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塗鴉」(ID:caijingtuya),作者 步搖,編輯 tuya,36氪經授權發布。
汽車之家Q3財報EPS$0.82每股低於預期$0.01,收入低於預期239萬美元;『車智雲』與『車智庫』兩項產品幾乎覆蓋了主機廠未來的『剛需』;目前汽車之家大數據的應用方向仍主要放在了二手車的銷售上,最困擾消費者的二手車交易痛點並沒有通過平臺得到解決。
Q3財報略低於預期,增長依舊可圈可點
從數據上講,即使在過去的十幾個月中汽車行業整體依然身處寒冬,汽車之家(ATHM.US)已經連續兩年實現了遠超同業水平的增長:
Q3財報中,汽車之家每股收益(EPS)的實際增長數字為11.3%,而此前市場給予的預期為-8.8%。
在過去的兩年裡,汽車之家的EPS表現超過了88%以上的預估數字,此外,公司還幾全部超過了對營收的預估。
而在我們的預估模型中,過去的3個月裡EPS估計數中向上的修正因素為0個,向下修正因素為8個;營收估計數向上的修正因素為0個,向下修正因素為9個。
因此,汽車之家能在Q3季度得到營收同比正增長14.92%同時淨利僅僅同比回落5.2%、卻依舊為正的成果,在汽車市場內容平臺的行業來說,公司已經遠遠甩開了競爭對手。換言之,公司的競爭對手,只剩自己。
從垂直媒體到數據平臺 突破盈利模式天花板
平安入主汽車之家後選擇不再繼續深耕傳統的媒體業務,而是選擇向數據化平臺轉型的方向,現在看來,公司的確看得更遠。畢竟,當絕大部分傳統垂直汽車媒體還無法改變連年虧損的經營狀況時,汽車之家早已扭虧為盈,並實現了營收的高速增長。
即使面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寒冬,汽車之家也也只是增速略微放緩卻保持盈利,這一點已經初步證實了公司新模式的成功。
對於擁有4000多萬的DAU用戶的汽車之家來說,數據就是它的核心資產。因此,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便體現在如何利用大數據去創造價值上。
從新車市場的角度,當主機廠試圖推出一款產品的同時會存在四個方面的預算:市場調研、品牌宣傳、廣告與線索、返傭。
3.0版本之前, 2.0和1.0版本的汽車之家是在「廣告與線索」這一類目裡深耕,與眾多的汽車垂直媒體並無區別,依靠過去先發積累的用戶數量優勢佔據市場份額。
而如今打破壁壘的汽車之家正試圖將四個類目都囊入口袋中。
2018年我國新車銷售量大概為2400萬輛左右,平均一臺價格約為14萬元,四個類目總計費用佔據銷售額的10%,也就是說汽車之家的目標是要吃下一個規模約為3300億元的巨大市場。
那麼具體如何操作,才能提供四個類目的服務?汽車之家研發了一個名為UVN的模型。
圖片來源:財經塗鴉
如上圖所示,UVN模型的作用主要是將海量數據分層處理,形成針對主機廠的兩款產品:「車智雲」與「車智庫」。
車智雲的作用主要是幫助主機廠實現產品的設置、市場導入、市場營銷、售後、改款等動作,完成整個銷售周期的布局。
車智庫則是提供給主機廠的研發平臺,利用分成為5萬多個小用戶群體的數據幫助廠商更準確地了解車市的走向和需求。
從汽車行業的角度來看,兩項產品幾乎覆蓋了主機廠未來的「剛需」。
任何一款車型從研發到投入都是巨大的成本,能夠精準洞察用戶需求從而降低營銷過程中的「試錯」成本,無疑是主機廠們都想要做到的。
傳統主機廠推出一款產品之前的做法通常是通過調研公司找幾百個樣本去了解市場需求,即使不單考慮支出的價格,是否有效也是值得打上一個問號的。相比於此,汽車之家數千萬DAU傳遞出的市場需求無疑更加精準。
從汽車之家披露的過往合作案例看,縮短主機廠研發過程一年以上的時間成本,單從這一點上來看,「車智庫」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研發過後便是汽車產品推出上市。
每年中國有400款左右的車型上市,80%左右的車型受到關注的程度都維持在開始平淡無奇後續較為平穩的水平,只有12%的車型受關注波動呈現一個逐漸高峰、再慢慢平復的過程,後者無疑是更成功的。
當然,最好的情況則是在一開始就獲得了「爆表「程度的關注,後期關注水平也能持續保持在高位。
圖片來源:財經塗鴉
上圖中是汽車之家營銷寶馬新三系上市的案例,從關注波動上看基本實現了長期維持較高關注的水平。
前瞻:大數據平臺能否改善二手車交易現狀?
