食,想念記憶裡的那碗鄉愁。河南人愛吃麵,一日三餐不吃麵就跟丟了魂兒似的,燴麵,撈麵、滷麵是河南人翻牌率最高的主食!哪碗面是河南人的鄉愁呢?燴麵成為河南人的一碗鄉愁,離開家鄉的遊子們,想要在外地吃一碗地道的燴麵,如果自個兒不會做,是很困難的。好在鄭州76人老燴麵在兩年前推出了禮品裝燴麵,可以讓所有人隨時隨地吃到一碗地道的鄭州燴麵,不用受地域的限制,更關鍵的是味道還和館子裡一樣,可以讓離開家鄉的遊子一筷子到河南!
  • 河南遊子們,吃不上「媽媽牌」餃子,就吃它解饞
    南方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除了主流美食,還有一些地方有著偏小眾的冬至食俗。杭州人吃年糕,寓意年年長高。山東人全家人吃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潮汕人冬至吃甜丸,預示明年獲豐收,家人團聚。漂泊在外的遊子:冬至不在家,吃家鄉美食求安慰而對於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冬至又有著別樣的意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在冬至這樣的傳統節氣,更像是每一個不在父母身邊的遊子孤獨的釋放。
  • 食色|媽媽的手藝 天下無雙
    媽媽那雙溫暖的手,曾用多少美味安撫過我們的身心,生病時做的粥,例假時燉的生薑紅糖水,年夜飯,生日面……一切關於家的味道,都與媽媽有關,媽媽的愛,從不落空。當女生自己成為母親,將這屬於家的手藝,再傳到下一代。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感恩母親,母親節快樂
    大家好,我是奉新崽哩仔,今天是母親節,大家都有給母親大人打個電話問聲好嗎?在遠方的你有沒有想念你的母親。我也是在外漂泊的遊子,而我更是想念我的母親,母親已經70多了,為了生活遠離父母,不能去好好照顧他們,這也是很多朋友們的一樣的經歷吧!
  • 那些戲中遊子的漂泊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端午假期剛剛過去有沒有和親人團聚呢你,想家了嗎大概每個人都有在外漂泊的經歷戲中人與我們有著同樣的悲喜本期「觀文」看看「遊子」的生活吧京劇《玉簪記》李玉茹飾陳妙常黃正勤飾潘必正好一似喪家犬京劇裡,在那些去國遠走的人裡,伍子胥留給觀眾的,大概是一個最落寞的背影。
  • 清明節前後,安徽安慶有一種特色美食,叫「毛香粑」,你吃過嗎?
    清明節前後,說起家鄉美味,數不勝數,但問起最最好吃的,當然是毛香粑了。毛香粑,口感獨特,味鮮色美,為皖南(安慶、黃山、六安)地區的特產。每年農曆三月三,相傳是三巴節。唐代詩人李白《宣城見牡丹花》 詩中尚有「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月三日憶三巴。」之說。但年深日久,節日習俗也逐漸沒落。
  • 人生的小確幸,就是時刻能吃到「媽媽的味道」
    而在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能吃到「媽媽的味道「一定是這一天中最令人欣喜的小確幸吧蔡瀾曾說過:「世上最極致的口味,永遠是媽媽的味道。」也許你的海馬體存儲的是最最簡單的一碗手擀麵也許你的海馬體存儲的是一桌毫無賣相的家常菜也許這些食物看起來一點兒也不經驗但是只要那些深藏的記憶被喚醒無論是一粥、一飯還是一餐
  • 關於清明節的說說 清明節寄語簡短 最新清明節語句問候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出自杜牧的《清明》,在清明節這天不同的地放都會有不同的習俗,小編今天整理了描寫清明節的句子摘抄大全,希望與大家分享。  1、花木芳香,草長鶯飛,怎奈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處更增添了幾分煙雨迷濛的感覺。  2、細雨綿綿落人間,捧花默立在墓前。
  • 今天元宵,在外醴陵人,想念家中的炒糖粑粑嗎?
    你還記得家裡擺上它的時候,是在做什麼嗎?如果這個不明顯,那麼看到這個,你一定知道了吧?它在磨糯米粉,準備做湯圓。哈哈,你猜到了嗎?每到快元宵節的時候,家裡就會開始浸泡糯米,然後將塵封已久的石磨搬出來,準備製作糯米粉。醴陵人熱愛美食,更愛製作美食。過年了會做餃子,元宵節會做湯圓和炒糖粑粑。
  • 中國各地的小吃各有風採,你最喜歡的美食在哪裡
    今天我就來講講那些我吃過的並且令我回味無窮的小吃。一.北京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其當地的美食也比較出名。著名的北京小吃有:艾窩窩、炸醬麵、褡褳火燒、驢打滾、豌豆黃、燒麥 、麻豆腐、炒疙瘩等。這些美食各具特色,而最受人們歡迎的當然是老北京炸醬麵了,炸醬麵清新爽口、嚼起來有勁道。不僅如此,還管飽,久吃不會厭。
  • 4月4號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4月4號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4月4號清明節已至,清明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傳統美食,清明也不例外,下面,跟著山東中公教育小編一起來看下:4月4號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 @在他鄉的昭平人,還記得老家昭平的這些嗎?你最牽掛的是哪口熟悉味道?…
    年味漸近,鄉愁更濃。從異鄉到故鄉,家永遠是人們心中最深的牽掛。想念爸爸的噓寒問暖,想念媽媽的拿手好菜,想念老友相聚的歡樂時光,還有那串聯起這些暖心記憶的各種家鄉味道。常年在外打拼的昭平人,雖然早已吃遍了大江南北,但他鄉甜酸苦辣的刺激也難以慰藉異鄉人心中的悲歡離合。再好的異鄉飯,也不及家鄉菜香,小時候,你愛它散發的獨特風味,長大後的您就更懂當中承載的愛與幸福。
  • 清明節吃什麼,11種傳統食物你最愛哪樣?
    清明節吃什麼,11種傳統食物你最愛哪樣?說到清明節吃什麼,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如江南吃青糰子、客家人吃艾粄、廈門吃薄餅……具體清明節吃什麼?小編為您介紹11種清明節美食,不妨來看看吧。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饊子南北各地清明節同傳的美食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麵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
  • 清明節緬懷先祖先人句子簡短30字 清明寄語思念家人親人大全
    我們都知道,一年之中有很多個節日,清明節就是其中很特別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的時候,會有很多習俗和禁忌。外出的遊子會思念家人,回鄉祭祖的人們會緬懷親人先輩。那麼,關於清     原標題清明節緬懷先祖先人句子簡短30字 清明寄語思念家人親人大全     清明節就要到了!
  • 你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是什麼嗎?清明節都祭祀什麼食物?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會下起雨來,感覺老天也感受到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念想,用雨滴來表達我們的心情。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嗎?祭祀的時候是需要準備什麼食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今日小年|@漂泊的你,是否已踏上回家的旅程
    這年就算來了小年被賦予祈盼來年幸福順利的意義從這一天開始家家忙著準備年貨喜氣洋洋過個好年火紅的裝飾點綴著大街小巷遊子匆匆踏上回鄉的徵途——(元)範梈《小年日,仍宿北山》節選你多久沒有回家了?年少時你背井離鄉成為異鄉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漂泊在外心中的苦悶委屈無人訴說時常想念遠方的親人到失眠父母的身體可還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