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一定要「哄」嗎?

2020-12-22 寶寶知道

孩子哭泣,父母看見孩子的淚水和哭聲,情感上的第一反應就是心痛和愧疚感。所以父母第一時間就會去哄孩子高興,希望孩子馬上能停止哭鬧。

對於孩子的哭,有些家長持不同看法,有人說孩子哭是發洩情緒,大人不能讓他「不哭」;但也有人說,你不能縱容孩子撒潑哭,那是低情商的表現。

從心理學上來說,孩子的哭大概分為兩種:

01 釋放情緒的哭

當孩子是因為釋放情緒哭,父母應該讓他們哭個夠。

美國哈佛心理學者Susan David說,讓孩子停止哭並迅速變得開心,會讓孩子的情緒敏感度變得非常低,未來的情商也會受影響。

孩子在受情緒影響而掉的眼淚中,含有腦啡肽複合物和催乳素,被證實能緩解內心壓抑感,有助於心理健康。所以如果孩子被大人要求長期壓抑不哭是有害處的。

作為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嬰幼兒的情緒是最外露的,在年幼孩子身上很少發現長期壓抑不哭的情形。相反,孩子們總是想哭便張嘴就哭,想笑便毫無顧忌地笑,寶寶們拉粑粑了、餓了也會條件反射地哭……但是,小孩子也會遇到悲傷的時候。

記得鄰居家的小男孩3歲多時曾經養過一隻小雞崽,他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總會第一時間奔到籠子前,給小雞崽餵食物。

有一天,當他來到籠子前,發現小雞崽一動不動,放進食物也沒動。這時他委屈的大哭:「媽媽,小雞崽為什麼不理我……」

媽媽走到籠子前一看,跟他說「小雞崽死了。」

他難以置信:「不會!它昨天還跟我聊天……嗚嗚……」哭得非常傷心。哭著哭著,他一會說給小雞崽穿衣服就會醒過來,一會說帶小雞崽給醫生叔叔打針,一會又說抱抱小雞崽就會醒……眼淚鼻涕一起流。

媽媽意識到這時無論怎麼說都沒用,於是張開手臂,說:「來,媽媽抱抱,小雞死了,媽媽跟你一樣難過……」他趴在媽媽的肩膀上,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回憶小雞如何吃蟲子和銜小樹枝……

媽媽只是輕輕地摟著他,靜靜地聽他說聽他哭。小男孩最後也接受了小雞崽沒了的現實,他就像一個跟好朋友分離的忠實小夥伴一樣,跟小雞說「再見」。

當孩子們因為傷心等情緒而哭泣時,父母需要做的便是傳達「同理心」,接受孩子的情緒,陪他們感受情緒。你的「同理心」會讓孩子感覺溫暖,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情緒你能懂。

02 帶「目的性」的哭

當孩子帶「目的性」的哭鬧,這時父母要警惕。

法國著名教育家讓.雅克.盧梭說:「當一個孩子哭著要東西的時候,不論他是想要更快地得到那樣東西,還是使別人不敢不給,都應當乾脆地加以拒絕。」這種現象在我們的家庭養育中很常見。

比如一個小寶寶看到某個心儀的玩具哭鬧要買,也比如一個孩子因為不能忍受等待而哭鬧提前吃鍋裡的燒土豆一樣,把「哭鬧」當成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工具,通過大人難以忍受孩子哭鬧的脾性迫使大人讓步。

孩子們這種習慣,有些是天生具備的,在跟大人的互動中得到加強;但有些是大人無意識中「教會」孩子的,這跟美國心理學家伯爾赫斯.斯金納的斯金納箱子裡的小白鼠是同樣的心理原理:當孩子哭鬧,無論大人是及時滿足還是猶豫後滿足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哭著要吃糖,媽媽雖然遲疑,也批評了,但還是把糖給了孩子,孩子便瞬間學會了——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生活中,面對兩個孩子有時不同的哭,小編同樣是讓他們「哭個夠」,但在肢體語言上是不同的。

有一次,我家女兒搶她小玩伴的玩具布偶,對方不給,還緊緊抱著玩具布偶躲得遠遠的。這時她一邊哭鬧著看著我,還揪著我的手搖晃,意思是說「媽媽幫我去搶,否則我就哭」。我表現出一副無能為力的樣子:「媽媽也沒辦法呢,那是別人的玩具,你想玩可以問問小姐姐,但不能搶,媽媽也不能。」

有時她被其他東西吸引,很快便轉移了注意力;但有時也會執拗地哭不停。這時,我只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她,她也偶爾會淚眼婆娑地抬頭看看我。但是我只是讓她哭,而不採取任何措施。

