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公布學生成績就對了,反對的家長基本都是不懂教育

2020-09-10 啟達小學小芒果

老師,是用笑容播撒種子的那個人

老師,是用知識點亮明燈的那個人

老師,是用關愛悉心澆灌的那個人

老師,是用雙手託舉希望的那個人

老師,是用靈魂傳承信仰的那個人

老師付出的,遠比你看到的更多

老師,是將你送往人生下一站,卻只留下背影的那個人

老師,是看到你成功,比你更開心的那個人

值此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祝願老師們節日快樂。

剛在問答平臺上看到這麼一個提問,「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有什麼實際意義」。

現在很多中小學都不在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因為國家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這樣的規定,「不以升學率對學校排隊,不以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也就說,國家早就明確規定,禁止中小學對學生進行排名。

當然,這樣的政策出臺後,一直受到很多非議,覺得不公布成績怎麼能知道學生的學習水平呢?在過去,我一直覺得,不理解這個政策的更多的應該是家長,因為家長不懂教育,不理解這個政策背後的目的,作為正兒八經的老師,都是科班出身,經過教育心理學洗禮的,應該理解這個政策的意義,但是我發現錯了。在回答中,很多老師竟然也在批評這個政策,覺得這個政策毫無意義。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回答我很傷心。

首先,如果作為教師都不理解這項政策,又怎麼能更好的貫徹執行這個政策呢?估計,這樣的老師也是在糊弄事。不理解政策,他們當然也就不能根據政策改變教學方式。

其次,我為教師的水平感到悲哀

我希望我這種悲哀是杞人憂天,這樣的老師是個別。因為但凡學過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就應該明白這個政策背後的目的。而顯然,我們的老師只是專於自己的教學知識,對心理學知識估計是一竅不通。這樣的教師能教好學生,我持懷疑態度。

我今天就來跟大家解釋下,為什麼國家會出臺這樣的政策。

國家為什麼禁止中小學公布成績

很多家長、老師解讀這個政策,認為是國家在保護差生,擔心現在孩子的玻璃心,被成績差所打擊,變得不愛學習,甚至輕生。

這樣的理解實在是大錯特錯,這個政策也許保護了差生,但並不能說這個政策就是為了保護差生。就好比一隻小鳥快凍死了,這時一頭牛路過拉了一泡屎,然後小鳥就被救過來了。難道我們就能因此判斷,說牛拉屎是故意為了救小鳥?肯定不是。

國家出臺這樣的政策,主要有兩個目的:

1、淡化成績,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這些年我們國家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最大的障礙就是成績。

國家要想推進素質教育,學校就應該配合,開展更多的素質教育項目。但是,如果我們一方面開展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又用成績來衡量各個學校的水平,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素質教育開展的好的,成績肯定就會受影響,學校排名就低,獲得的相應教育資源就少。在這種情況下,哪個學校敢實行真正的素質教育呢?於是學校照樣追求成績,老師也一樣追求成績,學生也就被逼著照樣為分而活。素質教育就完全是一句空話。

因此,要想推進素質教育,全面的提高學生水平,淡化成績排名就是必須的。只有社會、學校、家庭都不再總是盯著分數看了,他們也才能更多的關注孩子本身,給孩子更多的其他方面發展。

2、使孩子更加熱愛學習

成績其實抑制了孩子學習內動力的,這一點可能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不懂的。按理說,家長不懂也就罷了,看了很多老師的回答,我發現很多老師也不懂。這大概也是成績惹的禍,老師只盯著分數看了,也不研究下其他與成績無關的教育心理學知識。

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學生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成績,還是為了知識。

當然兩者都包含,但是我們學習更多的應該是為了知識,而不是為了成績。成績只是暫時的,對於知識的掌握才是永久的。但是當我們的教育以成績為重時,那就本末倒置了,學生就不是注重知識的掌握,而是為了成績而學習。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了:為了成績而學習不好嗎?為了提高成績,認真學習不一樣掌握知識嗎?

不好,因為成績和知識並不是完全對等的。為了提高成績,我們會學習知識,但是我們更多的會學習各種答題技巧、重複性的刷題、猜題等等,這才是為了成績才會做的事。

但是如果我們為了知識而學習,我們注重的是知識本身,因為對這個知識感興趣而努力學習,而不是為了這個知識點將來可能會被考到,因此我們從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這就是二者的區別。

為成績學習,考試會考什麼,我們就重點學什麼,為考試而學,對知識點本身我們並不會有多大的興趣。一旦考試過去了,所學的知識我們就可以拋棄了,對學習也就喪失了興趣。這也是為什麼太多的人,畢業後一本書都不喜歡看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了成績追求,本身也沒有養成對學習的愛好。

而當我們為知識學習,我們不管考試會考什麼,我們更多的是享受學習的過程,喜歡學習本真這件事,有利於我們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寫在最後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不能知道成績怎麼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呢?

