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誠意伯世系表:「神機妙算」劉伯溫知進退,其子孫世襲誠意伯

2021-01-13 騰訊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劉伯溫是南宋名將劉光世的後人,劉光世與韓世忠、嶽飛、張俊合稱為南宋中興四將。劉伯溫精通天文、兵法、數理,他運籌帷幄,輔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劉伯溫在民間享有極高聲譽,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之說。讓人稱奇的是,明朝建立後,別人都在爭功論賞,而劉伯溫卻辭官歸鄉、隱居田園。

劉伯溫出生於1311年,他自幼稟賦異常、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年輕的劉伯溫考中進士,擔任元朝江西省高安縣的縣丞。他剛正不阿、廉潔公正,但元朝腐敗,劉伯溫無力扭轉,後來棄官歸鄉。

1359年,朱元璋攻下浙東後,聽說劉伯溫的名聲,便派人去請劉伯溫前來輔佐。劉伯溫來南京見到朱元璋時,陳時務十八策,深得朱元璋器重,成為重要的謀臣。劉伯溫分析當時局勢,建議朱元璋先攻打盤踞九江的陳友諒,再對付長江下遊的張士誠。

劉伯溫畫像

還沒等朱元璋動手,陳友諒率大軍先攻取太平、採石,兵鋒直指南京。劉伯溫建議朱元璋誘敵深入,在龍灣設伏,擊敗陳友諒大軍。隨後,劉伯溫又建議朱元璋攻取江州,直搗陳友諒的基地,陳友諒頓時慌了手腳,帶領殘兵敗將遠逃武昌。在之後的「鄱陽湖之戰」中,劉伯溫助朱元璋徹底殲滅陳友諒大軍。

明朝建立後,劉伯溫與李善長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但他們兩人之間有嫌隙,劉伯溫遂告老還鄉。之後,朱元璋多次召見劉伯溫詢問政務,劉伯溫直言相告,朱元璋曾想讓劉伯溫擔任丞相,被他婉言謝絕。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劉伯溫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1375年,65歲的劉伯溫在家鄉去世。

南京明孝陵劉伯溫雕像(左二)

劉伯溫子孫世襲誠意伯

劉伯溫有兩子,分別是長子劉璉和次子劉璟。劉璉入仕後,出任江西布政司右參政,被胡惟庸黨羽所脅迫,墮井而亡。劉璟學識淵博,朱元璋曾多次召見。1390年,明太祖有意讓劉璟襲爵,他推讓給侄子劉廌襲爵,明太祖又委任他為谷王府左長史。燕王朱棣擊敗建文帝後,下旨召見劉璟,劉璟稱病不去。後來,劉璟被抓到京師,他見到明成祖朱棣後,還稱「殿下」,不肯稱「陛下」,遂被投入監獄,後來在獄中自縊。

明成祖朱棣形象

第二任誠意伯劉廌於1390年襲爵後,又被封為正一品的特進光祿大夫。他無心仕途,第二年以奉親守孝為由辭官回鄉,隨後幾代隱居故裡。1452年,劉廌玄孫劉祿被景泰帝任命為世襲五經博士,從此,劉氏家族又步入仕途。1532年,劉祿之孫劉瑜被嘉靖帝封為誠意伯,恢復其家族的世襲爵位。

