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牙齒「地基」再生找到新途徑,上海醫生接任國際口腔修復大會...

2021-01-09 新民周刊

用了十年的時間,蔣欣泉教授帶領的團隊以勤奮的工作和創新的思維,獲得了上面這些具有重要價值的研究成果,讓中國的口腔修復-再生醫學專業,站上世界舞臺。

記者 | 黃 祺

9月7日,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18屆國際口腔修復ICP(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Prosthodontists)大會上,來自中國上海的醫生蔣欣泉,被正式宣布當選國際口腔修復大會ICP副主席,按慣例,他將於2021年接任ICP共同主席。這是中國學者首次在口腔修復專業最權威的國際組織ICP中擔任領導職務,代表著中國口腔修復日益增加的國際影響力。

大會上,大屏幕播放了以陸家嘴繁華夜景為背景的短片,宣告第19屆國際口腔修復大會將於2021年在上海舉辦,這是中國首次承辦口腔修復專業最高級別的國際會議。短片播放完畢,會場上掌聲響起,蔣欣泉和年輕的口腔修復團隊人員位列其中,感到無比激動。

蔣欣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修復科主任,這位70後醫生兼科研工作者的經歷,極有代表性地體現了中國臨床醫學中堅一代學者的奮進歷程。從普通家庭開啟的求學、從醫、科研之路上,蔣欣泉也曾遇到十字路口,但對臨床科研的由衷熱愛和讓中國口腔修復學科登上國際舞臺的使命感,讓他堅守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最終獲得了世界學術界的認可。

十年一劍

牙齒「地基」再生從設想到現實

蔣欣泉教授從事的研究——「口腔頜面再生修復」,聽起來陌生而艱澀,但如果提到種植牙所需要的「地基」,可能公眾理解起來會相對容易。種植牙技術出現後,缺牙的患者有了新的修複方式,既然是「種植」就需要「土壤」,就好比高樓大廈首先要有堅固的地基。頜面部骨組織就是牙齒的「地基」,如果「地基」壞了,有沒有可能修復呢?

「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的發展為頜面部骨組織形態及功能的恢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蔣欣泉團隊致力於尋找頜面部骨組織再生的技術,並將技術轉化為臨床可以使用的醫療技術,目前團隊所做的相關動物實驗,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他們的工作讓新技術直接應用於患者治療又近了一步。

再生醫學,聽起來深奧,其實再生現象近在身邊。

我們小時候從自然課本裡讀到過壁虎斷尾求生的故事。壁虎被別的動物咬住尾巴時,尾部肌肉猛烈收縮,自斷尾巴掙脫敵人。故事的後半段是,不用太久,壁虎會長出新的尾巴,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壁虎的尾巴,就是具有再生能力的尾巴。

還有不少動物具有再生能力。蠑螈的四肢被截斷後,只需要兩個月時間就能長出一模一樣的四肢。

人類進化到今天,除了肝臟有較強的再生能力以外,絕大多數器官和組織缺乏再生能力。比如臨界大小的骨骼缺損只能永遠缺損,恆牙脫落後也不會再長出新的恆牙。

不過,近20年來再生醫學的發展,正在突破人類再生能力上的缺陷。再生醫學,就是利用包括細胞、生長因子、生物材料等,重建再生微環境,最後達到器官或者組織再生的目的。這些年幹細胞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但幹細胞並不等於再生醫學,它只是再生醫學可以利用的工具之一。

蔣欣泉教授所做的研究,就是探索利用再生醫學的技術修復頜面部骨組織,恢復患者的口腔功能。

與普通人關係最大的頜面部骨組織修復,是種植牙所需要的骨組織基礎。蔣欣泉教授告訴記者,很多患者缺牙後要求做種植牙,但經過檢查發現,因為大量牙缺失,患者牙槽骨已經萎縮或者缺損,種牙的土壤沒了或者土壤厚度不夠,種植就無法實現。

還有一些特殊而且更為嚴重的情況是,由於腫瘤、外傷、先天性疾病,一些患者頜面部更大範圍的骨組織缺損,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容貌,還勢必累及咀嚼等口腔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針對患者的治療需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頜面部骨組織的修復。過去臨床上已經存在採用自體骨、異體骨或人工材料修復的技術,但這些技術至今還存在著損傷大、免疫原性和成骨能力不足等缺點。