在心理學的行為糾正中,有個名詞叫「消退法」,即當孩子哭鬧著要求大人滿足他們時,你可以採取不理會的做法,能幫助孩子理解——那種行為不能做。

值得提醒的是,絕不建議大人通過「恐嚇」或「條件交換」等方式讓孩子不哭,類似文前的那位奶奶的做法是不建議的。

所以,孩子們小時候常常會哭,父母要做的不是第一時間貼「止哭貼」,而是要幫孩子們認識「它」。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成長期的孩子亂發脾氣,一定要哄嗎?做好這兩點,比哄還有效
    導語:看到孩子不停發脾氣時,你會選擇怎麼處理呢?有部分家長會把孩子哄好,有部分家長會直接訓斥,因為家長總感覺孩子這樣做挺不好的,所以就想趕緊讓孩子停止這種行為。於是家長會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是哄好孩子,另一種選擇是使用暴力解決。雖然這兩種選擇都可以解決這件事情,那家長有沒有考慮過這兩種選擇都不怎麼合適呢?尤其是第一種。
  • 寶寶哭了,馬上哄,真的會慣出黏人的壞毛病嗎
    寶寶哭了,該不該馬上去哄?是個極具爭議的問題。上個月,張阿姨添了一個八斤重的大孫子,笑得合不攏嘴,一家人愛不釋手,孩子的父母更是心肝寶貝一般,捨不得孩子哭一聲,孩子只要咧嘴,寶媽就趕緊把孩子抱在懷裡,一邊輕輕搖晃,一邊輕輕地拍著孩子的背。
  • 寶寶一哭,馬上抱起來哄,會讓寶寶越來越難帶嗎
    張阿姨便責備兒子兒媳,若不是之前孩子一哭就抱起來,讓孩子形成了依賴,孩子怎麼會這麼不好帶,兒媳反駁道:「孩子哭了,父母不哄,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張阿姨則拿出自己的經驗來說事,「我們以前都這樣帶孩子,怎麼沒這麼多事,不都帶的挺好嗎?」總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說服不了誰。
  • 孩子哭了怎麼辦?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
    導讀:孩子哭了怎麼辦?超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哭了怎麼辦?超過這個年齡別哄,不然苦了大人害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摔倒了,越哄哭的越厲害?聰明的父母這樣處理
    小傢伙本來沒有哭,奶奶這麼一緊張,反而「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奶奶趕忙又哄,可是孩子卻哭得越來越大聲。帶過娃的可能都有這種感覺,小孩子經常是越哄越哭,這是為啥呢?還拿剛才那個小寶寶來說,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對這項新技能很好奇,因此總是想掙脫父母的束縛,不斷地去探索新的地方。這個過程中,蹣跚前行和摔倒都是一種體驗而已。
  • 孩子摔倒了,越哄哭的越厲害?聰慧的父母這樣解決
    小傢伙原本沒有哭,奶奶那麼一焦慮不安,反倒「哇」的一聲痛哭出去。奶奶連忙又哄,但是孩子卻哭得愈來愈高聲。帶過娃的很有可能都是有這種感覺,小孩子常常是越哄越哭,它是為啥呢?還拿剛才那個寶寶而言,剛學好行走的孩子對此項超級技能很好奇,因而一直想擺脫父母的拘束,不斷去探尋新的地區。這一全過程中, 步履蹣跚向前和跌倒全是一種感受罷了 。
  • 孩子愛哭,你真的會哄嗎?教你一套「標準哄法」,幫孩子控制情緒
    孩子哭起來很輕鬆,但想要哄好就沒那麼簡單了。孩子哭的原因五花八門,手腳碰疼了會哭,吃的掉地上了會哭,家長不給買玩具會哭,甚至連別人開句玩笑也會哭;但是對於家長來說,想要哄好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抱起來,悠著哄,說好話,威逼利誘,「摸摸毛嚇不著」十八般武藝之下能哄好孩子就算大功告成了。但實際上,哄孩子這麼困難,很可能是你不會哄孩子。
  •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
    生活中,孩子大哭大鬧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面對肆意哭鬧的寶寶家長們總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哄停。那麼,如果遇到孩子特別愛哭,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嬰兒哄覺越哄哭得越厲害,別在怪孩子,多是父母錯過兩個睡眠信號
    我們以為嬰兒困了就會睡,結果是越困越興奮;我們以為孩子白天少睡點,晚上就能睡好,結果發現睡得越少睡眠越差;很多父母不能有效的分辨嬰兒的睡眠信號,每次等到孩子哭鬧的時候才意識到可能小寶寶是累了,所以就有了鬧覺的說法,就是孩子睡覺前都要鬧覺,以為這是正常情況。
  • 孩子哭不應該哄?鄭爽帶娃方式惹爭議,直言一哭就哄會養成壞習慣