相關焦點

  • 劉伯溫臨死前略施一計,朱元璋子孫百年無人解,最終被一農民識破
    明朝成立以後,劉伯溫將自己的軍事思想和排兵布陣總結寫成《百戰奇謀》的兵書。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18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
  • 劉伯溫為何只被封為誠意伯?位列第105位,他和李善長差距在哪
    劉伯溫常常被人拿來跟李善長相比較,其實這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兩個人不是一個檔次的人,李善長是明朝第一任丞相,被封為韓國公,可謂是位極人臣。而劉伯溫只被封了個誠意伯,爵位排名第105位。在官職上也不如丞相,只是一個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是一個正三品的副職,權力極為有限。
  • 明朝文官是不能封為公侯的,最高爵位只能是伯爵!
    在明朝的277年裡,文臣封有爵位的一共才有九人,封為公爵的只有一人,其餘八人都是伯爵。圖片來自網絡韓國公李善長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蕭何,在朱元璋起事初期就跟隨著他,雖然讀書不多,但計謀百出,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殊勳,因此,朱元璋把其奉為自己的蕭何。明朝建立不久,李善長就被封為韓國公,俸祿四千石,立有鐵券世襲罔替,並且免本人兩死,免其兒子一死。
  • 劉伯溫為何不能做宰相?朱元璋為何只封他誠意伯?李善長笑得太早
    導語:劉伯溫堪稱幫助朱元璋建國的第一軍師,也是公認的聰明人,幫助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可是為什麼劉伯溫偏偏做不成大明王朝的宰相呢?不管宰相做不成,就連爵位,劉伯溫都是比較低的,連個侯爵都混不到,朱元璋只給了他一個誠意伯。
  • 前有諸葛亮,後有劉伯溫,燒餅歌預言揭秘,神機妙算劉伯溫之死
    導讀:明朝第一開國文臣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了大明江山。在中國民間劉伯溫是一位神人,傳說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力,民間故事裡的劉伯溫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稱諸葛武侯在世,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伯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關於劉伯溫的相貌,《明史》上說他----「虯髯,貌修偉,慷慨有大節」。
  • 朱元璋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為何只封誠意伯,而沒封侯呢?
    唐太宗稱讚張九齡、曹操讚揚荀彧,再到朱元璋誇讚劉伯溫……但是得到相同評價的幾個人他們得到的結果卻大不相同!其中劉伯溫作為朱元璋定鼎江山最重要的謀士,卻只得了個誠意伯,這是為什麼呢?理由有三!1.打壓劉伯溫,朱元璋的帝王平衡術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論功行賞,其中包含李善長、常遇春、徐達等封公爵6人,其餘封賞28人。
  •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此外,劉伯溫還建議朱元璋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民心,並參與制定朱元璋的滅元方略,為大明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劉伯溫投奔朱元璋後,除了做了八謀臣,吳元年(1367年)以後,又先後任職太史令,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及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爵為誠意伯。那麼,這些官職與爵位,都是幹什麼的,相當現在什麼級別呢?
  • 一則關於劉基與誠意伯世家的重要記載
    案《明史·功臣世表》,孔昭,劉基十三世孫,天啟三年襲封誠意伯。是書因基所撰《在齊餘政》為之注釋。」這是一則關於劉基與誠意伯世家的重要記載,但一直無人注意,周群先生《劉基評傳》有《文集版本與著作稽考》專章,但是未提及此書,今略作考訂。
  • 劉伯溫獻《天文書》: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何沒傳授給子嗣?
    劉伯溫不將天文術數傳給後世子孫,其目的是為了避禍。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抵家,疾篤,以《天文書》授子璉曰:「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真實的劉伯溫劉伯溫自幼天資過人,讀書黙誦兩遍即可背誦如流。23歲時,劉伯溫就已經進士及第,三年後,劉伯溫被任命為高安縣丞。生性耿直又嫉惡如仇的劉伯溫在高安的五年中,屢次得罪地方豪紳列強,所幸江蘇行省大臣素知劉伯溫的為人,他才免於被害。
  • 朱元璋稱劉伯溫吾之子房,然張良功成身退,劉伯溫為何不效仿?
