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它是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的韌帶鬆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鬆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
胃下垂,通常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
那麼,哪些原因引起胃下垂呢?胃下垂又該怎麼辦呢?
01警惕4個原因,可能會造成胃下垂!
1、膈肌位置下降可能導致胃下垂
例如:膈肌活動力降低,腹壓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部韌帶過於鬆弛等原因,均可導致胃下垂。
2、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胃下垂
例如:經常處於空腹狀態或者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均會導致胃下垂,且讓患者非常痛苦。
3、肌肉和韌帶鬆弛可能導致胃下垂
懸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韌帶鬆弛無力以及腹部壓力下降,使胃整個位置降低、胃蠕動減弱。
4、腹壓下降可能會導致胃下垂
有些女性朋友生產後,腹壓可能會突然下降,或瘦長體型、慢性消耗性疾病,還有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臥床少動的人,比較容易患此病。
02出現以下臨床表現,可能是胃下垂!
一般,輕度的胃下垂可能沒什麼症狀,如果下垂比較明顯,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1、腹脹以及上腹不適等
患者大多會有腹部脹滿感、沉重感,甚至壓迫感等。
2、腹部疼痛
患者的腹痛大多為持續性隱痛,通常在餐後發生,與進食量和活動有一定關係。
3、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
噁心、嘔吐通常在飯後活動時發作,特別是在吃得過多時更容易出現。
4、便秘
便秘大多為頑固性,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得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糞便通過緩慢。
5、出現一些神經精神症狀
由於被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患者的精神負擔過重,因而出現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
03胃下垂患者平時如何自我調養?
1、進食時最好少食多餐
胃下垂患者的消化功能會有一定的減弱,如果攝入過多的食物進入胃裡,必然會滯留於胃內而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患者最好每次用餐量以少為宜,可以適當增加次數,比如每日4~6餐。
2、吃東西時一定要細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會有所減低,因此需要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以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3、攝入的食物以細軟為主
患者選擇攝入的食物應當清淡、易消化,以細軟為主。
4、飲食一定做到營養均衡
胃下垂患者本身的消化吸收不是很好,因此比較容易產生機體的營養失衡,所以較正常人更容易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
患者要注意飲食上的營養均衡,三大營養物質攝入比例應當適宜。
5、平時生活中防止便秘
患者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可以幫助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鬆軟潤滑,防止便秘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