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否定,家長嘗試「羅森塔爾效應」,還您一個自信的孩子

2020-12-15 逗兒媽媽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燕子是一位幼兒園老師,她發覺自己班上有個叫歡歡的學生,什麼都好,就是太缺乏自信,總喜歡自我否定。

有一天,她想叫歡歡上臺去講昨天布置的故事,但是歡歡說什麼都不肯上去,一直說:「我不行…我怕我講不好。」不管燕子怎麼鼓勵她,她最後還是沒上去。放學的時候,歡歡媽來接她,燕子跟歡歡媽說了歡歡的情況,歡歡媽很驚訝:「不可能啊?我昨天讓她在家重複講了十遍,她已經講得很完整了呀!一個細節都沒漏下呢!」

經過交流後,燕子才知道,原來歡歡媽對歡歡平時很苛刻,不管歡歡做什麼,都會給她指出很多毛病,督促她做到完美為止。可是歡歡媽不知道,這樣經常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行為,將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燕子給歡歡媽指出這個問題後,歡歡媽也後悔不已。

其實,很多家長都用錯了教育方式,他們不清楚,孩子是需要鼓勵的,是需要積極暗示的,這樣的孩子才會有自信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羅森塔爾效應」?這種效應運用到家教中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自信。

一、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1、「羅森塔爾效應」的含義

羅森塔爾效應,通俗的說,就是一種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本來是指老師對學生的心理期望,希望學生可以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從而對這些學生進行很多的鼓勵措施,讓學生最終達到期望。說白了,就是:對一個人的良好預言,就代表著這個人的良好未來。

2、「羅森塔爾效應」的產生過程

這個效應來源於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個實驗。1968年的一天,羅森塔爾來到一個小學,說要進行一個實驗,他在小學裡面隨便選出了18名學生,讓學校老師著重對這些學生提高期望值,並且經常以讚揚、體諒、認同的方式給這些學生積極的心理引導,8個月後,這份名單上的18名學生,成績都有了巨大進步,他們不但自信心增強,並且求知慾也非常旺盛。後來,大家把這實驗的結果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3、「羅森塔爾效應」的現實作用

其實,我們每個人做事情時,都會害怕失敗,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如果旁人也跟著說:「你不行」「你肯定失敗」這種話的話,就更加不敢去嘗試了,如果有人說:「你一定可以」「我相信你」這些話,我們內心就會充滿力量,並願意為這個期待去努力,從而自信心越來越強,也會做成很多事情。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總之,如果經常運用「羅森塔爾效應」的話,人就會獲得更多自信,從而為將來的成功推波助瀾。那麼,如果把「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孩子身上,又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二、「羅森塔爾效應」能給孩子哪些改變?

1、讓孩子變得積極自信,獲得成功

孩子遇到困難或是失敗時,因為心智不是特別成熟,往往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如頹廢,害怕,逃避,否定自己。這個時候,如果將「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孩子身上的話,就會讓孩子提高對自己的心理預期,冷靜下來思考自身的問題,從而看到美好前景,產生幹勁和動力,為美好前景努力奮鬥,取得成功。

2、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如果家長總是否定孩子,孩子肯定會變得沮喪,性格也會變得陰鬱,當一些不良情緒越積越多後,孩子的脾氣就會變得很暴躁。如果將「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孩子身上的話,就能及時地幫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讓他充滿自信和陽光,一旦正面情緒越積越多,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溫和,從而產生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3、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感恩的人

人都是感性動物,絕大部分都受著情緒的支配,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百分之百肯定孩子的話,孩子也會對父母充滿了感激之情,覺得父母是自己的堅實後盾,自己的成功與父母的支持分不開,從而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願意親近和孝順父母。

既然「羅森塔爾效應」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那家長應該如何巧妙應用這種效應呢?

三、妙用「羅森塔爾效應」,才能讓孩子自信滿滿

1、表達對孩子的期望,讓孩子肯定自己

比如孩子學輪滑時,可能因為怕摔而不敢去學,家長就應該表達出自己對他的期望:「我相信你,半個月你一定可以學會!」有了家長的鼓勵和期望,孩子自然就建立了自信,將這個期望轉化成努力的方向,從而願意努力嘗試。

2、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保持自信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孩子面前說:「你看隔壁家的XX多有出息!」「你看你同學XX又考了100分,你才考這麼一點」等等之類的話,這些話說多了,不但不能激勵孩子,還會讓孩子否定自己,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應該巧妙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較,明天跟今天比較,今天跟昨天比較,漸漸讓孩子樹立自信,為早日成為優秀的人而奮鬥,長此以往,孩子一定大不一樣。