除了新車市場,汽車之家還將二手車市場列入自己的目標範圍。
就現狀而言,二手車市場與新車市場的寒冬形成了鮮明對比。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10月全國二手車交易量126.7萬輛,同比增長7.3%。1-10月,累計交易二手車1185.3萬輛,同比增長4.6%,二手車交易量增速較新車高出14.3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天眼查,財經塗鴉
如上圖所示,宏觀形勢刺激了大批企業湧入二手車市場,這自然也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2019年2月,軟銀便參與了瓜子二手車的D輪融資,金額達15億美元。
總體而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二手車市場還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這即體現在複雜的二手車市場制度環境上,也體現在交易主體雙方的決策機制上。
首先,和國外相比,我國的二手車市場相對缺乏健全的市場制度。舉例來看,美國經過認證的二手車在一定時期內享受與新車同樣的售後保障;而根據我們了解,國內即使4S店官方出售的二手車也並不提供與新車同樣水平的售後保障,甚至一些品牌官方二手車都不提供基本的售後保障。
其次,國外二手車市場具有成熟的徵信機制和透明的定價標準,而徵信機制和定價標準也是目前大大限制我國二手車市場成交量的重要原因。
獲得所有權及變更、裡程數、尾氣排放檢驗結果、使用、維修、抵押、事故等眾多重要信息都缺乏一個準確與和可靠信息來源。
針對這一點,我們對汽車之家認證加盟的幾家二手車經銷商做了調研。
對二手車經銷商而言,入住汽車之家確實提高了他們的成交量,這個數字在15%~25%之間;對於用戶來說,通過汽車之家諮詢了解,再到線下到店、成交也確實提升了他們購車的效率。
但可惜的是,目前汽車之家大數據的應用方向仍主要放在了二手車的銷售上,最困擾消費者的二手車交易痛點並沒有通過平臺得到解決。例如,根據調研結果,消費者通過汽車之家了解併到店成交後,依然出現了「事故車」的情況。
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消費者A在到店以前已經做過詳細的車型對比和了解,由於並不信任經銷商提供的質檢報告,提出自費找第三方出具報告,但遭到拒絕,事後發現買到的就是一臺事故車。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因此考慮到汽車之家在未來能持續與更多主機廠與經銷商合作,我們也針對二手車市場的進行了以下幾點探討:
首先,是否可以提供二手車經銷商在售車型的過往真實記錄。我們的調研中發現,有消費者反映在汽車之家上顯示1次轉手的車款,到店後得知實際轉手過5次。
其次,汽車之家能否消費者提高對主機廠官方二手車店的議價能力。我們認為,主機廠或者經銷商通過平臺獲得銷量增長的同時,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並不僅僅是支付平臺一筆費用就能稱之為「公平」交易。
舉個例子,汽車之家可以提供專業的看車師傅幫助消費者到點進行評估,即使收取一定費用,我們認為也是合理的,有利於幫助消費者降低逆向選擇的風險。
二手車市場整體的利潤是豐厚的,並非只是表象上的二手車買賣這一環,更多收益會來自於售後收益、新車收益、續保收益、驗車收益等多個環節。
因此,利用大數據收集二手車信息使之透明化、公開化,我們認為才是打開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份額的正確方式——在基本不影響二手車產業鏈高利潤的同時,降低了各方的交易成本從而促進交易活躍。
當然,行業涉及的相關部門在制度建設方面依然任重道遠。
最後,雖然將整個市場的弊病歸咎於某一家企業上是極度不合理的,但我們認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們在看好汽車之家新商業模式帶來效率的同時,也希望企業也可以帶給市場更多正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