「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的發展為頜面部骨組織形態及功能的恢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我們的課題組近年來在深入探索組織工程要素細胞、材料和因子優化/組合促進頜骨組織再生的機制基礎上,開展牙種植等口腔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獲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肯定。」

前面說到,再生醫學有很多「工具」可選,細胞是工具之一。在頜骨種子細胞的優選拓展方面,蔣欣泉教授課題組系統比較了骨髓和脂肪來源幹細胞在頜面部快速骨再生中的作用,發現骨髓細胞更具優勢。該研究在最權威的口腔醫學研究雜誌以封面論文發表,併入選加拿大醫藥研究資訊公司-環球醫藥發現(Global Medical Discovery)的關鍵科學文章(Key scientific article),這個研究對頜骨種子細胞的選擇及其臨床轉化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課題組探索了新鮮/凍存頜骨來源成骨細胞的生物學活性及在骨組織再生中的效果,成功用於牙槽嵴增高、上頜竇提升/牙種植功能重建。這些研究為再生醫學提供新的細胞來源選擇,開拓了組織工程再生醫學的新思路。

再生醫學的另一關鍵要素是成骨誘導因子。在成骨誘導因子探索方面,蔣欣泉教授團隊做出了很多創新的科研成果。「率先證明」「提出新概念」「首次發現」……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別登上了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等,相關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曾代表中國首次獲得國際牙科研究會著名的IADR/Hatton獎。

再生醫學的第三大要素是生物材料。蔣欣泉課題組開展微納結構/離子成分改性生物材料促進成骨、成血管的研究,並用於提高頜骨組織再生及牙種植骨結合能力。他們發現,微納結構和鈣矽鋅鍶等離子可以協同調控幹細胞黏附和成骨分化,並可促進體內的骨結合效果,該項研究入選了國際生物材料權威雜誌《生物醫學材料》(Biomaterials)2013年度圖片論文。

如果科研成果停留在紙上,那麼科研只完成了一半,為了儘快讓患者在新技術中受益,蔣欣泉課題組已經開展了很多臨床轉化實驗研究。「我們在頜骨節段性缺損模型上,將再生醫學與數字醫學結合進行個體化修復,製備具有特定內部孔道及外部形態的個體化頜骨支架材料,科研人員用這些材料修復大動物下頜骨大塊節段缺損,然後植入種植體,已經取得成功。」

用了十年的時間,蔣欣泉教授帶領的團隊以勤奮的工作和創新的思維,獲得了上面這些具有重要價值的研究成果,讓中國的口腔修復-再生醫學專業,站上世界舞臺。

成長之路,開拓從未止步

如今,蔣欣泉教授擔任眾多的重要學術職務,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多項國家級、上海市人才培養榮譽,捧回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不久前的8月16日,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正式揭曉,蔣欣泉教授團隊榮獲口腔醫學學科創新群體資助,這是上海交大醫學院繼臨床醫學學科(陳賽娟、寧光、房靜遠)、基礎醫學學科(陳國強)之後獲得的第5個創新群體項目。國家創新群體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研究團隊在研究領域的整體實力。

作為中青年醫學人才中的佼佼者,蔣欣泉教授在回望來路時,卻更多地表達了對時代和成長環境以及前輩和老師們的感激之情。

蔣欣泉告訴《新民周刊》,他成長在蘇州東山,中學時到了無錫。1989年,蔣欣泉以優異的成績被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錄取,5年後獲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資格,是這所大學口腔系第一批獲得保送資格的畢業生。可是,當時南京醫科大學口腔系碩士點還未獲批准,他面前擺著兩條路,要麼轉專業讀研究生,要麼先工作。

蔣欣泉喜歡口腔專業,不想改變專業方向,於是他選擇畢業分配到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為一名口腔科醫生。做臨床醫生的3年,蔣欣泉在與病人的接觸中,更多地對病人的痛苦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目睹患者飽受生理和心理雙重創傷時,他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

「 臨床醫生的經歷更讓我堅定了要繼續深造的想法,我希望在口腔醫學上有更多的突破,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3年後,蔣欣泉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被上海同濟大學口腔醫學專業錄取。2000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張志願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的學習平臺,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讀博期間,網際網路剛剛興起,蔣欣泉就與海外的口腔醫學專家通過郵件進行學術交流。他先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習,後來受加拿大艾伯塔大學邀請赴加拿大學習和交流,深入研究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2003年加拿大學習結束後,蔣欣泉兌現對張志願教授的承諾,準時回到上海參加畢業答辯,並留在九院開展口腔再生醫學的研究。

