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小錫平時在路上遇見鄰居都會主動打招呼,活潑雖是好,但小錫母親卻因此而頭疼,因為小錫在家裡特別鬧騰,經常會因玩而打壞東西。
鄰家來小錫家做客,見有客人小錫也特別高興,上躥下跳,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媽媽一看見就忍不住大發脾氣,開始罵小孩粗心大意,幸好鄰家趕忙拉住了,媽媽才熄火,可嘴裡還忍不住念叨小孩的毛病多。
在那以後的日子裡,小錫顯然也「安詳」了許多,甚至於從那以後,他的性格變得內向多了,儘管他很安靜,卻少了往日的陽光歡樂,他媽媽為他感到很傷心。
鏡映效應
無意的言語也會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對於幼兒來說,幼兒的自我認知部分是在他人的評價中產生的,這些評價就像一面鏡子,當幼兒站在鏡子前時,所看到的形象可能並不一定是真實的自己,而由外界評價產生的鏡子,就像哈哈鏡,或者放大或者縮小,不管怎麼說,鏡子裡的形象都會深深地印在幼兒的心中,產生影響。在心理上,這被稱為鏡像效應。
1902年,美國社會學家CharlesHortonKurley提出了一種「鏡映效應」,即: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交往中產生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從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中反映出來的,這是由別人的想法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決定的。
雖然其他人持相反的觀點,認為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是不相干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必然伴隨著對他人的評價,從而影響到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那麼,外界對自己的看法是否真的可以完全忽略呢?對兒童而言,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更明顯的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尚未成熟時,外界是他們認識自我的一種途徑。
鏡映效應對孩子的影響
鏡像效應能影響小孩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家長可以通過鏡像效應正確引導小孩產生積極向上健康的心態。爸爸媽媽作為兒童早期最大的夥伴,他們對小孩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個時期的小孩不僅在生理上成長,心理上也在迅速成熟,所產生的某些觀念甚至於會貫穿一生。
當小孩接受了肯定的信息後,他會得到一種動力,加強自己的內心,激發主動,而嚴厲的評價,比如爸爸媽媽把「懦弱,懶惰」掛在嘴邊,小孩的潛意識也會產生這種自我認識,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不但不會改善,反而會讓小孩的缺點更加明顯。
鏡映效應使用不當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至於評價的「鏡子」,爸爸媽媽評價產生於小孩心中的那面鏡子最大、最動人。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給孩子傳遞了什麼樣子的觀念,小孩便會面臨這些觀念的影響,並朝這個方向發展。並且在施加影響的過程中,積極向上、正面的思維方式可以使小孩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增強他們的自信,但是如果小孩面臨太多的負面評價,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從而影響小孩的健康成長。具體而言,不當使用鏡像效應會對兒童產生什麼負面影響?
1.強化印象,對負面的評價「寬容以待」
有的家長對小孩評價不好,希望以此產生「激勵」,正確引導小孩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實際上往往事與願違,比如有的家長每次教育孩子,都會反覆強調小孩的這些缺點,小孩便會把這些缺點「融入」到自己的認知中,產生:「我就是這樣,所以發生的事情也不多。」
假如缺陷可以接受,這無疑就是小孩「墮落」的開始,正如爸爸媽媽總說的小孩粗心,將來由於粗心所犯的錯誤,小孩心裡會有「容忍」的接受,認為粗心所犯的錯誤不算什麼大問題。小孩在不斷接受負面評價的過程中,對自己變得更寬容了,長此以往,小孩便會朝著「壞」的方向越走越遠。
2.引出孩子的負面情緒,自暴自棄
聽到爸爸媽媽的負面評價,小孩畢竟只是少數的「憤青」,更多的小孩會產生不耐煩情緒。平時乖巧的紅紅,平時很安詳的讓媽媽放心,有一次中午因為多看了一會兒電視而被媽媽訓斥「只會看動畫片,不會寫字,回家後便會利用時間看寫字作業,你知道玩,念書一點都不用功.」紅紅彤在媽媽的訓斥下默默無語,但她心中卻印下了自己不用功的印象,至此,紅紅彤在學習上更加不那麼積極向上,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負面評價會影響小孩的情緒,甚至於打擊小孩的自信,其實,生活中,很多小孩都像彤彤一樣,本應積極向上面對生活,但由於面臨一次打擊而意志消沉,甚至於自甘墮落。雖然鏡像效應對兒童有認知上的影響,但它實際上也是一種情緒的力量,積極向上鼓勵比壓制和對抗更明顯,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合理地利用鏡像效應,用積極情緒來影響小孩。
如何利用好鏡映效應改變孩子
小孩在成長曆程中會碰到各式各樣的難題,說不定有的時候小孩的呈現會讓爸爸媽媽不滿意,但是爸爸媽媽也應該對小孩的行為持一種寬容的態度,用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來影響小孩,合理地利用鏡像效應,可以正確引導小孩走向好的方向。每個人都需要身份認同,作為小孩的親朋好友,爸爸媽媽能給孩子更多的力量。
1、放大孩子優秀的細節,給予鼓勵
如今的教育不再只注重學習成績,還有許多值得爸爸媽媽注意的地方,小孩在興趣、特長、天賦等方面的呈現,將來都會有獨立的一面,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給孩子鼓勵和自信,不吝惜誇獎,要肯定小孩做得好的地方。當然,鼓勵和表揚也不能浮誇,過度的表揚會妨礙小孩對自己的認識。
比如小孩子的性格有些拖沓,這時爸爸媽媽不要強調小孩的行動遲緩,性格磨蹭,而要正確引導小孩看到自己的「進步」,比如今天完成作業的效率提高得更快,比以前有很大提高,正確率依然很高。因此,無形中給孩子的內心以鼓勵,希望下次做得更好,產生良性循環,才是教育的鏡映效應。
2、對孩子合理的期待
爸爸媽媽對小孩的負面評價,除了小孩平時的不良呈現之外,還源於對小孩期望過高。無法理解爸爸媽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度的期望會讓小孩感到壓力。同樣地,沒有要求也會導致小孩缺乏動力,所以一個適當的要求或者目標,要根據小孩的能力來設定期望,對小孩來說,對爸爸媽媽最好。
3、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爸爸媽媽評價能產生內在力量,影響著小孩,榜樣力量同樣具有感染力。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鏡子,反射出另一個人的影子,」Culley說。小孩眼中的鏡子就是爸爸媽媽,一句話,從外在行為,到內在觀念情感,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孩。
鏡像效應其實就是外在力量轉化為內在力量的過程,有了正面的影響會讓人變得優秀,有了負面的影響會強化負面的難題。就像華盛頓曾經說過的:「所有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快樂,都來自於樂觀與向上的希望」,作為爸爸媽媽,我們應該用愛和信心來澆灌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