不知道成績就不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嗎?這沒有必然聯繫。應該是看孩子的考試試卷,你才能更了解孩子學習情況。哪些學到很好、哪些是盲點,從試卷中才能看出來,通過成績是看不出來的。所以,有沒有成績並不影響父母、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只能影響你孩子跟別的孩子對比。

對於成績好的,家長不能拿出去炫耀了;對於成績不好的,家長心態也更加平和了。

還有的家長說:平常不看成績,中考、高考還不是一樣看成績嗎?

中考、高考是為了選拔,選拔肯定是要有標準的,因此必定是看成績的,這是無法避免的。當然,在這樣的選拔條件下,肯定有的家長還是給孩子補課,為成績而努力,這是客觀現實。但是,我們要認識到,沒有完美的制度,國家出臺這樣的政策,淡化成績,保證大多數學生的利益就可以了,怎麼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呢?

總結來說,中小學不公布成績是利大於弊的。

相關焦點

  • 學校不公布學生成績就對了,反對的家長、老師基本都是不懂教育
    剛在問答平臺上看到這麼一個提問,「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有什麼實際意義」。現在很多中小學都不在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因為國家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這樣的規定,「不以升學率對學校排隊,不以考試成績對學生排名」。也就說,國家早就明確規定,禁止中小學對學生進行排名。
  • 學校不公布學生成績,遭老師和家長反對,網友:真是不懂教育
    而其實,國家教育部早就規定了學校不應該以任何形式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學生們聽到這個消息,真的是拍手叫好,可是家長和老師卻不淡定了,他們反對這樣的行為,覺得這樣是不利於學生的發展。我覺得並非如此,教育的意義不光在成績上,更是在學生的心理和綜合素質上。當這個政策在被人們提及的時候,其實還是眾說紛紜,更是有一些網友說,反對這個政策的老師和家長是不懂教育的人。
  • 教育部禁止公布中小學生考試排名,卻被家長學生強烈反對
    在教育部公布的減負規定中有這麼一條「嚴禁公布中小學生考試排名,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這一規定也是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其中絕大多數的家長和學生們對於此項規定表示了非常強烈的反對。
  • 學校公布學生成績遭家長投訴!是學校侵犯「隱私」還是家長玻璃心?
    最近,京譽君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教育消息,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北區的教育局發布了一條關於學校班級微信群的公約。 其中,對於教師合理髮布信息的約定中,提出教師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裡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優劣對比、表揚少數學生等信息。
  • 教育局通知,學生期末考試全部取消,不準公布成績!家長不淡定了
    最近幾年,有這麼一種聲音,就是不準學校公布小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更加不準學校對學生們的成績進行排名。說這是保護孩子的隱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維護孩子的尊嚴。當然,也保護了一些差生家長的面子,避免學生以及家長跟學校產生誤會和矛盾,保證天下太平。
  • 教育部禁止公布成績排名,家長強烈反對: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教育「減負」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近年來的教育改革,教育部先後出臺了多項減負政策,但其中有一條是我最不能理解的。「禁止公布學生成績排名。」what?現在連學生的成績都不能公布了?還是教育部明確規定的?有點看不懂!
  • 不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只能讓家長「摸黑前行」?
    大概不願意,除非跑得特別差。學生成績排名,也是這個道理。下面的新聞,讓一些家長五味雜陳——杭州濱江區試行班級微信群公約:教師要保護學生隱私,不得公布成績排名、優劣對比。但該規定也存在一定爭議。小學階段由於很多地方中學不是考試入學,學校基本可以做到不公開這類情況,但中學階段如果學校不公布成績和排名,學生家長可能會害怕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影響對中考、高考的規劃。 首要的問題是:成績排名,是否屬於學生個人隱私?從相關規定來看,可以這麼說。但有規定,不等於絕對合理。
  • 學校到底該不該公布學生成績,該不該排名,成績會給學生打擊嗎?
    學校到底該不該公布學生成績,該不該排名。公布成績有人說會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前幾天,有個家長反饋:小學六年級上期期末考試拿到成績後,帶著孩子去本地一較好的中學去提前報名。招生老師看了後說,「你這個打的是等級,我們不知道你具體的分數(A等級10分區間)」,這個學校單科要求最低95分。招生又只有那幾天時間,因此未能報上名。
  • 教育廳發布重要通知,學校不得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家長表示很無奈
    所以在每次公布成績單的時候,我們大家是又緊張又激動。教育廳發布重要通知,不允許公布學生考試成績江蘇省教育廳發布通知,宣布小學和初中不得公布學生們的考試成績,而且也是不允許增加學生們的課業負擔,學校要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擺在第一位。
  • 教育廳 「最新通知」,不允許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家長卻很憂慮
