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太薄會使胚胎無法著床,進而引起不孕,這是一個令很多女性困擾的問題。
在女性進行輔助生殖過程中很少遇到薄的子宮內膜,遇到的機率也只有2.4%,但這與胚胎著床率和妊娠率較低密切相關,通常說妊娠時子宮內膜厚度大約是4-5mm,其實子宮內膜厚度小於6mm就開始引起妊娠率降低。隨著激素替代療法結合冷凍胚胎移植技術(FET)的改進,使得子宮內膜容受性(ER)有所改善,子宮內膜薄依然是影響子宮接受態形成的一個重要病因。
臨床上已經嘗試了許多治療方法來改善子宮內膜的生長,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治療方法得到有效驗證,目前多是通過ER陣列測試確認薄型子宮內膜的容受性。
子宮內膜薄指什麼?
通常做超聲檢查時子宮內膜厚度不能達到7 mm就定義為子宮內膜薄,子宮內膜厚度在4-5mm時也可以妊娠,用子宮內膜厚度作為一項預測評估輔助生殖技術妊娠率的指標一直存在爭議,但子宮內膜薄確實是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40歲以下的女性出現薄型子宮內膜機率為5%,超過40歲以上機率為25%,年齡大的女性更容易出現較薄的子宮內膜,這可能是因為血管分布隨年齡逐漸減少。
子宮內膜薄對妊娠影響有多大?
子宮內膜薄會造成流產增加、誘發婦科疾病和不孕不育。一份來自175名患者的治療結果顯示,根據子宮內膜厚度4-5 mm、5 -6 mm,6 -7 mm進行統計,隨著子宮內膜厚度的增加妊娠率(PR)和著床率(IR)都有增高趨勢,但三組之間沒有顯示統計學差異。另一份來自5573名患者的臨床數據表明,子宮內膜厚度大於7mm時妊娠率有51%,當子宮內膜厚度小於7mm時妊娠率只有26%,流產率也由17%上升到31%。
子宮內膜薄原因在哪裡?
子宮內膜薄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最常見的是炎症和醫源性,血管分布不好和雌二醇水平低也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生長不良。在一些女性中,子宮內膜也可能本身就很薄。
急性或慢性感染會導致子宮內膜基底層的破壞,比如在印度,曾經「女性生殖器切割」是造成薄型子宮內膜最常見的原因,因為其傷口癒合是通過纖維化發生的,這會導致子宮內膜的破壞和子宮腔的收縮,即使完成治療後子宮內膜的再生也非常困難,因為纖維化破壞了基底層。反覆或強烈的刮宮手術和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也會引起子宮內膜基底層破壞和內膜粘連,影響子宮內膜生長。
子宮內膜薄如何治療?
對於子宮內膜薄的患者,臨床上採用激素治療或者是手術移植是常用的方法,比如適時提高雌激素水平,最終維持妊娠順利進行。最新也有研究人員提出在胚胎移植後雌激素治療大約8天後,同時補充HCG,這樣可以提高子宮內膜HCG/LH受體表達,也有利於子宮內膜接受態形成。結合最近分子技術和醫學手段,更適合的治療方法仍需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