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成語與中華民族精神

2020-12-14 騰訊網

[摘要]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找答案。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對後世影響持久深刻。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當繼續發揮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的「自強不息」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作為一種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精神動力。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自強不息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拼搏進取、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力量源泉。

《周易》成語中,從不同方面強調這種進取精神的還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恆」、「革故鼎新」等。勤勞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個表現。中華民族素以「刻苦耐勞著稱於世」(《毛澤東選集·第二卷》586頁)。盤古開天闢地、神農遍嘗百草、虞舜勤勞躬耕等古代的神話、傳說,就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品格。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勤勞,就不會創造出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由《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一語而濃縮成的「朝乾夕惕」這條成語,就是強調勤勉謹慎的。

「持之以恆」這條成語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這也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的一個重要表現。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面對各種坎坷磨難,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民族進步和發展的追求。可以說,正是這種「持之以恆」的品格,才使中華民族始終保持了頑強的生命力。

《周易·雜》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記載,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革故鼎新」這個成語。這是對中華民族除舊布新發展觀念的準確概括,它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的又一重要內容,是我們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二)「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寬容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語出《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的「厚德載物」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周易》成語中,提倡這種寬容精神的還有「殊途同歸」。《周易·繫辭下》有「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的記載,後形成了「殊途同歸」這個成語。現在我們使用這條成語,一般是指「走不同的道路而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相同的結果」,但其語源卻是提倡不同派別、不同類型的思想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從而在共同的目標下實現有機的融合,實際表現的是寬容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即強烈的兼容意識。

(三)「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

中華民族一向對團結統一有著深刻的認識,自古就有「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的思想,認為只要內部和諧團結,上下齊心合力, 力量就會增大,就能無往而不勝。《周易·繫辭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之語,這段話後來形成了兩條成語:一條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說兩個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好像鋒利的刀劍能斬斷銅鐵;一條是「金蘭之友」,用來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兩條成語均是強調團結的力量。

(四)「信及豚魚」的誠信精神

「誠信」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其內涵就是「誠實守信」。中華民族是崇尚誠信的民族,在求生存、求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視誠信為做人、立業和處世之本。《周易·乾》中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修辭立誠」這條成語,就是告誡人們要注重文化教養,做到立身誠實。《周易》成語中突出表現「誠信」內容的還有兩條:一條是由《周易·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一語提取出來的「信及豚魚」,意思是對小豬和魚這樣微賤的東西也講信用,形容非常講信用;另一條是由《周易·乾》中的「閑邪存其誠」一語濃縮而成的「閑邪存誠」,意思是防範邪惡,存其真誠。

(五)「卑以自牧」的謙虛精神

「謙虛」是中華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一,《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謙卦」,便是專門論述人應該具備謙虛美德的,其卦辭「謙:亨,君子有終」,則表明謙道美善可行。《周易》成語中涉及到謙虛美德的主要有「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謙尊而光」、「大而能謙」等。

《周易·謙》中有「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的記載,後形成了「謙謙君子」和「卑以自牧」這兩條成語。「謙謙君子」當初是指非常謙虛、非常有修養的人。後來語義發生了變化,才用來指那些故作謙虛而實際虛偽的人。「卑以自牧」則是要求保持謙虛的態度,提高自身的修養。

「謙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謙》。《周易·謙》云:「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穎達疏:「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謙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謙虛而更顯示其美德。