    教育廳 「最新通知」,不允許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家長卻很憂慮大家都知道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我們在每次考試之後最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了,比如在考完試之後大家都會根據老師給我們大家的答案來比對一下,然後自己來估摸著算一下分數
  • 不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到底是保護誰的自尊心?
    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很多家長都要求學校不得公開孩子的成績及排名,於是很多學校選擇順部分家長的意思,不再公開學生的成績,而是選擇給學生成績劃分等級,每個等級按照一定的比例去劃,家長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什麼等級,就能大概知道孩子在班級的成績情況。
  • 小學不公布各科考試成績,是為學生減負?家長:掩耳盜鈴
    現在各地的中小學都已經放暑假了,但是很多學生家長卻不是很開心,原因在於一些家長發現很多學校現在基本上都不公布小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使得很多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怎麼樣根本不了解,為此學生家長很著急和擔心。
  • 學生成績是個坎,學校不公開成績了,老師、家長怎麼辦?
    學生成績的公開與否本來是一件小事情,但現在被弄得家長、學生都特別在意,甚至有關部門還特別要求學校不公開學生成績。這事情從側面反映了教育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孩子成績考好了,家長也一樣會產生優越感,覺得孩子了不起,有一絲得意洋洋的感覺。但也同樣會帶來負面的效果。而考差的一些家長,會感覺抬不起頭,覺得沒有面子。所以學校不公開學生的成績,其目的在於保護個別學生的脆弱心靈,也保護個別家長的不必要的攀比心理。但是這種方式同樣存在著弊端。
  • 大學生強烈反對公布期末考試成績,原因值得深思,高校教育改革?
    今日小編看到一則新聞,關於江蘇小學初中不得公布期末考試成績,這一話題熱度佔據微博熱搜榜第一名。看來關於成績是否公布的類似話題吸引了家長和學生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我看了下評論,觀點主要分為支持、反對和中立這三種,而且在關於這一話題的投票中,支持和反對的票數相差不大。支持的網友認為這一舉措可以有效防止自卑情緒,反對的網友主要是從不公布排名會影響學生定位這個角度談,中立的網友認為這一舉措有利有弊。
  • 中小學不公布成績排名,家長:上重點學校難道靠抽籤嗎
    還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中小學將迎來本學期期中考試,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成績的好壞還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關係到高中能否進入到重點學校,乃至後期的高考成績。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中小學不允許公布學生成績排名,一直遭受到各種質疑。
  • 小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不敢再公布,保護學生隱私,卻急壞了家長
    再具體去問,才會明白,為了保護學生的隱私,學校已經不會公布學生的成績了,都是按照等級進行劃分;而且老師也不會將具體的分數告知學生。 不公布成績和排名,讓一直以分數為評價指標的家長慌了心神,家長不知道如何對自家孩子進行評估,但其實這也是一件好事。 分數只是評判機制中的一種,而小學階段主張的是素質教育,讓孩子全面發展,而不是以分數作為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評價標準。 雖然老師不會告訴學生自己的成績,但是家長可以通過聯繫老師,諮詢自家孩子的成績。
  • 小學老師公布學生成績,家長不樂意了:一次考試差就不是優等生?
    這一規定的出發點,本是給學生們"減負",擺脫以往"成績至上"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們全面發展,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素質教育落地的試驗品。起初,還有家長質疑,這種做法剝奪了學生對成績的知情權,學生連自己的考試成績都不知道,還怎麼和其他人競爭,判斷什麼時候該加把勁兒往前衝,什麼時候可以停下來歇一歇?
  • 中小學重點班和普通班,該不該有?為何有的家長支持,有的反對?
    之所以這樣分,學校是想要讓優秀的學生變得更優秀,給他們分配的教育資源都是最好的,最起碼教他們的老師是最優秀的。這樣就是為了讓他們考出更高的升學率,來保障學校的好名聲,便於學校以後可以招收到更多的優秀學員。
  • 官方嚴禁公布學生成績,老師將考試成績公布在家長群裡,合法嗎?
    其實,在學校及教師能否公布學生的學習成績問題上,國家教育部門也曾給出相應的規定,嚴禁公布學生成績、排名。教育部之所以會出臺這樣的政策規定,其實與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博弈有很大的關係。在曾經一段時間裡,學校及教師經常會公布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排名的,但是後來在很多家長的反對之下,使得教育部不得不出這項禁令。
  • 學校是否應該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否應該對學生進行成績排名?
    近幾年來,大部分中小學一直奉行的就是考試不公布成績,不搞排名。偶爾有學校一不小心公布了考試成績,家長群馬上炸鍋,甚至有的家長會拍照截圖,投訴到教育部門,說學校這樣做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傷了孩子的自尊。究竟學校應不應該公布考試成績,應不應該進行考試排名?不能簡簡單單地一概而論。教育部門要求學校不公布考試成績,不進行排名。初衷是好的,為了保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