3、用適當的語言表揚孩子,讓孩子擁有一顆進步的心

當孩子取得成功,非常開心時,家長不能說:「這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比你厲害的人多了去了。」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不能說:「哇,你太棒了!你是世上最厲害的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飄飄然;而是應該跟孩子說:「你真努力,如果再努力一點就能達到終極目標了!」、「你做得很棒,希望下次繼續保持,我相信你還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只有這樣的話語,才能讓孩子既肯定自己,又能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總之,對待孩子,要經常給予積極的暗示,也就是我們說的「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取得成功的時候,要認可他,激勵他;在孩子失敗的時候,要鼓勵他,支持他。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更優秀,更成功!

今日互動話題:你們的孩子是否經常不自信?你們是怎麼對待的呢?一起來聊聊吧!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自我否定?家長要善用「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重拾自信
    有些家長比較急躁,在看到孩子畏畏縮縮、不自信的表現時,就只會發火,責備孩子沒出息。這些父母沒注意到的是,你越責備孩子,越說他差勁,孩子就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就更加不行。有研究表明:經常自我否定的孩子相對於其他樂於表現自己的孩子而言,既沒有後者廣泛的社交圈,也沒有後者取得的成就高。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聽到孩子的話,我不禁有些擔心,因為不管孩子在做什麼事情,若是遇到一點電不順心的事情,孩子很容易就開始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未來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不知道父母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會選擇一種什麼類型的解決方式。有些急性子的父母可能就直接責怪孩子了,認為孩子"沒出息""沒用",然而,父母越是怪罪孩子,孩子越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
  • 「我怕做不好」經常自我否定,父母用「羅森塔爾效應」來引導
    2、「羅森塔爾效應」的產生過程這個效應來源於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個實驗。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總之,如果經常運用「羅森塔爾效應」的話,人就會獲得更多自信,從而為將來的成功推波助瀾。那麼,如果把「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到孩子身上,又會產生什麼效果呢?二、「羅森塔爾效應」能給孩子哪些改變?
  • 孩子自卑不自信怎麼辦?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讓他們自信滿滿
    前幾天她坐在後排,聽其他的老師講課,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有一處很明顯的錯誤,有一個孩子先看到了,但是自己不確定就問了身邊的同學。可是同學沒有回答他,就直接舉手提出老師的錯誤,老師還特意表揚了這個同學。在我們是很簡單的事情,卻讓朋友感觸很深,因為在學生時代,她一直都是那個不敢直接提出問題的孩子。她擔心自己說的是錯誤的,她害怕老師批評,她害怕同學們的目光。
  • 太難我學不會,孩子自我放棄怎麼辦,不妨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一、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又叫"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森塔爾效應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的,具體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行為的期望本身將導致該期望成為現實。
  • 羅森塔爾效應與孩子的成長
    所謂羅森塔爾效應是指: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心理學`中把這種現象叫做羅森塔爾現象。羅森塔爾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作過這樣一個實驗:他來到一座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胡亂挑了十八位學生,並給代課老師強調道「名單上的孩子將來更有發展空間」令教師驚訝的是,這十八名學生大都不優秀有的還學的很差。但因羅森塔爾聲望太高,沒有人懷疑他的眼光。
  •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給孩子貼標籤、立人設,幫助孩子自信成長
    這種教育方式確實有些嚴厲,但是看起來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就是如此,最後卻導致孩子的性格走向為缺乏自信,做事沒有動力的人。其實靜靜媽很早就發現了問題,但是卻不知道其中的內在原因,還一度誤解為是自己的鞭策不足才會這樣。但實際原因又是怎樣的呢,還不是因為媽媽的一味貶低造成的,將一個本來自信滿滿,學習成績又好的女孩,變成了失去內驅力,就像漏氣的氣球。
  • 孩子越罵越叛逆?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家長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通過表揚來讓孩子的教育寬鬆得當羅森塔爾效應,是由美國一位名叫羅森塔爾的心理學教授所提出的心理學現象。大意是指人由於機遇對現有環境產生期待,因而做出了預言,在預言的影響下通過努力完成期待。羅森塔爾教授非常關注孩子的成長健康問題,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一所學校中隨機挑選了18位學生,告訴他們是由於自己智商突出,所以才被選進來參與研究。
  • 孩子學習自暴自棄?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重拾學習的信心