「最初張志願教授希望我做腫瘤方面的研究,口腔腫瘤是九院的傳統優勢。但我自己對再生醫學很有興趣,張志願教授也欣然讓我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發展方向,我非常感激他的支持和理解。當然腫瘤切除以後,也需要再生修復。」從彼時開始,蔣欣泉正式踏上了自己的臨床科研之路。

從一間80平方米的簡陋實驗室和一個技術員起步,蔣欣泉全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兼顧著為患者診療和科研兩個重任,承受著與妻子孩子分居兩地的辛苦,在學生宿舍一住就是11年,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

當初80平方米的實驗室,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口腔生物工程/再生醫學實驗室,這裡誕生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一次次刷新國外同行對中國口腔修復專業科研能力的認識。

蔣欣泉教授如今有很多的抬頭。他是主任醫師、交大特聘教授、博導;是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口腔醫學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修復科主任,上海口腔醫學先進技術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眾多的身份中,蔣欣泉說他最重要的身份有三個。

他是一名醫生,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修復科主任,他帶領著60位醫護技人員,每年接診一千多病例,他自己還堅持每周三個半天門診,保證能夠直接地服務病人。

他是科研人員,在高強度的臨床工作之外,他要負責口腔生物工程/再生醫學實驗室的大量課題研究任務。

他還是承擔著教學任務的老師,作為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系主任,他帶領團隊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自己還承擔三十多個學時的教學任務。從醫20餘年,蔣欣泉培養了17名碩士、15名博士、7名博士後。

對於繁重的工作,蔣欣泉沒有談辛苦,而是說:「從臨床中發現問題-把臨床問題帶進科學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可以應用的醫療技術,我的個人成長經歷,正好與轉化醫學的過程和要求契合,臨床與科研是不可分割又相輔相成,從臨床中發現問題,在科研中回答問題,才能推動學科的發展。」

因為專業上出色的成績,蔣欣泉教授帶領團隊提高了中國口腔修復專業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學術界積極地發出中國聲音。在他的帶動下,上海第九人民醫院與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合作納入了中加地區政府間合作協議;與美國塔夫茨大學的合作催生了絲蛋白領域的多項成果,合作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與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合作受到雪梨大學校董和校長的高度評價,蔣欣泉也被聘為雪梨大學(工程與信息技術學院)名譽教授,2017年,上海-雪梨聯合研究中心—生物工程與再生醫學聯合實驗室正式掛牌。

如果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那麼使命感和責任感,則是最好的鞭策者。現在,蔣欣泉教授正在傳承這一份熱愛和使命感。

記者採訪這天正值暑假,採訪中,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在辦公室門口向蔣欣泉教授打了個招呼。後來蔣教授告訴記者,這是他正在讀高中的兒子,幾乎每個暑假都到醫院當志願者。他說,希望孩子也能夠愛上醫生這個職業。

