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寶寶的出生都會給家庭帶來無比的快樂,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從蹣跚學步到會跑會跳,從咿呀學語到出口成章,想必這是讓所有父母都感到幸福的事情。
但是你會發現,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溫柔的寶寶會時不時的使用小暴力了。他會莫名的看著媽媽,忽然下口狠狠的咬一下,或者是小手閒不住,過來揪媽媽的頭髮,甚至摳眼睛……
這種事在以後的日子裡將會成為寶媽的家常便飯,讓自己不堪其擾。一邊生氣,一邊看著自家寶寶,又捨不得打他。
寶貝為何偏愛「暴力」媽媽
手部發育期
寶寶愛打媽媽,是他們手部發育期的表現。美國的舊金山大學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找來24個 2 -6 個月的嬰兒,觀察他們到一歲為止,在每次實驗時,都會用一樣的玩具接近寶寶的額頭、臉頰等位置,然後觀察寶寶反應。
結果顯示:隨著年齡增長,寶寶就會用手去碰玩具,而且手部動作的使用也會不斷進步。
比如一開始寶寶會用到手背、小拳頭去碰玩具,接著會改用手掌、手指去碰,後來直接用手去抓。
因為對成年人來說,看似稀鬆平常的觸摸動作,對嬰兒來說,就是巨大挑戰。想要完成一個的觸摸動作,需要觸覺、視覺、手部以及身體肌肉群的協調配合。
但這些行為在成年人的眼中更像是暴的打和抓,但是站在寶寶的角度,這只是他們觸碰和接觸物體的方式。
因此,寶貝對媽媽使用「暴力」,是因為喜歡,還有表達興奮。
吸引媽媽注意力
小寶寶總是想要引起媽媽的注意,如果媽媽在關注其他的事情,寶寶又不會語言表達,就會喜歡用這種「磨人」的方式引起媽媽的關注,只要媽媽關注著寶寶,寶寶就會沉浸在媽媽的關愛當中。
尤其是幾個月的小嬰兒,他們不會用語言表達,就會用這種方式引起媽媽的注意,同時這也是孩子一個表達愛的方式。
因此,在小寶寶的世界裡,媽媽是最重要的,是能夠無條件滿足寶寶所有願望的媽媽。
尋求安全感
在媽媽肚子裡,寶寶與媽媽血肉相連,出生後缺少了連接,寶寶很沒有安全感,他會通過觸摸媽媽,尋找媽媽身上的味道來尋求安全感。
媽媽們如何應對「暴力」寶寶
轉移寶寶注意力
當寶寶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父母不要和他們大發脾氣,而是要儘可能地讓寶寶把注意力轉移到他們喜歡的事情。
比如拿一些他們愛吃的零食,或者拿出他們最愛的玩具,這都會讓寶寶忘記之前自己想做什麼,從而投入到這些有意思的事情中。
畢竟對寶寶來說生活中有很多讓他們想要嘗試的事情,抓人和咬人只是其中之一。
給予寶寶較多陪伴
家長們即便工作真的很忙,也應該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寶寶,根據他們不同的年齡段制定一些適合他們的小遊戲。
如果寶寶喜歡抓人或咬人,那麼就可以選擇一些小玩具讓寶寶去鍛鍊抓握能力,同時也可以買一些磨牙棒去給寶寶磨他們的小牙齒。這不僅有利於親子交流,也能緩解寶寶的不適。
情況不對及時制止
及時制止寶寶的不當行為,溫柔地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這樣才能讓寶寶願意接受,並且得到改正。
寶寶們會有不同的個性,但他們在嬰幼兒時期對父母的依戀都是一樣的,這是一種天生的血緣關係,任何因素都無法改變。
每個寶寶都有他的脾氣,也都有一定的道理,媽媽們要用愛來感化他們哦~
來源:準媽媽成長日記
聲明:轉載僅作分享,向原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