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屬亞熱帶落葉小喬木,主要生長在熱帶和溫帶地區,喜溫暖的環境,不耐寒,所以冬季低溫季節對於它來說是一種考驗。那麼無花果如何安全越冬呢?
1、控水
無花果樹在土壤缺水時極易受凍害,所以在越冬前要對土壤澆夠水,補充植株因秋季而消耗散發的水分,充足的水分可提高地表溫度,增加植株的抗寒能力。
2、埋土
埋土也是很實用的越冬方法,在冬季封凍前對植株進行修剪,剪除一些不必要的枝葉,減少養分消耗。然後將植株主幹埋入土中,埋土要均勻,高度至少要有10cm。還要定時檢查補蓋,待冬季一過,土壤解凍後,立馬將土壤撤除,然後及時澆水。
3、塗白和扎草繩
塗白和扎草繩是最為大眾的防寒手段,我們在生活也常見,在每年冬天我們皆可看見大街小巷的樹木的樹幹上塗上了白色,還有些還綁紮了草繩。塗白可減少無花果樹對太陽熱能的吸收,防止霜凍危害;而綁紮草繩就更為明顯,就是給樹木穿上了一件衣服,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
無花果樹凍壞了怎麼辦
陳寧介紹,無花果是純天然無公害樹種,它淨化能力極強,如果凍壞了實在可惜,不過也不要灰心,如果是小面積凍壞,將凍壞的枝葉全部剪除;但如果是樹幹大面積的凍壞,那麼在氣候回升後,將樹幹鋸斷,或許它的根系還未死亡,也許還會重新發芽。
另外,安全越冬的關鍵性技術措施有:
1、選栽抗寒品種。各品種的抗寒能力不同,如麥斯依陶芬在-3℃至-5℃時就會發生凍害,布蘭瑞克則是-13℃至-15℃。選栽培品種時,除考慮到用途和成熟期外,還應重點關注品種的適應性和耐寒性,新河無花果建議選栽青皮、布蘭瑞克、日本紫果等抗寒能力相對較強的品種,而像瑪斯義陶芬、波姬紅等抗寒能力較差的品種,則要謹慎種植。
2、改良局部地區小氣候。要注意儘量選擇背風向陽、自然小氣候條件較好的地方建園。栽植防風林或設置擋風障,以改善果園的局部小環境。
3、提高樹體越冬能力。入秋後適當控制肥水,充實枝條,增加枝幹木質化程度,加強樹體營養物質積累,以提高樹體自身的抗寒能力。冬前還要澆好越冬水。
4、埋土或覆草保溫。凍害較輕的區域,可用稻草等保溫材料包縛和綑紮好主要枝幹,或在枝幹上噴布防寒劑、膠膜,以減輕或防止凍害及抽乾。凍害較為嚴重的低溫區,可實行低主幹(15釐米)「一」字形整枝技術,在寒流到來前,將修剪完成後的枝幹全部埋入土中,表土應不低於10釐米,來年春天解凍後再將培土除去。
5、及早補足失水。早春及早鬆土,促進地溫升高,提高根系活性,同時要早澆水,及早補充枝幹因蒸騰作用而散失的水分。地面覆膜也有較好的效果。
6、設施栽培。有條件的園片,可興建溫室設施栽培,一方面能夠確保樹體安全越冬,另一方面可延長或提早果實的生長期,增加經濟收入。
喜歡無花果?關注或搜索『新河無花果』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