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上惠執筆的第二十九篇文章——主寫歷史,次寫文化,三寫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城隍:掌管一地陰間之事
城隍 ,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為儒教《周官》八神之一。也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城隍最早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洪武皇帝朱元璋因出生在土地廟裡,故非常尊信城隍,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各地最高長官主持。
城隍是屬於陰司在陽間的司法神,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
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人多了城市大了,權利自然也大了,城隍產生於古代儒教祭祀而經道教演繹,化為地方守護神。
城隍在明清以後,成為了一個官職,而不是特指某一個人,都城隍為省級行政區所奉祀,相當於陽間的巡撫,府城隍相當於陽間的知府,縣城隍相當於陽間的縣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名留青史的歷史人物。
比如說戰國春申軍黃歇為蘇州城隍、大將龐玉是浙江紹興城隍、杭州城隍文天祥、天下第一城隍是蕪湖城隍爺徐盛,對,就是三國的吳國名將,這傢伙雖然品級不一定有北京南京這些地方的大,但在陰司卻倍有面子。
每有一地的新官上任,都要去城隍爺那裡拜拜山門,以後我管陽你管陰了啊,咱哥倆好好幹,這地方之前有沒有沒解決的事情啊?有的話老哥你託個夢給我。
《福惠全書》:新縣官蒞境:"於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廟齋宿"以便在夢中請教境內是否有懸而未決的冤案。
城隍下轄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將軍、範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當然啊,城隍廟的這些配置肯定是七爺八爺他們麾下的陰差,要全華夏的活兒都讓他們幾個幹怎麼可能,再說陰帥可比地方官官位大啊,只有這些手下解決不了的事情才會讓七爺八爺出手相助。
還有啊,七爺白無常看起來是兇神惡煞的,但見到他卻會讓你擁有財運,而八爺黑無常則是嫉惡如仇,如果是好人碰到他,八爺會出手相助,如果是壞人,那就自求多福吧。
其中城隍的僚佐為各司,而各司依各廟配置,並不相同,有三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說,越大地區的城隍配置就越全面,要是一個正常的小村莊,你來個二十四司,陰差比人還多,這工資誰發的起。
其中又以陰陽司為諸司之首,陰陽司是城隍爺的第一輔吏,協調諸司,監察諸案後,方陳報於城隍,下面是二十四司的名單。
廿四司:陰陽司、任免司、感應司、差捕司、訊問司、府庫司、科甲司、農嗇司、匠工司、商賈司、錢銀司、幽冥司、糾察司、婚娶司、子孫司、醫藥司、壽命司、功過司、曲直司、監獄司、兵戎司、運途司、文書司、土地司、江海司。
在道教神話的陰司體系中,一個人去世之後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七爺八爺的麾下無常將人給帶過去,城隍斷案、文武判官協助,甘柳二將施行,牛頭馬面把他們帶到陰司,四大判官賞善罰惡,驗明正身之後就分到十殿之中,然後該怎麼處理的就怎麼處理。
土地:官職再小也是神,老夫我啥都管
土地爺是傳說中掌管一方土地的鬼仙,住在地下,靠香火供奉吸收能量,可以說是最低級的神仙,形象千姿百態,性格各異,並不全是白鬍子老爺爺老奶奶的形態,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那咱土地爺就是這個現管,雖然職位不大,管轄的地方也不大,但卻幾乎什麼事都能管,婚喪嫁娶、破土動工、偷盜行竊啥都得管,在我國民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土地爺存在。
土地爺的前身是社神,這可不得了,乃是天界數一數二的大神,後來一分為二,社神主要由國家進行祭祀,土地由民間進行祭祀,神格也一分為二,正因為食的是人間煙火,土地爺的性格也更接地氣一點,什麼聰明的啊、喜歡賭博的啊、把土地婆趕走的啊,這些事情時有發生,幾與凡人無異。
最出名也最厲害的土地爺當屬嶽飛嶽武穆了,並且這位還是陰間兵戎司的最高長官,麾下嶽家鬼軍數十萬,掌陰間徵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