    便上一旁忙活起其他事了,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雖然鄭爽不願意再次耐心地哄孩子午睡,但她的眼神還一直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對此,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發表了觀點:鄭爽的帶娃方式很好,大人照顧小孩時,不能一直順著孩子,不能一味的縱容,該對孩子嚴格時就得兇點。
  • 孩子遇事大哭,家長越哄越哭,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做的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正高興,眼看小輝和小廣馬上就要堆積起來一個小房子,結果小廣突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小廣和小輝的媽媽很著急,趕快看孩子為什麼突然哭了。一開始還以為是小輝欺負了小廣。原來兩個孩子是因為房子模型的堆建方法意見不統一,爭吵起來。這時候,小廣的媽媽去哄小廣。
  • 孩子一哭,立馬喊停?娃哭的這三點好處,爸媽一定要知道
    在她家玩了一會,小紅寶寶的「哭戲」就上演了N次。小紅其實是個特別溫柔的媽媽,平日裡我基本沒見過她對娃發脾氣,在娃哭的時候也是儘量想各種辦法哄著。可就是這樣事事順著孩子,寶寶愛哭的現象卻愈演愈烈。相對其他孩子來說,小紅的寶寶有點嬌氣。
  • 孩子挑食,媽媽該哄嗎?專家:哄了你就輸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那種因為營養不足缺乏微量元素而導致孩子挑食、食欲不振的情況是越來越少了。更多的反而是因為孩子鬧情緒、日常零食吃多了而不好好吃飯。那這種情況下寶媽們該哄嗎?經教育學專家建議:越哄越不吃,下次孩子還會鬧。具體怎麼做,寶媽們可以參考下面這4招。
  • 「不著調小姨」忽悠娃火了,一臉淡定的娃硬是被「哄哭」了
    導讀:「不著調小姨」忽悠娃火了,一臉淡定的娃硬是被「哄哭」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著調小姨」忽悠娃火了,一臉淡定的娃硬是被「哄哭」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哭了要抱起來嗎?這個年齡前,「漠視」寶寶哭聲等於毀娃
    他們厭煩了,每次寶寶一哭,就要抱起鬨的狀態。這時候,一位育兒「專家」說:「寶寶,哭了之後不用抱,他們會自己停止哭泣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寶寶哭了之後,真的不用我們抱起來哄?,到底用不用抱起來哄?小時前陣子剛幾個月剛剛生了寶寶,別看寶寶不大一個,但是嗓門可是相當嘹亮,每次只要寶寶哭,小時就需要放下手頭的事情,去哄寶寶。
  • 爸爸哄孩子出絕招,兩下寶寶就不哭了,網友:原來是個王者
    導讀:爸爸哄孩子出絕招,兩下寶寶就不哭了,網友:原來是個王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哄孩子出絕招,兩下寶寶就不哭了,網友:原來是個王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剛要吃飯孩子就哭,寶媽抱出去哄,回來後卻面對一桌空盤子
    導讀:剛要吃飯孩子就哭,寶媽抱出去哄,回來後卻面對一桌空盤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剛要吃飯孩子就哭,寶媽抱出去哄,回來後卻面對一桌空盤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切記:讓孩子自己哭,比總是哄著孩子笑更重要!
    朵朵楞了楞,然後轉頭過來看著她媽媽,小嘴癟著,感覺快要哭了。  想來也是,糊裡糊塗冰激凌掉了,裙子也髒了,心情一下子打入谷底,多委屈啊。  可是,朋友並沒有在意,輕描淡寫的說:「不就一個冰激凌嗎?算了,掉了就不吃了唄。」朵朵一聽,不僅沒有「算了」的意思,還立馬哭起來。  朋友覺得有點尷尬,連忙說:「誰讓你剛剛吃東西手舞足蹈來著?
  • 寶寶哭了要不要哄?專家:一歲前嬰兒哭了,請毫不猶豫地抱起來哄
    導讀:寶寶哭了要不要哄?專家:一歲前嬰兒哭了,請毫不猶豫地抱起來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哭了要不要哄?專家:一歲前嬰兒哭了,請毫不猶豫地抱起來哄!
  • 孩子哭鬧超過幾歲不能哄?比我們想像得要早,表現比年齡更重要
    看到過很多文章說孩子3歲前哭鬧,一定要及時回應,這樣有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有助於將來的身心發展,但是我的親身經歷卻發現,孩子在3歲前已經學會了有目的地哭,以此滿足自己的要求,如果總是順著他的性子來,他就常常使用相同的辦法無理取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