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楷篁,文學院2016級中文基地班班長,山東大學學生會辦公室主任。兼修文學、金融學雙學位,綜合成績名列前矛,連續獲得2017、2018年度「山東大學優秀學生二等獎學金」。在2018年團中央組織的社會實踐全國評優中,他帶隊調研的項目獲得兩項國家級榮譽;他本人入選「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強國一代新青年」。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治理社會實踐造假要下一盤大棋》被人民網、新華網等數十家媒體轉載,影響廣泛,成為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材料。從國家到省、校近三十項榮譽的背後,是他自立自強的故事。
兼修文學與金融雙學位、連續兩年獲得獎學金……這些優異成績的背後,是何楷篁持續不斷的努力。他說:「我沒有假期。」因為兼修雙學位,每天上課8小時的周末,甚至比平常更加繁忙。老師對專業劃分「專而不廣」的感慨曾深深觸動了他,為了成為「T字型人才」,他不滿足於本專業的學習,而更希望以廣闊的視野全面發展自己,了解社會百態。
選擇意味著承擔。他說,「時間上其實困難很大。」兩個專業、各種工作都曾令他壓力倍增。但在被問到如何堅持下去的時候,他卻笑著說:「其實並不用想太多。」他用他所欽佩的偉人鄧小平在長徵中的話告訴我們:「跟著走就行了。」就是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跟著走」,讓他直面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並將其一點一點克服。「很多艱難的任務,一直跟著大部隊就解決了,走著走著就跟上了,別想太多,你就去做,做著做著四年就學完了……可能就是這種捨不得撤退的感覺一直支撐著我吧。」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上,縱然槍林彈雨,危險重重,他始終是那個不願意放下槍、捨不得撤退的戰士。跟著自己的節奏,緊追時間的腳步,慢慢的,那些曾經難熬的日子就過去了,越到後來,他越能在學習中發現樂趣,「老師講過的知識總能在我的實踐中得到印證,這是一種很強的激勵。」那段不懈奮鬥的日子,終究成為了他金燦燦的勳章。
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是在貴州武警邊防,那個時候的何楷篁剛剛結束了中考。最開始投身社會實踐是由於家人希望他在看書之餘能夠躬身實踐、增加閱歷、增強體魄。「讀了這麼久的書,想試試另一種生活。」抱著這樣的想法,他欣然答應了,這一答應,就讓他再也沒有停下腳步。從那之後,幾乎每年的暑假,何楷篁都會拿出一個月的時間去做社會實踐。
「到底是不是那個樣子,我想去了解。」13年,當「村幹部」變成了一種汙名化詞語的時候,何楷篁決心成為一名村幹部助理,親眼去看看農村的樣子。15年,當「城管」處在風口浪尖時,他又穿上制服,踏上街道執法的道路。他看到了和之前所想的、聽到的不一樣的村幹部和城管。一個村子、一條街道,有限的平臺,一幹就是整整一輩子;微薄的工資、不大的權力,卻肩負責任,聯繫著一方百姓民生;奔赴在社會治理第一線的他們並不壞,其實更有苦衷,「他們也需要關注,他們也需要理解」。不僅僅是親眼去看,何楷篁也切實為改變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立足山大,服務山東」,今年,新舊動能轉換吸引了他的目光,社會改革的艱難久久困擾著他:發展和陣痛並存。百姓怎麼應對?企業怎樣轉型?政府怎麼服務?決策者怎樣在左右為難中勇敢地帶領當地百姓突破重圍,踏上願景中的幸福之路?哪一個都是徹頭徹尾的難題。為此,他決心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為這一切做點什麼。在淄博調研的過程中,他們每天六點起床,奔赴近40家機關和企業座談採訪、攝影拍照、整理材料,一直忙到深夜十二點多才能休息。在近乎連軸轉的20天裡,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盡全力地體悟著、理解著、追尋著。談到前前後後四個多月的日子,他說「很辛苦,但收穫也很多……我相信誰都有那麼一種情懷,誰不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社會呢?」而調研報告最終呈遞地方政府並得到認可,或將改變上百萬人的生活,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慰勞。