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自我否定?家長要善用「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重拾自信

2020-12-14 結媽看育兒

文\路卡

編輯\結媽看育兒

很多家長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遇到稍微有點困難的事情就會躊躇不前,總是說著"我不行,我做不到。"有些家長比較急躁,在看到孩子畏畏縮縮、不自信的表現時,就只會發火,責備孩子沒出息。這些父母沒注意到的是,你越責備孩子,越說他差勁,孩子就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就更加不行。

有研究表明:經常自我否定的孩子相對於其他樂於表現自己的孩子而言,既沒有後者廣泛的社交圈,也沒有後者取得的成就高。

家長要學會利用"羅森塔爾效應",經常鼓勵孩子,給予孩子恰當的期望。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作"人際期望效應"和"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孩子通過老師對他的殷切希望戲劇性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的一種社會心理效應。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通過一項實驗得來的結論。

這項實驗的主要內容:教師收到名單上的學生都很優秀的暗示,從而對學生們抱有極高的期待值,有意無意間通過自己的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提問、讚許的行為方式將自己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們,學生們給予老師積極的反饋,從而達到了良好的循環,學生們的成績漸漸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的來源。

"羅森塔爾效應"能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好處?

1、 提升孩子管理情緒的能力

孩子雖然嘴上常說"我不行,我做不到",但他的內心還是極度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讚揚。家長在孩子說這些消極的話語時,應該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孩子的難過和沮喪,在這種時候,父母就不可以再用言語打擊孩子,而是要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暗示,幫孩子擺脫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

2、 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就像高爾基所言:"只有滿懷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認識自己的意志。"

家長和他人的肯定和讚揚能夠極大地增強孩子做事的自信心,還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展現更多的智慧和能力來達到預期的目標。只有擁有自信心的孩子,才能更加茁壯地成長為更加優秀的人才。

3、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

一旦孩子在努力的過程中,達到了自己內心預期的結果,再加上家長的鼓勵和讚美,就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幹勁和動力,加強了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就能形成良性循環。"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孩子要看到自身的進步,才有勇氣繼續走下去。肉眼可見的進步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舞。

"羅森塔爾效應"能夠激勵孩子前進,家長要如何善用它讓孩子重拾自信?

1、 父母自己要成為樂觀的人

賞識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敗。

父母如果每天垂頭喪氣,萎靡不振,將在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回家,對著孩子抱怨掙錢辛苦,父母這麼辛苦賺錢都是為了你這樣的思想,孩子被迫接受這些情緒,當積累到一定值的時候,孩子無處宣洩就會崩潰。如果父母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樂觀狀態,整個家的氛圍就會不一樣,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成為積極向上的人。

2、家長要及時肯定和讚揚孩子

著名的心理學家傑絲·雷爾評論說:"稱讚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大多數人,只是善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吝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家長要及時將你的肯定傳遞給孩子,減少功利刻板的誇獎的話語,以真心換真心,讓孩子明白他是被愛著的,無論如何家長都會同他站在一起。

3、家長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考官。

孩子最怕家長將他和其他更優秀的孩子進行對比,被最親密的父母嫌棄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大的傷害,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壓力。家長應該多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放大孩子的優點,委婉地提一提欠缺的地方就好了。

