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雅安地震,又一次讓地震預測這話題火了。
蛤蟆成群結隊上街,家裡的貓貓狗狗特別煩躁……關於動物能夠提前預測地震這一「特異功能」,似乎總能找出不少例子來。
雖然很難斷言動物是地震預測家,不過,動物往往能先人一步感知到大自然的變化,倒是不假。雖然不能真的以此為依據製作發布天氣預報,但不少與天氣相關的民間諺語,不乏可玩味之處。
比如下雨——「燕子低飛蛇過道,不久大雨到」,「蜜蜂不出工,大雨要降臨」等等。
春夏季節的降雨前,往往氣壓降低溼度增大,此時昆蟲貼地飛,燕子也跟隨著低空覓食。
蜜蜂也是同樣道理。因其翅膀輕薄,在降雨之前,大氣中含水量增多,溼度大,氣壓低,蜜蜂易沾上細細的水珠,體重增多,翅膀變軟變重,振翅頻率減慢,飛行較困難,便只好呆在蜂巢裡不出來了。
比如久雨轉晴——「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陰雨過後,如果氣壓上升溼度減小,昆蟲高飛,蜘蛛便開始張網捕捉,這就預示天氣將轉晴。
還有一種可預示晴雨的小動物,當屬烏龜,它能較準確地預示夏天和春末秋初的雷雨,是一名絕佳的天氣預報員哦。
烏龜是冷血動物,下雨前空氣中水蒸氣大大增加,散熱快的龜甲上便容易凝成細小的水滴。如果你家養著寵物小烏龜,只要你看到龜背潮溼了,很可能就預示著快下雨了。
當然,動物也會有失算的時候。
這裡的失算,一來是說依靠動物反應預測天氣,往往歸根到底是取決於氣壓、溼度等氣象要素,但這些因素並不是導致下雨或天晴的必然因素,動物也有可能因此而「誤判」;
二來動物之於氣象要素的反應,大多只能預示臨近發生的天氣轉變,對於中長期的預測,恐怕再敏銳的動物,也愛莫能助了。
@愛玩天氣的小孫
(浙江省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