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劉伯溫是南宋名將劉光世的後人,劉光世與韓世忠、嶽飛、張俊合稱為南宋中興四將。劉伯溫精通天文、兵法、數理,他運籌帷幄,輔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劉伯溫在民間享有極高聲譽,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之說。讓人稱奇的是,明朝建立後,別人都在爭功論賞,而劉伯溫卻辭官歸鄉、隱居田園。
劉伯溫出生於1311年,他自幼稟賦異常、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年輕的劉伯溫考中進士,擔任元朝江西省高安縣的縣丞。他剛正不阿、廉潔公正,但元朝腐敗,劉伯溫無力扭轉,後來棄官歸鄉。
1359年,朱元璋攻下浙東後,聽說劉伯溫的名聲,便派人去請劉伯溫前來輔佐。劉伯溫來南京見到朱元璋時,陳時務十八策,深得朱元璋器重,成為重要的謀臣。劉伯溫分析當時局勢,建議朱元璋先攻打盤踞九江的陳友諒,再對付長江下遊的張士誠。
劉伯溫畫像
還沒等朱元璋動手,陳友諒率大軍先攻取太平、採石,兵鋒直指南京。劉伯溫建議朱元璋誘敵深入,在龍灣設伏,擊敗陳友諒大軍。隨後,劉伯溫又建議朱元璋攻取江州,直搗陳友諒的基地,陳友諒頓時慌了手腳,帶領殘兵敗將遠逃武昌。在之後的「鄱陽湖之戰」中,劉伯溫助朱元璋徹底殲滅陳友諒大軍。
明朝建立後,劉伯溫與李善長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但他們兩人之間有嫌隙,劉伯溫遂告老還鄉。之後,朱元璋多次召見劉伯溫詢問政務,劉伯溫直言相告,朱元璋曾想讓劉伯溫擔任丞相,被他婉言謝絕。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劉伯溫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1375年,65歲的劉伯溫在家鄉去世。
南京明孝陵劉伯溫雕像(左二)
劉伯溫子孫世襲誠意伯
劉伯溫有兩子,分別是長子劉璉和次子劉璟。劉璉入仕後,出任江西布政司右參政,被胡惟庸黨羽所脅迫,墮井而亡。劉璟學識淵博,朱元璋曾多次召見。1390年,明太祖有意讓劉璟襲爵,他推讓給侄子劉廌襲爵,明太祖又委任他為谷王府左長史。燕王朱棣擊敗建文帝後,下旨召見劉璟,劉璟稱病不去。後來,劉璟被抓到京師,他見到明成祖朱棣後,還稱「殿下」,不肯稱「陛下」,遂被投入監獄,後來在獄中自縊。
明成祖朱棣形象
第二任誠意伯劉廌於1390年襲爵後,又被封為正一品的特進光祿大夫。他無心仕途,第二年以奉親守孝為由辭官回鄉,隨後幾代隱居故裡。1452年,劉廌玄孫劉祿被景泰帝任命為世襲五經博士,從此,劉氏家族又步入仕途。1532年,劉祿之孫劉瑜被嘉靖帝封為誠意伯,恢復其家族的世襲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