蘇霍姆林斯基:"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

家長是孩子人生中的燈塔,是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想起的人。父母要學會珍惜孩子幼小的心靈,多多讚美和誇獎孩子,讓孩子能夠沐浴在愛中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自我否定,家長嘗試「羅森塔爾效應」,還您一個自信的孩子
    可是歡歡媽不知道,這樣經常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行為,將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燕子給歡歡媽指出這個問題後,歡歡媽也後悔不已。其實,很多家長都用錯了教育方式,他們不清楚,孩子是需要鼓勵的,是需要積極暗示的,這樣的孩子才會有自信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羅森塔爾效應」?這種效應運用到家教中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自信。
  • 「我怕做不好」經常自我否定,父母用「羅森塔爾效應」來引導
    很多小孩在出現一些問題後,自己通過直接放棄、或者逃避的方式去解決,就是因為焦點效應的影響。很多父母並不了解,所以會感覺莫名其妙。之所以喜歡自我否定,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父母總是以完美主義的態度來要求他們,令他們被包圍在批評、指責之中。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聽到孩子的話,我不禁有些擔心,因為不管孩子在做什麼事情,若是遇到一點電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很容易就開始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未來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不知道父母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會選擇一種什麼類型的解決方式。有些急性子的父母可能就直接責怪孩子了,認為孩子"沒出息""沒用",然而,父母越是怪罪孩子,孩子越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
  • 孩子自卑不自信怎麼辦?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讓他們自信滿滿
    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害怕這些,但是總是不由自主的膽怯,退縮。長大之後,才明白,這是深入到骨子裡的自卑和不自信,她的潛意識裡都是否定自己的。作為父母,我們有時候也會覺得孩子沒有自信,很自卑。比如不敢上臺表演、很膽小,面對未知的事情總說自己做不到。孩子自卑不自信怎麼辦?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讓他們自信滿滿。
  • 孩子學習自暴自棄?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重拾學習的信心
    假如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苗頭,家長要重視起來,不要讓這種態度成為習慣,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都比較複雜,可以嘗試運用這個羅森塔爾心理學效應,幫助孩子及時找回積極的學習態度。關於羅森塔爾效應,起源於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世界級的大忽悠叫羅森塔爾 ,他告訴學校的老師有一批孩子的潛力巨大,將來會成為了不起的人,幾個月之後,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真的發現這些孩子進步明顯,慢慢變成了天才。
  • 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是什麼?家長用對了,孩子未來贏在起跑線
    這其中的原理,就是兒童心理學中大名鼎鼎的羅森塔爾效應。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在兒童心理學上,這種效應經常被用來促進孩子按照家長的規劃成長。換句話說,就是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同的期待度,並用不同的態度去應對孩子,從而達到望子成龍的目的。
  •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給孩子貼標籤、立人設,幫助孩子自信成長
    龜兔賽跑的故事好多人都聽過,本來完全可以獲勝的兔子因為太過驕傲,卻輸給了烏龜、這個故事也是警示我們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也不可讓孩子過於驕傲,因為過於的得意早晚會讓孩子丟掉本該有的勝利。這種教育方式確實有些嚴厲,但是看起來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就是如此,最後卻導致孩子的性格走向為缺乏自信,做事沒有動力的人。其實靜靜媽很早就發現了問題,但是卻不知道其中的內在原因,還一度誤解為是自己的鞭策不足才會這樣。但實際原因又是怎樣的呢,還不是因為媽媽的一味貶低造成的,將一個本來自信滿滿,學習成績又好的女孩,變成了失去內驅力,就像漏氣的氣球。
  • 太難我學不會,孩子自我放棄怎麼辦,不妨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我們都很好奇鋼琴老師用了什麼魔法,能夠讓剛剛還生氣得想要放棄的孩子一下子又煥發熱情。於是在鋼琴老師上完課後,我們問她:"你剛剛在房間跟孩子說了什麼,為什麼孩子轉變那麼大?"鋼琴老師笑道:"孩子嘛,總是要'騙一騙'的嘛。我就是跟她說了她平時的學習情況,給予她充分的肯定,並對她接下來抱以強烈的期待。
  • 孩子越罵越叛逆?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即便內心想當一個溫柔的媽媽,卻時常總是控制不住情緒,想要罵上幾句。不如試試「羅森塔爾效應」,用表揚來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心理力量,去勇敢的突破自我。這樣才能夠成為真正優秀的人,必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
  • 打擊孩子沒有用,了解羅森塔爾效應,積極暗示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有很多孩子正是因為帶有著一些消極的心態,所以說做事的時候會顯得十分不順利,這也是父母造成的一個惡果。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千萬不要選擇去打擊孩子,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沒有任何利益處的。我們應該懂得用積極的暗示來帶領孩子走向成功,因為從羅森塔爾效應中可以清楚的展現到積極暗示的好處是有很多的。
  • 孩子總往壞處想怎麼辦?家長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再加上家長的不重視,沒有及時引導孩子,往往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腦海中會不斷浮現失敗的例子,阻礙孩子全身心的投入事業當中,從而喜歡否定自己,把普通的事情總往壞處去想。1、 孩子變得不積極,總是消極否定自己。由於孩子年紀還小,內心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就相對的薄弱。遇到挫折還有困難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總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太難了。
  • 羅森塔爾效應與孩子的成長
    所謂羅森塔爾效應是指: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心理學`中把這種現象叫做羅森塔爾現象。羅森塔爾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作過這樣一個實驗:他來到一座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胡亂挑了十八位學生,並給代課老師強調道「名單上的孩子將來更有發展空間」令教師驚訝的是,這十八名學生大都不優秀有的還學的很差。但因羅森塔爾聲望太高,沒有人懷疑他的眼光。
  • 用羅森塔爾效應解讀《墊底辣妹》中「自我實現預言」帶來的成功
    01、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不同於傳統的「鼓勵式教育」,利用外界的期望改造孩子的成長之路羅森塔爾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由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提出,它是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在兒童心理學上,這種效應經常被用來促進孩子按照家長或老師的規劃成長。
  • 「羅森塔爾效應」,帶給孩子怎樣的肯定和期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提出過「羅森塔爾效應」,也可以可以成為「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進步非凡「羅森塔爾效應」,也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譯為「畢馬龍效應」)、「期待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通過驗證提出的,主要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進而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整天嚴管孩子,但越罵孩子越叛逆。而身邊其他家長,不怎麼管孩子,只是偶爾讚美孩子幾句,孩子就乖巧聽話,讓人特別省心。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 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場通過羅森塔爾效應來「自證預言」的過程
    著名的羅森塔爾試驗,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效應,最後被命名為「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而羅森塔爾效應說明一個問題:外界權威影響個人對自己認知,自我的認知又會形成自證預言,自證預言又會進一步認同權威的影響,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父母通過羅森塔爾效應達成自證預言的過程。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後來,我是聽了一個澳大利亞的專家講座,知道了誇獎孩子的重要性,我才試著誇依依,沒想到,效果這麼神奇。」確實如此,「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閨蜜親自在依依身上試了幾年,讓依依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其實,這個現象是有科學依據的,就是「羅森塔爾效應」,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都是告訴我們,誇孩子非常重要。
  • 不要再打擊孩子,了解羅森塔爾效應,積極的暗示才對孩子有幫助
    否定自己的能力經常被消極話語暗示的孩子還會否定自己的能力,明明他們有能力去做成一件事情,可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他們卻打了退堂鼓,覺得自己並不可以勝任。而這樣的孩子在今後的社會道路上,總會與成功失之交臂,而且身邊的人也會瞧不起這類的孩子。3.
  • 羅森塔爾效應給我們家長的啟示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和家長朋友們,探討一下神奇的潛意識對我們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希望給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在教育小孩的過程中有一些啟示。一、羅森塔爾效應簡介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心理學上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大凡當過老師的都知道,也一定還記得心理學中有那個著名的效應——羅森塔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