    朱元璋的心腹大臣劉伯溫為大家所熟知,其實劉伯溫原名劉基,字伯溫。劉伯溫在元朝年間考中進士,被元朝封官八品縣丞,因見不得元朝腐敗昏庸、官商勾結,劉伯溫憤而辭官。直到137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看中,成為謀士。
  • 清朝大將要拆劉伯溫廟,廟牆露出兩樣東西,嚇得大將慌忙離開
    劉伯溫是明朝初年的一代奇人,劉伯溫波瀾起伏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很多的佳話,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幾則和劉伯溫有關的趣聞軼事,讓大家藉此來了解劉伯溫高超的智慧。話說劉伯溫臨死前,在故鄉青田縣的大聖祠中刻下了兩句話,這兩句話的內容是這樣的:「日出正當寅,大聖頭裡出黃金」,劉伯溫解釋說,這兩句話是一個謎面,誰要是能猜透這兩句話的內容,就可以獲得一筆黃金,成為大富翁。
  • 運籌帷幄諸葛亮,神機妙算劉伯溫,他們的本領都是從哪裡來的?
    關於謀士立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這句話裡涉及兩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一個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另一個就是明代的劉伯溫。這兩個人都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而著稱,在民間有很高的美譽度。
  • 劉伯溫親手設計的村莊,死後怪事不斷
    中國歷史上,凡是帝王成就霸業,都離不開一位能夠出謀劃策,神機妙算的謀士。從商周時期的姜子牙,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們雖然沒有上陣殺敵,但卻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除去上述這兩位,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也可以稱得「神機妙算」。
  • 1938年申報說劉伯溫預言到了抗日戰爭,這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有一些有名的神機妙算的人,比如諸葛亮借東風,袁天罡留下推背圖算出大唐國運,而離我們最近的一位,有能掐會算之名的就是劉伯溫,他輔佐明太祖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在後世留下了很多傳奇的故事,當然大部分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
  • 朱元璋刁難劉伯溫,明朝國運多少年,劉伯溫回答萬曆
    明朝的毀滅就是因為崇禎皇帝。比起歷史上的其他皇帝,崇禎皇帝的一生不算是個暴君,反而是因為他太軟弱了,加上時運不濟,這才造成了大明朝的氣數已盡。不過開國的時候,朱元璋可是認為自己的朝代千秋萬世,還特地找人去砍掉天底下所有龍脈杜絕了一切可能的因素。這個皇帝的一生中雖然評價並非完美,可是他卻是一個出色的祖宗,出色的父親和出色的祖父。
  • 劉伯溫600年前留下《金陵塔碑文》,沒想到預測第一句是蔣介石
    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 滿腹經綸的劉伯溫為何給《靈棋經》寫註解,而且是他唯一的注書?
    ——劉伯溫《絕句》歷史上的文武兼修的全才不多,劉伯溫是其中突出的一個。不僅軍事謀略超群,經世安邦才能了得,文學方面的天賦在歷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有人這樣評價他:「際會風雲,平定海宇,既闢一代之規模,又闡一代之文章,蓋誠意伯劉公一人而已矣。
  • 劉伯溫一句話,朱元璋義子當了雲南王,300多年後,成明朝救命符
    劉伯溫一句話,朱元璋義子當了雲南王,300多年後,成明朝救命符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雖然在歷史上,朱元璋毀譽參半,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此人相當會籠絡人心,在打天下的過程之中,率領了大批的開國朝臣,每一個都相當有能力,而劉伯溫,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
  • 馬皇后送來2個棗1個梨,劉伯溫立刻告老還鄉,有何深層含義?
    若論朱元璋手下最強的謀士,那就非劉伯溫莫屬了。劉伯溫在民間的地位很高,甚至蓋過了諸葛孔明,一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就足以說明一切。甚至連朱元璋本人,在爭奪天下期間都尊稱他為「老先生」。其實論年紀,劉伯溫跟朱元璋的年齡差距也沒有太過懸殊,僅僅17歲而已。
  • 劉伯溫快成神了,被逼之下說了四個字預示明朝滅亡,結果字字靈驗
    劉基,字伯溫,明朝著名謀士,同時,還是朱元璋手下的重臣。他精於謀略,睿智多謀,在大明王朝的建立中,劉伯溫可謂是居功至偉。在後世人心中,劉伯溫是一個能與諸葛亮相媲美的人。二者有著太多的相似點,如:共同輔佐明主建立大業,同時又皆為傳奇人物,不僅能知天下事,更是能掐會算精準預言未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