相關焦點

  • 九院口腔修復科蔣欣泉:牙齒缺損後,不要走兩個極端
    一年一度的「愛牙日」9月20日前夕,針對牙齒缺失後的修復問題,晨報記者專門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修復科主任、博士生導師蔣欣泉教授。晨報記者:剛剛有提到再生醫學與口腔修復的結合,能否再詳細介紹下?蔣欣泉教授:再生醫學利用先進材料、幹細胞及有助於促進組織修復的因子,可望獲得缺損組織生理性的再生,如頜面部的頜骨、牙齒等。21世紀是再生醫學的時代,我們的研究目標就是希望將再生醫學與口腔修復結合,來恢復患者的口腔功能。
  • 華西口腔專家研究給人類牙齒終生再生能力!
    4月21日,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田衛東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基於幹細胞的牙再生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人的一生中會有兩副牙齒,一副是乳牙,掉落之後,會長出第二副牙,恆牙。
  • Wired:美科學家找到牙齒再生之法
    據《連線》雜誌4月3日報導,也許,用不了多久,你家裡的孩子有齲齒,你便可以帶他找醫生進行牙齒再生,無需再用填充物塞滿蛀洞,這是因為材料學科學家已開始尋找適當的化學溶液用以重建壞牙。牙釉質和牙本質構成牙體最堅固的部分,它們將取代金或陶器填充物用於恢復牙齒的正常功能。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薩利·馬歇爾教授說:「我們期待著將來能提前發現腐爛牙齒,然後重新使其礦化。」馬歇爾教授在上周舉行的材料研究學會春季大會上向與會代表介紹了牙齒內部再造之法。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田衛東教授當選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
    近日,在舉行的第11次世界生物材料大會開幕式上,華西口腔醫學院田衛東教授當選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授予的「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FBSE, Fellow of Bio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牙齒缺失確會引發心臟病,缺牙時間長了口腔發生變化,就更難修復
    2019美國心臟病學會中東地區會議和阿聯心臟協會大會上,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介紹,研究發現非創傷性因素缺牙的成年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Hamad Mohammed Qabha博士表示:「臨床醫生應該提醒患者定期進行口腔保健,預防牙齒脫落,以期降低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如何進行口腔保健呢?
  • 誠嘉口腔醫生告訴你矯正牙齒的原理
    牙齒,你身體裡最堅硬的部分。這樣「頑強」的牙齒怎會被「細小」的鋼絲給左右搖擺,把位置弄得天翻地覆呢?答案是:口腔正畸利用的是一個「破壞與再生」的機制。細胞們可不敢放假,他們時刻勤勤懇懇地工作著。當合適的力量去移動牙齒時,受壓力側發生骨吸收,受張力側有新骨形成,從而使得牙齒完成重新定位。簡單的說就是我這裡拆,你那裡建,大家和諧共建美好家園。相對應的受到壓力側的會緩慢的被破壞,緩慢的被吸收。另外一側受到的牽拉又能使它們緩慢的重建和再生。這是力的作用,讓牙齒發生「生物性」的移動。牙齒受力→吸收加再生→牙齒移動原理懂了吧?是不是So easy!
  • 田建濤醫生籤約勁鬆口腔國際部,全職出任口腔全科主任
    近日,勁鬆口腔國際部再籤新醫,口腔全科領域的田建濤醫生正式籤約加盟,全職出任國際部全科主任醫師,並將擔綱國際部的口腔數位化修復、顯微根管治療等優勢特色項目。田建濤主任畢業於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從事口腔臨床工作十餘年,此前為勁鬆口腔望京分院的全科主任醫師,曾多次代表勁鬆口腔赴美國、義大利、日本等院校進行訪學及參加國際研討會。
  • 新橋口腔醫療總監王鋒榮獲第四屆牙沃斯論壇「全國人民口腔好醫生...
    11月28日由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標準與認證專業委員和中衛安(北京)認證中心指導、全國口腔保健標準化企業聯盟主辦;名醫看牙牙沃斯論壇、深圳茗醫口腔醫生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亞太區名醫看牙第四屆牙沃斯學術與經營管理論壇於在北京圓滿落幕。大會吸引了100餘家主流媒體關注報導,第四屆牙沃斯論壇再次掀起行業新風向。
  • 佛山美萊麻偉達口腔修復怎麼樣
    麻偉達醫生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三甲)第二門診部從事口腔醫學臨床工作多年。曾多次赴瑞士、日本留學深造,多次被邀請參加全國性的口腔技術研討會進行業務交流,並參與編寫了《開頜的診斷和臨床治療》發表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口腔器械展覽會暨學術研討會會刊上,並獲得集體二等獎,是目前國內深受業內肯定的精細化口腔診療技術新銳之一。 擅長項目: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尤其是色素牙矯治及傳統烤瓷牙失敗修復。
  • 第二屆新湘雅整形美容與修復再生國際會議長沙召開