何楷篁表示,為了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自己會盡己所能,在社會實踐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當被問到參加社會實踐的收穫時,除了增長見識,何楷篁感慨最深的,是社會實踐作為一個服務社會的機遇和平臺,給了自己一個讓別人的生活發生些許改變的可能。他做村幹部助理的日子正直當地「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生態文明村」的最後攻堅階段,和其他村幹部一起架過路燈、修過管子、搬過磚、淋過雨的他說:「那一個月裡的一切,都有著我的汗水。」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他甘願做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在社會發展中站好自己的一班崗,珍惜這些為社會、為他人付出的機會,以期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心力。
他實踐著,也在思考著。一路走來,固然有成功完成任務的喜悅,更有問津無路的痛苦,和冷臉相待的心酸。「社會實踐敷衍了事,過在學生,也錯在社會……我們不是不想去幹,而是缺少機會和平臺。」他希望能向社會發出大學生的聲音和訴求。為此,他寫下《治理社會實踐造假要下一盤大棋》,最終發表在8月16日《中國青年報》第二版上,一時間被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等數十家權威媒體轉載,在全國範圍產生了廣泛影響。不僅有其他評論家發文應和,最近還成為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申論時事熱點材料 ,要求考生綜合分析、提出對策。對於這一切,他說:「我沒想到,別說發出來,在投稿的時候,我連真名都不敢用。」但是,他為大學生向社會作出的呼籲,最終引起全社會廣泛的重視和認同,推動國家和社會去為此做出改變。
對於何楷篁來說,他的志願服務生涯,其實要從零八年講起。零八年奧運會他和其他小學同學一起在鳥巢做志願者,「人小時候的一些事情,會影響一輩子的價值選擇。儘管當時作為一名兒童志願者的我,還不是很清楚奧運會究竟意味著什麼,但當站在鳥巢裡面,那種付出被世界各國觀眾認可的感覺,我覺得會永遠刻在我的心頭。」
他曾經在敬老院做過志願活動,但不同於很多同學短期看望老人的志願服務,何楷篁在裡面做了近一個月的義工,向專門的工作人員取經,為每一位老人製作《忌口統計表》,協助組織8次文藝表演,並親自組織策劃「智力運動會」,幫助老人活躍思維,為130位老人帶來了歡樂。他還去過西藏支教,「房子從油菜花裡鑽出來,再埋沒在油菜花裡」,他依舊記得那個長滿油菜花的金色山谷。但令他惆悵的是,「那些孩子就好像被這片油菜花永遠地隔絕在了那裡,他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更沒有想過要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在那次支教活動中,何楷篁給西藏的小同學們講的是地理課,他儘可能多的把外面的世界帶給孩子們,讓他們知道在那片油菜花外還有另外一種生活,還有更廣闊的夢想。
正是一直以來的志願活動中的點點滴滴,推動著何楷篁不斷地做下去,希望自己能夠幫到別人,希望自己能夠為大家做點事,付出真情,收穫感動。
身為班長,何楷篁總能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的使命感。他說,「讓這個班級變得更好是我應該做的事情。」花費自己2000元的獎學金為班級每個同學專門挑選不同的新年禮物,在他看來不過是對班級同學理所應當的回報,「是大家給了我平臺和機會,我才有去付出、去服務的可能,換句話說,我得到的一切其實都是大家給我的,是大家讓我變得越來越好,我只是盡我所能把大家給我的還給大家而已。」其實遠遠不止新年禮物,何楷篁說,他們還組織過很多班級活動,比如班級晚會、集體植樹、讀書會、出遊等等,每一次活動的舉辦背後都需要班委們耗費巨大的心血,但是只要同學滿意、有所收穫,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有意義的。「給我一個微笑就夠了」,如薄酒一般,似柔風一縷。在何楷篁的眼中,同學們的微笑是一份信任與肯定,更是一份責任與擔當,那是最真摯的宣言。
「男兒心如劍,只為天下舞。」青雲之志,少年雄心,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何楷篁始終厚植於學,力求於實;腳踏實地,穩重務實,他堅持以自己的態度挑戰不可能。用雙腳丈量土地,用行動貼近生活,他嘗試用真摯的情懷改變世界。「海闊任魚越,天高任鳥飛。」相信等待何楷篁的永遠是更大的舞臺,他收穫的也將是一個更加卓越的自己。
文 | 毛秀慧 葉文馨 姜珊
圖 | 何楷篁
封面圖 | 楊小弨
編輯 | 尚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