出自《周易·序》「有大者,不可以盈,有大而能謙必豫」一語中的「大而能謙」這條成語,後用來指既有一定的知識、名望、地位或財產等,又能夠謙虛待人的人。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在《周易》成語中均有著生動的表現,《周易》成語在傳承中華民族精神方面有著傑出的貢獻。研究《周易》成語所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群經之首:《周易》成語與中華民族精神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當繼續發揮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 《周易》成語裡的華夏精神,對後世影響深刻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據統計,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對後世影響深遠。
  • 《周易》中的成語,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 《周易》中的成語: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厚德載物」 的和諧理念坤卦代表大地,代表母儀天下的形象。
  • 《周易》:4類成語,4種為人處世策略
    《周易》中涉及人際交往策略的成語主要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金蘭之友」「懲忿窒欲」「厚德載物」「信及豚魚」「卑以自牧」等。《周易·繫辭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之語。由此可見,在人際交往方面,《周易》所提倡的是團結、忍讓、寬容、誠信和謙虛的精神。【02】生存發展人類究竟應如何生存如何發展,也是《周易》必須回答的問題。
  • 書法《厚德載物》與成語「厚德載物」皆出《周易》
    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基本釋義是指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厚德載物,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優良傳統所延續的。我們應當有大地那樣寬廣厚實,並能承載萬物和生長萬物肩膀和胸懷。
  • 《周易》中的成語
    《周易》是《易經》和《易傳》的統稱,《易經》尊稱群經之首。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在抗疫中感受中華民族仁愛精神
    2020-09-29 10:20:17 來源:新華日報仁愛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千百年來,仁愛精神薪火相傳、延綿不息,其作為一種文化因子潛藏在一代代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裡,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精神之基,並在關鍵時刻迸發顯現出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就生動體現了對仁愛精神的弘揚和踐行。生生之謂仁。儒家十分重視生命的存在與價值。《周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周敦頤言:「生,仁也。」程顥說:「天只是以生為道。」
  • 古成語」胡說八道」是指哪八道?「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當繼續發揮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
  • 周易與取名
    ,周易取名就是剖析組成這一名字的符號暗含的意義和吉兇的學問。周易取名,屬於易學分支,是從《周易》象數理論中衍生出來的新派系,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周易取名又可理解為取名藝術,是以算命為訴求的一種行為。是人類幾千年來諸多學者、哲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姓名學已成為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包括東方鄰國在內)命名時所遵循的重要參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枝獨秀,從古至今多少仁人智士、名流學者因正名後而一舉成名!民間通用的方法只是單純的計算比劃。
  • 順天應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近義詞有:順天從人,順天應人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常用於頌揚建立新的朝代。順天應人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順天應人(shùn tiān yìng rén)成語釋義:應:適應,適合。
  • 《周易》10個成語,教你10種為人處世大智慧,調整心態,否極泰來
    在文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千百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你知道嗎?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都源於《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前人的處世智慧。
  • 雷鋒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
    雷鋒精神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既親切感人,又植根深厚,最易於被人民群眾所學習和把握。雷鋒精神五十多年來生生不息,一直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所尊崇,所追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雷鋒就是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一員,就是其中當之無愧的傑出代表,雷鋒精神就是五千年來優秀中華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相結合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延續。
  • 關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思考
    「義」是仁的精神的延伸,是仁的具體化。「博」是仁的精神的擴展,表示博大的胸懷與寬容。 「厚」是仁的精神的積澱,表示厚重,厚德,厚道。 愛國統一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題。和合精神深刻地積澱在中華民族的心理深處,深深地滋養著炎黃子孫的人生追求,從而使中華民族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中華民族精神」與「中國夢」有著天然聯繫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追求的目標,是中華文明的未來展現,二者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繫。
  • 勇者不懼——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
    尚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傳統。盤古開天、女媧鍊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這些言說先民心志的神話傳說,都包含著對「勇」的崇仰和讚頌。可以說,一部中華文明史,就是中華民族英勇面對無數困難和挑戰的不屈奮鬥史。
  • 時訊|《周易》文化位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倒計時?
    關鍵是,《周易》這樣影響深遠的經典,被譽為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智慧之源、力量之根,為啥不能直接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呢?讓我們一起努力吧!這份題為《關於支持周易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稱,3000年前,周文王「拘羑裡而演周易」,安陽市湯陰縣羑裡城就是《周易》發祥地。《周易》是中國自然哲學與人文精神的理論根源,是中華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支持《周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意義重大。
  • 這些成語出自《周易》,這些智慧在你心間
    6、革故鼎新革:《周易》卦名,意為變革。鼎:《周易》卦名,取象於鼎,鼎是烹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變熟,由硬變軟,故引申有更新之意。 猶言破舊立新。語本《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成語出自《周易·繫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又《乾·文言》: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繫辭》以為,朝著六十四卦引申推廣,碰到類似的事物。而發揮其象徵意義,天下之事無不能明。《文言》認為,「乾卦」 六爻的運動變化,廣泛會通萬物的發展情理。
  • 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崛起
    原標題: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崛起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在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的所有戰爭中,抗日戰爭最慘烈,也最悲壯。
  • 《周易》:終日乾乾,自強不息,奮發進取
    《周易》卦爻中對於自強不息精神有精闢的闡述。《乾》卦以龍為喻,或隱或顯,或潛或躍,或升或飛,表現剛健有為、富有生命力的積極奮發狀態。著名學者曹礎基就此作如下解讀:《周易》對中華民族、對中國有什麼影響?可以說,《周易》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