    第二屆新湘雅整形美容與修復再生國際會議在長沙召開。紅網時刻5月27日訊(通訊員 羅志水)5月25日,第二屆新湘雅整形美容與修復再生國際會議在長沙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南大學、湖南省醫師協會、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主辦,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湖南省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皮膚健康管理分會承辦,湖南源品細胞生物有限公司協辦。
  • 牙齒矯正一定要拔牙嗎?口腔醫生:不一定
    每個人都想有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綻放動人的微笑。對於牙齒畸形的人來說,這更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現代社會,實現這一願望並非遙不可及,很多口腔正畸方法都能使人願望成真。
  • 成都修復醫生科普:牙齒什麼情況適合做牙貼面修復?
    現在的人們對於自身形象都是比較重視的,而牙齒的好看也影響著形象問題。隨著醫療技 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牙貼面技術修復牙齒外觀問題。那麼,這項技術主要能修復哪些牙齒問題?
  • 國際牙醫助力西部口腔種植年
    由中國西部口腔醫學協作組、四川省口腔醫學會、陝西省口腔醫學會、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和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主辦的西部口腔界頂級行業盛會——西部口腔展暨西部口腔種植大會於4月20日至23日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會堪稱中國西部口腔博覽會之最,世界多家著名口腔企業及國際牙醫均傾情加盟。
  • 朗聖潔ACTIMINS創新 改善國人牙齒口腔狀況
    針對以上易發的各類牙齒疾病,作為一個很好的載體,部分牙膏逐漸開始訴求其針對口腔健康保健的功效。如舒適達的抗敏感功效、雲南白藥的防牙齦出血功效等。2012年6月,北京某公司在中國國際(北京)口腔設備材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上推出兩款新穎的牙膏——「朗聖潔」固齒牙膏和「卡芭兔」無氟抗齲兒童牙膏。
  • 貝爾國際口腔入駐中原
    美學種植牙  美學矯正及美容貼面的口腔大腕來了  10月5日,國際品牌貝爾國際口腔落戶鄭州,位於中州大道與航海路交叉口西北角大商超市北門對面開業當天,貝爾(中國)醫療集團、韓國奧齒泰亞洲區副總裁Chief Kyo,Sung、西諾德醫療集團上海辦事處客戶總監Niels Plate先生出席了本次慶典。據悉,鄭州貝爾國際口腔開展以美學種植牙、牙齒美學修復、牙齒美學矯正為主的口腔醫療服務,開設有口腔內科、口腔外科、種植科、口腔美容科、正畸科、兒童牙科、口腔預防保健科等科室,並擁有多名國際、國內知名專家。
  • 當材料科學遇到幹細胞,牙齒再生或夢想成真
    編輯:小明月來源:幹細胞者說近日,看到一則新聞,"牙齒再生有戲?科研人員有了新發現?",那到底是怎麼一項技術呢?   原來是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口腔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牽頭完成的「基於幹細胞的牙再生研究」,希望通過幹細胞來讓牙齒再生。
  • 牙齒有縫隙怎麼修復
    核心提示:牙齒出現細縫說明牙齒已經出現口腔問題了,一般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採取治療,那麼牙齒出現細縫時一般需要怎麼修復呢?關於此問題還請【天津市中諾口腔醫院】中的專業醫生進行詳細溝通。   牙齒出現細縫說明牙齒已經出現口腔問題了,一般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採取治療,那麼牙齒出現細縫時一般需要怎麼修復呢?關於此問題還請【天津市中諾口腔醫院】中的專業醫生進行詳細溝通。   牙齒有縫隙怎麼修復?
  • 安烤瓷牙需犧牲健康牙齒 醫生:傷害不可逆
    醫學指導 廣州醫學院口腔醫院口腔修復、種植科主任郭呂華  「患者牙齒缺損需要修復,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我們首先讓病人選擇種植牙,不行的話建議用活動假牙,兩者方法都不接受的情況下才讓病人選擇烤瓷牙,而且還要和病人籤訂知情同意書。」
  • 優益佳口腔許真榮獲第四屆牙沃斯論壇「全國人民口腔好醫生」獎項
    大會吸引了100餘家主流媒體關注報導,第四屆牙沃斯論壇再次掀起行業新風向。  本屆論壇進行了「全國人民口腔好醫生」評選頒獎,並由武警衛生部原部長李深、國際衛生計生委副巡視員齊平江廳長、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標準與認證專業委員副秘書長、全國口腔保健標準化企業聯盟辦公室主任賈萌
  • 牙齒可以「再生」 補牙的時代將終結
    2014全國口腔生物醫學學術年會召開中    口腔醫學是什麼?小時候印象中的口腔醫學就是「補牙齒」。如今,隨著口腔醫學技術的發展,從幼時的牙齒矯正到成年的牙齒美容,口腔醫學已經悄悄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今天,口腔醫學專家再次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牙齒可以「再生」啦!    10月25日,全國口腔生物醫學學術年會暨「西湖國際」口腔醫學高峰論壇在杭州召開。2012年,全國口腔生物醫學年會首次召開,本次會議是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