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房間的書柜上有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土灰色的封皮、略厚重的外表、輕微泛黃的紙張都顯示它的年齡。與其他書擺放在一起,的確讓人感到它有些與眾不同,仿佛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屬於它的故事。
翻開這本《現代漢語詞典》,在前言部分就告訴我們它的來歷: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為貫徹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由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寫的中型現代漢語詞典,從1956年就開始收集資料,1959年底完成初稿,1960年開始廣泛徵求意見,中間經多次修訂,也經歷許多困難,特別是「四人幫」的嚴重幹擾和破壞,直至1977年底才全部完成修訂工作,終於在197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一本詞典的編寫竟然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我仿佛看到編寫者們為了一個注釋查閱無數資料,為了一個條目而反覆推敲,為了一個準確的表達而熱烈討論……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無數人嘔心瀝血才有了這本來之不易的詞典。
父親告訴我,家中的這本《現代漢語詞典》與他同齡,是1978年爺爺參加寧波市黨史知識競賽獲得的獎品。的確,這本詞典的最後一頁顯示,它是1978年12月第1版、印數:202000冊、共1567頁、定價:5.80元。父親還告訴我,爺爺出生在1946年,不久以後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但爺爺讀書的時候,家裡還買不起一本字典,爺爺只能在課堂上一邊認真地聽老師的講解,一邊快速地記錄著;抽空去市中心的新華書店看看書、翻翻字典。
1978年,爺爺因參賽獲獎才得到這本珍貴的詞典。它曾是爺爺年輕時代讀書看報的工具書;後來陪伴著父親完成了從小學到研究生的學業;如今又成為我書櫃中使用最頻繁的書籍。這本詞典雖然外表略顯陳舊,但卻一頁未破、一頁未脫落,其中還夾著一些爺爺和父親當年使用時留下的剪報資料,我仿佛看到了爺爺和父親當年使用這本詞典時的場景……我輕輕地翻開一張泛黃的紙頁,只見一個個鉛字依舊清晰可見,它們仿佛在精神抖擻地等候著你的檢閱,又仿佛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師正在傳道授業解惑……
今年暑假,父親給我買了一本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作為生日禮物。這是《現代漢語詞典》的第七版,而且是精裝版的,鮮紅的封面展現了它的全新面貌。新版本是1978年正式出版以來經過多次修訂的最新成果,增收了近幾年湧現的新詞語400多條,增補新義近100項,對700多條詞語的釋義、舉例做了修訂,總頁數也增加到了1800頁。
我想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新時代。想想新中國建立之初,《現代漢語詞典》的編寫,要從無到有、克服重重困難才得以完成出版。當時,父輩們買一本五、六塊錢的詞典都是奢望。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手中不僅有各種最新版的成語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語詞典……而今進入信息化時代,各種詞典更是推出了網頁版和手機APP,讓我們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翻閱笨重的紙質書又能輕鬆找到查閱到需要的信息。
小小一本詞典見證了新中國七十年的風雨歷程、七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七十年的偉大巨變已經在父輩們的奮鬥中書寫,新中國未來更絢爛的篇章更應由我們來續寫!
●點評
一本小詞典,濃縮了學者們的智慧和心血,寄託了祖父的青春和奮鬥,體現了父輩對後代的期望和關愛,當然也見證了社會的巨大變化。本文儘管篇幅不長,但是我們發覺用了20多個數字,這些數字的運用,增強了歷史的真實感和厚重感,也體現了詞典本身信息的完善和發展。
寧波市名師、寧波教育局教研室毛剛飛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