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康復中心為下肢高肌張力患者進行肉毒素注射,緩解患者的高級張力狀態。
2020年2月正在家中幹家務的劉先生突發「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急行「右側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硬腦膜修補術」,經過4個月的治療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留下一個難題困擾著劉先生及其家人,那就是劉先生的四肢肌張力越來越高,尤其是下肢越來越硬,雙下肢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腿不能伸開,雙側肩關節被動活動時疼痛,不能獨坐,劉先生既不能站,也不能坐,翻身也很困難,只能平躺在床上,這種情況對他來說非常痛苦。
家人帶著劉先生來到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康復中心求治。李佩春主任接診後詳查患者發現: 患者長期臥床,缺乏肢體功能鍛鍊,導致患者雙側下肢外展受限,膝關節處於屈膝痙攣合併攣縮狀態,清理大小便都十分困難,並且患者痙攣後疼痛明顯,稍微活動肢體即大哭大叫。
李佩春主任認為劉先生是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的適應症患者,但鑑於患者既往病史複雜,又長期臥床、身體非常虛弱,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本身存在一定的風險,李佩春主任非常謹慎的制定了治療方案,充分評估患者痙攣肌肉,選擇雙側大收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進行注射,大收肌選擇兩個點,每點40單位,股二頭肌選擇兩個點,每點30單位,半腱肌及半膜肌各30單位,單側下肢共注射200單位,雙下肢共注射400單位。注射過程中及注射後患者無不良反應發生。
注射後10分鐘劉先生雙下肢肌張力明顯下降,可在床上伸膝、伸髖,並可在家人輔助下床邊坐起,3天後治療效果更佳。下一步將給予劉先生佩戴下肢矯形器,輔助下持續牽伸治療糾正肌腱攣縮,並進行坐位平衡、站立訓練、運動治療等綜合康復治療,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
肉毒素降低肌張力
肌張力增高是腦卒中患者在恢復期的常見表現,延緩患者的康復進程,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方法有口服藥物、A型肉毒素局部肌肉注射、物理治療,嚴重者可進行手術等。但臨床上存在口服藥副作用大,物理治療見效慢等缺點。A型肉毒素的應用逐漸擴展到臨床康復中。
肉毒素注射後療效
根據低頻電刺激儀器確定肌肉運動點,即為肌肉注射點。注射過程不需要麻醉,也可直接注射到相關肌肉,不需要尋找神經幹。方便快捷,患者見效快,不影響康復進程。
注意事項
1、注射後3-5天左右達到理想效果。
2、不同藥廠的肉毒素效價有所不同,注射前應注意。
3、注射後鼓勵患者進行肌肉收縮運動,促進藥物吸收和內化。
4、積極配合後期的肌肉牽伸及功能鍛鍊。
肉毒素在康復中的應用
肉毒素在臨床上常用於緩解局部痙攣,其適應症如下:腦卒中、腦外傷、多發性硬化、脊髓損傷、兒童腦癱後的肢體痙攣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