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也種植戶非常頭疼的一種病害,一旦發生很難控制,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草莓炭疽病的綜合防治技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危害症狀
草莓炭疽病主要發生在育苗期(匍匐莖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結果期很少發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莖、葉柄、葉片、託葉、花瓣、花萼和果實。染病後的明顯特徵是草莓株葉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
匍匐莖、葉柄、葉片染病,初始產生直徑3~7毫米的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病斑,稍凹陷;當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溼度高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該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還易導致感病品種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當母株葉基和短縮莖部位發病,初始1~2片展開葉失水下垂,傍晚或陰天恢復正常,隨著病情加重,則全株枯死。雖然不出現心葉矮化和黃化症狀,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橫切面觀察,可見自外向內發生褐變,而維管束未變色。漿果受害,產生近圓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軟腐狀並凹陷,後期也可長出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毛盤孢屬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侵染所致,其有性階段為子囊菌亞門小叢殼屬的Glomerella fragariae。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發病組織或落地病殘體中越冬。在田間分生孢子藉助雨水及帶菌的操作工具、病葉、病果等進行傳播。
致病菌屬半知菌亞門,毛盤孢屬的草莓炭疽菌。病菌隨被害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在7~9月份的高溫季節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浸染髮病。連作地發病重,老殘葉多、植株徒長、栽植過密、通風不良時易發病。
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一、大、中雨易造成苗地洪澇,須提前做好苗地挖溝排水,保證水不滿到畦面,苗畦不積水,雨後溝幹。
二、及時澆水利於降低地溫,補充植株水分,澆水宜在早、晚進行,宜滴灌,切忌大水漫灌和暴熱天澆大水。合理追肥,氮肥不宜過量,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三、對土壤板結的苗地,宜用短柄兩齒鋤輕輕鬆土,對浮苗要用土壓實,促髮根系發育;苗地的雜草要及時人工拔除,增強通風透光。
四、合理整理植株,及時摘除老枯葉及感染炭疽病的葉、匍匐莖等,併集中帶至苗地外深埋或燒毀處理。合理控制子苗密度,當密度較大時,宜剪斷母株匍匐莖,及時拔除母株。
五、草莓育苗地可搭棚蓋膜進行避雨,以降低溼度,並在高溫期間覆蓋遮陽網降低溫度。
中藥製劑防治方法:
炭疽病一定要提前預防,在種植草莓之前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避免以前的病菌傳染,建議使用綠袋肥強效去黴劑,1:100倍稀釋澆灌土壤,草莓苗期開始7-10天使用一次強效去黴劑,提早預防,一旦發生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