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獻策中科院

2020-12-16 光明網

本報北京9月4日電(記者薛冬)為使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健康穩步向前發展,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副院長白春禮等院領導將11位海外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邀請到中科院問計,對該院正在實施的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進行諮詢評議。

海外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在認真聽取中科院領導介紹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他們認為,知識創新工程取得進展的關鍵在於建立一支強大的隊伍。不僅包括吸引海外人才,也要注意保住現有人才,保住現有人才也是吸引海外人才的基礎,要想辦法培養自己的科研骨幹,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要根據中國國情制訂自己的科研工作目標,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要不分國情地盲目追隨國際科技所有「熱門」,一哄而起往往造成浪費很大。他們還就基礎科學人才、統計學人才以及普通技術人員的重要作用等發表了意見。

這11位青年科學家都是近些年出國留學,在海外努力鑽研業務,取得優異成績,在著名學府獲得正教授職位,被國際同行公認的優秀學子。他們是:張增輝(美國紐約大學教授)、謝曉亮(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舒其望(美國布朗大學教授)、張壽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田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沈善普(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教授)、李駿(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劉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孟麗秋(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教授)、周午縱(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教授)、盧煥章(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中國化學會2017傑出科學家獎與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揭曉
    先後獲得中組部首批青年千人計劃、上海啟明星計劃、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ees、中科院-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導師科研獎、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五屆十大「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 中國科學院大學吳德勝教授榮獲「2020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建言獻策特...
    中國僑聯近日公布了「2020年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建言獻策獎』名單」。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吳德勝教授榮獲特等獎。這是吳德勝教授繼2019年獲得「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建言獻策特等獎」後第二次獲此殊榮。
  • 【校友風採】從青年教師到世界知名青年科學家——記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長江大學第二屆傑出校友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IEEE Fellow、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獲得者、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世界工程領域ISI Highly Cited
  • 甘肅2人入選 | 2020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甘肅省兩名學者入選,分別是蘭州大學教授王鑫、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良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簡稱「傑青」)作為國內僅次於兩院院士的第二層次高端人才,一向有「小院士」之稱,是科學領域評判創新潛力與學術水平的權威標尺。要求申請者年齡45周歲以下,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有基礎研究工作經歷,基金對入選者每人資助經費一般為每年80萬—100萬元,研究期限為4年。
  • 11位在京濱籍博士專家建言獻策 「隔空」助力濱州人才節
    8月15日上午,首屆濱州人才節·「駐京專家建言獻策 助力『七富七強』」座談活動在北京分會場舉行。此次活動由濱州市政府駐北京聯絡處(濱州市投資促進處)承辦。之後,「駐京專家建言獻策 助力『七富七強』」座談活動正式開始。
  • ...座談活動在京舉行11位在京濱籍專家建言獻策「隔空」助力濱州...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記者李鵬飛通訊員郭曉琳報導)8月15日上午,首屆濱州人才節·「駐京專家建言獻策助力『七富七強』」座談活動在北京分會場舉行。
  • 中科大8人入選2017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名單
    8月4日,科技日報正式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於公布2017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的通告,2017年國家傑青正式出爐。 和往年一樣,今年建議資助的國家傑青共有200人,來自96家單位的科學家入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有8位教授入選,人數居本次入選科研單位第五。
  • 祝秦成峰、靳津獲2020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CST青年科學家獎」
    我們很榮幸地宣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秦成峰研究員和浙江大學的靳津教授榮獲2020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CST青年科學家獎。同時,恭喜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潘磊研究員、北京大學分子醫學所何愛彬研究員和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李詠生教授獲入圍獎。該獎項由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冠名贊助。
