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 李婕琳副主任醫師
曾經胃病和胃腫瘤被譽為「窮人病」,多數患者都是由於生活條件差,饑飽不均、飲食種類不合理,比如以醃製、燻制食物為主要食品攝入,長期如此引發的胃部病變。當然,現代胃病的致病因素也沒有脫離這種情況,只不過生活富裕後,長期大魚大肉、高油高脂、辛辣、酒精等「奢侈」的飲食習慣,也會對胃部造成傷害,所以導致很多人以為,胃病的好發群體都是那種體型偏胖、大腹便便的人。今天我們要科普的內容,是針對體形瘦弱、以及久病、營養不良群體好發的胃部病變:胃下垂。
胃下垂的症狀表現有哪些?為何瘦弱的人容易發生胃下垂?又該如何治療這種胃病呢?別著急,大家可以通過3個知識點了解胃下垂,並做好相應的診治工作。
第一個知識點:胃下垂是什麼樣的?
胃下垂可以單純理解為胃部由原先的位置,下垂到更低的區域,也就是發生位置異位。大家都知道,正常的胃處於上腹部,而發生下垂的胃會接觸到盆腔區域。輕度胃下垂患者可能沒有太明顯的症狀表現,平常會出現類似消化不良等情況。
中度及重度胃下垂會有明顯的異常表現,首先是發生與多數胃炎、胃部病變相似的腹脹、腹痛、噁心、嘔吐,不過腹部的脹痛會有明顯的沉重、下墜感,仿佛胃部受到很強的牽拉或胃裡仿佛有重物引起墜脹。通常胃下垂的症狀會發生在患者進餐、運動後,也有些患者伴隨便秘、失眠、多夢、焦慮等一系列症狀。
第二個知識點:胃下垂是怎麼出現的?
胃部本身是一種空腔臟器,是囊袋裝空心的,未進食時處於塌陷狀態,進食後需要保持原位,不能過度向下。此時,正常胃部會在膈肌的固定、腹肌厚度支撐、胃周圍韌帶維持的作用下,不會下垂。當這些作用力減弱或消失的時候,胃部就會出現下垂情況,原因有這幾種:
1、腹內膈肌固定作用、彈性減弱,無法固定胃部。
2、胃部周圍的韌帶組織發生鬆弛,不能幫助胃部維持原有位置。
3、腹部肌肉、腹壁力量減弱,不能起到胃部支撐作用。
這些情況多發於經過胃部、腹腔巨大腫物切除或臟器切除的患者身上。而提醒瘦弱、體質差的人,腹壁肌肉以及膈肌的正常機能也在逐漸衰弱,更容易引發胃下垂。
第三個知識點:胃下垂該如何治療?
由於胃下垂的某些症狀與胃炎、消化系統異常類似,想要治療痊癒,首先應該確診病情,判斷是單純的胃下垂還是伴有其他胃部病變,以此來進行對症治療。通常情況下,胃下垂患者普遍採取綜合治療的方案:
1、調節飲食。由於患者胃部的位置發生下移,張力減退,此時應該少食多餐,不給胃部造成太大壓力。
2、鍛鍊膈肌和腹壁肌肉。這兩個方面對於胃部的固定和維持起到關鍵作用,醫生會根據患者狀況制定相應的運動方式,加強腹部以及膈肌的強度和力量。
3、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減少胃內食物瀦留,促進胃動力的運轉,常用藥物為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當然,具體的藥物使用方式及種類,還要聽醫生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