    樂樂的狀況讓媽媽很擔心,不單單是樂樂一個人,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學習自暴自棄的態度,如果一直這樣的話,接下的學生生涯毫無意義。假如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苗頭,家長要重視起來,不要讓這種態度成為習慣,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都比較複雜,可以嘗試運用這個羅森塔爾心理學效應,幫助孩子及時找回積極的學習態度。
  • 孩子總往壞處想怎麼辦?家長運用「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再加上家長的不重視,沒有及時引導孩子,往往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腦海中會不斷浮現失敗的例子,阻礙孩子全身心的投入事業當中,從而喜歡否定自己,把普通的事情總往壞處去想。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羅森塔爾效應」讓誇獎力發威,比打罵強百倍
    其實打罵孩子所帶來的只有對孩子短暫的震懾效果,孩子或許會在短時間內因為恐懼而遵從家長的意願,但他們並不能從內心深處接納和理解那些義正言辭的大道理,恐懼過後他們依然會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意願去做事,所以打罵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當時建議這位網友了解一下「羅森塔爾效應」,並按照該效應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法。過了幾個月後,我收到了該網友的反饋。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進步非凡「羅森塔爾效應」,也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譯為「畢馬龍效應」)、「期待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通過驗證提出的,主要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進而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整天嚴管孩子,但越罵孩子越叛逆。而身邊其他家長,不怎麼管孩子,只是偶爾讚美孩子幾句,孩子就乖巧聽話,讓人特別省心。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 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是什麼?家長用對了,孩子未來贏在起跑線
    在錄製過程中,家長要按照節目組的命令對孩子進行「施壓」,一組家長被要求每天誇獎孩子五次以上,另一次則被要求打擊孩子五次,一個月後觀察變化。讓人吃驚的是,常被誇獎的孩子在一個月後更加積極開朗,而備受打擊的孩子則明顯出現了垂頭喪氣和沉默傾向,學習成績也出現了小幅度下滑,與節目開播時判若兩人。對比之下,觀眾都能看出被誇獎的孩子已經贏了。
  • 「羅森塔爾效應」,帶給孩子怎樣的肯定和期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提出過「羅森塔爾效應」,也可以可以成為「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當時,閨蜜還非常著急,不知道怎麼教育依依。「為什麼現在和3年前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我很好奇地問了閨蜜,閨蜜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訣竅就是一個字,『誇』,之前我都是批評她,沒有誇過她,她什麼都做不好。後來,我是聽了一個澳大利亞的專家講座,知道了誇獎孩子的重要性,我才試著誇依依,沒想到,效果這麼神奇。」
  • 孩子用搗亂求關注?羅森塔爾、瓦拉赫效應和SFBT技術可以幫您解困
    父母讓他學習,他總說學了也沒用,還不如去做抖音主播。他真的討厭學習嗎?並不是。在諮詢中,發現他曾經也做過努力,但沒什麼進步,還是被家長和老師批評。漸漸他覺得自己就是不行,太笨了。為了避免這種自我否定, 他用搗亂和假裝不屑於學習來掩飾。他潛意識裡認為:與其讓人覺得自己笨,不如讓別人覺得我沒有好好學習,所以才成績不好,至少這樣還能保護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
  • 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場通過羅森塔爾效應來「自證預言」的過程
    著名的羅森塔爾試驗,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效應,最後被命名為「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試驗源於羅森塔爾撒的一個「謊」。羅森塔爾跟其他幾名心理學家到一所小學,從一到六年級中各選了三個班,然後從18個班級裡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製作了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相關的老師(老師並不知道這是隨機挑的,還以為是真的),並且要求他們保密。
  • 用羅森塔爾效應解讀《墊底辣妹》中「自我實現預言」帶來的成功
    01、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不同於傳統的「鼓勵式教育」,利用外界的期望改造孩子的成長之路羅森塔爾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由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提出,它是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在兒童心理學上,這種效應經常被用來促進孩子按照家長或老師的規劃成長。
  • 孩子越誇越優秀,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可以想像,羅森塔爾在讚揚學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老師和校長,這些學生得到了不斷的暗示,使學生變得更加自愛,自尊和自信,並取得了非凡的進步。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Rosenthal效應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那些更聰明,更聽話的孩子總是更有可能得到肯定和老師的讚美,然後這些孩子在各個方面都會表現得越來越好。頑皮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老師和父母的批評,由於缺乏肯定和鼓勵,這些孩子的成績很難提高,各方面的表現也不令人滿意。經常被別人稱讚和肯定的人會更加自信,因為自信會使他們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