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過德國、日本的教育。不少讀者留言,有的羨慕別人的教育,有的批評我們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弊端,有的苦於明知道現在的教育方式不恰當,卻又迫於社會壓力無法做出改變。首先要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指點。接下來筆者想說,其實咱們中國的傳統教育有很多精華和可用之處,而且並不過時,依然很適合現在的孩子。您不信啊?咱今天來看看德雲班主郭德綱是怎麼教育這群徒弟的。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又道是嚴師出高徒。德雲社這個民間藝術組織在今天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老百姓喜歡他們,不僅僅是喜歡他們相聲說得好,為大家帶來歡笑。更喜歡的是,這裡培養出來的一批年輕人熱愛傳統藝術,尊師重道,說話辦事知禮儀講規矩,用老話講那叫懂事兒、有教養。往人前那麼一站,身上帶著一股子傳統氣質,但絕對不是迂腐陳舊,不招人煩。甚至因為這群年輕人,社會上又有了這樣一個粉絲團體:德雲女孩。德雲女孩專粉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還因此喜歡上了傳統文化,自己也喜歡玩扇子,學貫口,有的德雲女孩對一些國學道理、俗語故事更是如數家珍。可見這德雲社年輕相聲演員的氣質和風採是廣受大家認可的。
德雲社受到認可和歡迎,離不開班主郭德綱的教育和帶領。郭德綱對徒弟和兒子的採用的是傳統的中式教育,很多方面都遵循「老理兒」。下面就說說他有什麼教育高招。
1. 講規矩。說起郭德綱的嚴格大家也許都有耳聞。德雲社作為民間相聲組織,對於傳統文化的堅守自不必說。而郭德綱更是把這份堅守用在了徒弟們的思想和日常上。德雲社規矩多,最基本的兩條:不許夜不歸宿,演出地點再遠,晚上得回宿舍。在外地演出的時候,演員們必須住在一起,不能單獨留宿外面。德雲社這些年輕小夥子這麼多年沒什麼緋聞也是由於這條規矩嚴格。第二條是長幼有序,師弟要尊重師哥,徒弟要尊重師傅和長輩。再年輕的,只要師傅叫人家一聲弟弟,你必須得叫師叔。張鶴倫曾經在飯局上跟一位前輩說了一句:「廢話」,回頭一周的演出被老郭停掉了。可見師門的嚴格。
中國是禮儀之邦,知禮儀明事理、勤勉、樸素,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講規矩、知長幼體現了華夏兒女的思想高度和道德底線,更體現了大國風範。很多孩子在家裡作威作福,以自我為中心,將來到了社會上是會吃虧的。
2. 開卷有益。要說起對功課的嚴格,德雲社可是出了名的。三四歲就來家裡跟著師父學基本功的兒徒不少。除了基本功,郭德綱自己精通京劇、書法,這種好學影響了徒弟。德雲社不少演員喜歡讀書,喜歡傳統文化,雖然他們自嘲只有小學文化,其實私底下懂得知識並不少。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當年輟學選擇鑽研相聲的時候,老郭就教育兒子,可以不上學但不能不讀書。如今大林談吐有模有樣,師父于謙說他是個很有思想的年輕人。在很多綜藝上的表現也不難看出大林的情商和文化水平都不低,和演藝圈很多人不一樣。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放到現在可以理解為任何成就都要靠堅持不懈的虛心學習才能達到。即使是孩子選擇了搞體育、藝術,或者做工人、搞農業,任何行業都想要做好那都是不容易的。我們可以不逼孩子去走高考的獨木橋,但是要讓孩子們知道,學習是通向所有目標的必經之路。
3. 心照不宣。德雲社有過一些負面新聞,當初幾個徒弟的退社風波也是弄得很難看。在最近的一檔綜藝節目裡,郭德綱兒徒「燒餅」又重提了那段往事。當初燒餅跟著師兄曹雲金離開了德雲社,父母知道後,從老家趕來狠狠地批評了他,還帶著他去給老郭道歉。這段過往讓燒餅一直很難忘記,他形容那是一段「家庭變故」。事情過後燒餅一直為自己的年少無知懊悔,見了師傅總覺得彆扭。可是在某一場演出之後,郭德綱看似不經意的提了一句:「過去了」,提起這件事燒餅數度落淚,他說師傅的語氣雲淡風輕,但是自己心裡的一塊大石落了地。
在家庭裡,我們常常會對孩子的一個錯誤反覆提及。其實孩子也許已經很後悔了,也知道錯了。一提再提讓他們內心很煎熬,久而久之會產生免疫力。很多家長說孩子怎麼越來越皮實,油鹽不進,其實就是內心的一種自我保護,他們不想再因為同一件事一次次的受傷害。有時候,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反而會讓他們真正的反思,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咱們中國人講究心照不宣,很多事情不必通過語言去表達,一些鼓勵的行為也非常有力量。
4. 慧眼識珠。還是接上面按個故事,燒餅淚流滿面地講述那段過往。鏡頭後的老郭既動容又欣慰。他問旁邊的人:「你還記得燒餅是哪場演出開始有點樣子的嗎?」沒錯,老郭記得在哪個地方,哪個舞臺,哪個段子之後燒餅算是「出來」了。都說郭德綱有一根「金手指」,指點了誰,誰就能火。這個說法可能有點誇張,但是郭德綱說,他對每一個徒弟其實都指點過,只不過有的聽進去了。比如他早已開破徒弟秦霄賢的困惑,點播他說,如果有人罵你你感到難過,說明你內心深處是認同人家的觀點的。這說明郭德綱是真的在關注徒弟的。
我們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說起孩子缺點來那是頭頭是道,恨不能兩天兩夜不停嘴。可我們有認真觀察過他們的優點嗎?有關注過犯錯背後的原因嗎?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每個孩子都有成才的潛力。
有人說中國傳統教育過於陳舊,不符合當代社會的理念。其實,是我們對傳統思想的理解太過死板了。中國的孩子身上自然要有我們祖先的智慧和氣韻。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和思想,我們取其精華,靈活運用,才是對中國式教育的最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