  • 9位傑出校友回訪湖南師大附中 為母校人才培養支招
    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餘婭)科學家、大學教授、藝術家、網際網路投資人……1月28日,湖南師大附中迎來了9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當天,由長沙市委組織部發起的「傑出校友長沙行」活動拉開帷幕,9位從湖南師大附中畢業的傑出校友回到母校,參觀校園、校史館,和學弟學妹分享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也將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他們工作中的見聞感受帶回母校。
  • 99名青年科學家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網12月2日訊(記者王龍龍)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布了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名單,99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99名青年科學家中有28位女青年科學家,佔總比例的28%。據悉,此次獲獎的高校和科研單位中以中國科學院為最多,有17名青年科學家獲得此榮譽,在高校中以清華大學數量最多,有6名青年科學家獲得此榮譽。
  • 「江蘇院士」樊春海:曾獲中科院傑出青年獎,是江蘇籍最年輕院士
    最年輕的江蘇籍中科院院士樊春海,獲第十一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獎,創江蘇籍最年輕院士的記錄。「能夠得英才而育之是師者最大的幸事」,這是李根喜教授在愛徒樊春海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時對他的由衷讚美,先後拜師於朱德煦、陳洪淵和李根喜等人的樊春海,2019年11月22日當選院士時只有45歲,也創下了江蘇籍最年輕院士的記錄,一時之間成為美談。事業始於興趣,興趣是他一生的老師。
  • 未來已來 | 傑出海外留學青年藝術家提名計劃啟動
    未來已來傑出海外留學青年藝術家提名計劃其中的佼佼者將在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中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骨幹力量,他們的藝術主張與發展軌跡也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新一代海外留學藝術家與前幾代人相比有諸多明顯差異,他們成長於網絡時代,與世界並不隔膜,在生活環境和物質條件上沒有感受過國內外的明顯落差。
  • 「石青雲女科學家科技沙龍」圓滿結束,第一屆石青雲女科學家青年獎...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3 月 8 日,由中國圖象圖形學會主辦的「石青雲女科學家科技沙龍」暨第一屆石青雲女科學家獎-青年獎頒獎儀式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舉行。由於當天是「三八女神節」,主辦方貼心的為現場的「女神」們提供了化妝服務。當天,很多來自職場和還在校園的女神們參與了活動。同時,喬紅、王青、王蘊紅等三位特邀嘉賓也來到了現場。
  • 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中科院院士保錚逝世,享年93歲
    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中科院院士保錚逝世,享年93歲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10-22 09:26 來源:
  • 數學家彭實戈、張益唐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昨晚,「2016求是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著名數學家、山東大學彭實戈教授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張益唐教授雙雙獲得2016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而2016年「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則由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十位青年學者獲得。
  •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實施20年 引來海外鳳凰歸
    時任中科院院長的周光召指出,「現在的這一代青年是跨世紀的一代,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第三步戰略目標關鍵的一代」。中科院黨組啟動了一系列加快優秀青年人才成長的政策和措施,1994年開始推出的「百人計劃」就是其中的拳頭產品,旨在到二十世紀末吸引百餘名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的學術帶頭人。
  • 【中國青年報】中科院金屬所唐雲龍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青年報】中科院金屬所唐雲龍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10-28 中國青年報 邱晨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近日舉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頒發了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 第378期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在長舉辦
    原標題:共享科研成果 探討學術前沿   7日,以「光電材料的合成方法與功能」為主題的第378期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在長春舉辦。論壇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省科協主席馮守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洪傑出席論壇並致辭。
  •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名單公布!嶽陽縣兩人上榜~
    微巴陵嶽陽縣融媒體中心權威發布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共計124個單位、300人在科研界,國家「傑出青年」經常被視為國內除兩院院士外最有分量的獎項之一,也常被稱為「院士搖籃」。今年,嶽陽縣一中有兩位校友位列榜上,分別是99號1994屆校友唐志堯和151號2004屆的晏宏。
  • 國際科技合作的典範——中科院與馬普學會攜手卅載啟示
    個馬普青年科學家小組,是迄今為止合作培養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的一項最為重要的合作方式。馬普青年科學家小組為入選的科學家提供最長期限達5年、開展獨立研究的機會。項目使得傑出的年輕科學家在他們博士後學習鍛鍊後,能夠勝任科研領導職責。 在中科院與馬普學會科技合作成功走過30年之際,記者採訪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裴鋼院士。 作為這一國際合作的受惠者和見證人,裴鋼回顧了當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