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塔爾效應給我們家長的啟示

2021-03-01 一點心理學

在生活中,有許多的家長都喜歡給自己的小孩暗示,暗示他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或者暗示他學習不努力、不進取等等。其實這種暗示是最為可怕的,甚至可以說,你的某種暗示可能就毀了小孩的一生。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和家長朋友們,探討一下神奇的潛意識對我們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希望給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在教育小孩的過程中有一些啟示。

一、羅森塔爾效應簡介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心理學上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大凡當過老師的都知道,也一定還記得心理學中有那個著名的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

二、羅森塔爾效應實驗過程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三、羅森塔爾效應原理

森塔爾認為,教師收到了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了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

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最後使期望成為了現實。

四、羅森塔爾效應的結果

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去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那麼,推而廣之我們周圍人的愛和期待也會影響到人的發展。比如教師對學生的期待給了學生自己比別人強的心理暗示,讓學生取得了更好的成績。家長對小孩的期待應該同樣如此。

五、羅森塔爾效應給我們家長的啟示

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有時候,我們的一念之差可以讓人上天堂,也可以讓人下地獄。尤其是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重視這一點,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潛意識,改變對孩子的看法,學會欣賞、鼓勵孩子。

不要流露出對孩子的不屑或者總是批評孩子,說你不如張某某,不如李某某。說你做作業怎麼這麼磨蹭、這麼拖拉……這是我們教育孩子所犯的常見的重大的過錯。

還有的研究人員做過一個統計,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凡在監獄待過的人,出獄後有90%的人還會再一次進入監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外人對他的看法、外人對他的難以改變的態度。認為他就是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就是一個偷盜的人,就是一個強姦犯等等。

即使他在監獄裡接受了很多的教育和改造,在出來以後,重新的走入社會之前,他多麼的信誓旦旦,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總是難以改變社會上人們對他的潛意識。使得他會再一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可見這一念之差有時候是多麼的可怕。

六、要求我們家長做到的兩點

1、家長本身要做一個樂觀的人

做家長的自己要善於學習,為人處世要隨和,性格要開朗樂觀。把自己的正能量傳遞給自己的孩子。而不能做一個悲觀主義者。一個悲觀的家長沒法培養出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

2、不吝惜對孩子的欣賞和鼓勵

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包括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定不能吝嗇自己對小孩的鼓勵和表揚,更多的正面的暗示、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將會激發小孩的潛能,會使他朝著預期的方向進一步的發展。而不是太多的指責和埋怨。

之所以在此分享這個心理學知識,是因為該理論對我們廣大的家長朋友教育小孩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希望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能夠學習該此理論並且真正的入腦入心,並且內化為行動。
及時的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潛意識,學會欣賞、鼓勵和讚美、表揚自己的孩子。這樣小孩也一定會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聲明:轉自於【老師老想說】

本平臺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常常有讀者在後臺留言,想學習心理學,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關於自學,看書(尤其是經典書),是最好的入門方法,可以讓你對心理學有基本的了解。至於心理學專業人士,讀經典書目,當然更是必不可少的了。

為回饋讀者,我們特地準備了一份新年大禮包:100本經典心理學電子書。

免費領取辦法:掃描(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一點菌微信,即可領取。

更多原創文章:

心理分析:為什麼有人遇到難題,寧願硬抗,也不願意求助他人?

最讓人害怕的事情,並不是死亡,而是公開演講|該如何克服羞怯?

你不需要那麼「好相處」,與人交往中,我們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相關焦點

  • 每日分享之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羅森塔爾做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指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這個效應也同樣啟示著家長們,適當的誇獎可以讓小朋友更有動力學習。總而言之,這種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羅森塔爾效應的教育啟示羅森塔爾效應,即人際期望效應給我們同樣帶來啟示,也就是要給人鼓勵。比如家長要給孩子鼓勵,這也是羅森塔爾效應的教育啟示。
  • 羅森塔爾效應——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那麼,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會不會是這樣一種東西: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我們從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主導的經歷中總結出了一些話,成為了自己的認知。而因為自戀的心理機制,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我是對的」,我的認知是正確的,那這些話很有可能就預言了我們未來的人生。的確是這樣,所謂命運,就是這樣的東西。
  • 羅森塔爾效應——你是最棒的!
    其實,「羅森塔爾效應」是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其理論價值遠遠沒有得到老師們的普遍重視。從這個期望效應中我們可以獲得一點啟示,那就是老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與期望,還應該把這種效應用於學生身上。老師要讓學生對自己增強自信心,對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滿希望。在教學實際中,用對待聰明學生的態度方法對待所有的學生,多給他們一些積極的期待,學生將會越來越聰明。
  • 羅森塔爾效應與孩子的成長
    所謂羅森塔爾效應是指: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心理學`中把這種現象叫做羅森塔爾現象。羅森塔爾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作過這樣一個實驗:他來到一座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胡亂挑了十八位學生,並給代課老師強調道「名單上的孩子將來更有發展空間」令教師驚訝的是,這十八名學生大都不優秀有的還學的很差。但因羅森塔爾聲望太高,沒有人懷疑他的眼光。
  • 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是什麼?家長用對了,孩子未來贏在起跑線
    這其中的原理,就是兒童心理學中大名鼎鼎的羅森塔爾效應。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在兒童心理學上,這種效應經常被用來促進孩子按照家長的規劃成長。換句話說,就是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同的期待度,並用不同的態度去應對孩子,從而達到望子成龍的目的。
  •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家長期望是一種力量
    羅森塔爾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指的是人們基於某種情景直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者預言的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暗示的力量「羅森塔爾效應」產生於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次有名的實驗中。
  • 什麼是心理上的羅森塔爾效應和超限效應
    什麼是心理上的羅森塔爾效應?,居然比b組的老鼠聰明,他們能夠率先走出迷宮找到食物,於是他得到了一個啟發,我們課本當中曾經講到過這個實驗就是來到一所普通的中學。在班級裡隨便走了一趟,然後在上面圈出了幾個名字,並且告訴他們這幾個孩子智商很高,以後絕對會有大有作為,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他發現那幾個被選出的學生真的成為了佼佼者,由於這種對於家長的期待產生的積極效應,便叫做羅森塔爾效應,在小學低年級的小孩當中更容易產生,所以在班級裡,老師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來鼓勵那些差生,私底下和他們友好的進行溝通交流,告訴他們你們其實並不差
  •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實驗過程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 孩子自我否定,家長嘗試「羅森塔爾效應」,還您一個自信的孩子
    其實,很多家長都用錯了教育方式,他們不清楚,孩子是需要鼓勵的,是需要積極暗示的,這樣的孩子才會有自信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羅森塔爾效應」?這種效應運用到家教中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自信。一、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 心理學經典與證券投資——羅森塔爾效應
    今天就向大家介紹,十大著名理論之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又稱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 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  原理是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其實,這個現象是有科學依據的,就是「羅森塔爾效應」,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都是告訴我們,誇孩子非常重要。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指的是哈佛大學教授羅森塔爾在1960年做的一個試驗。
  • 全恩說教育:應用羅森塔爾效應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案例是,應用羅森塔爾效應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期,校長對兩位老師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讓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人的孩子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 從心理學解析教育的力量:論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和特長班,目的就是讓孩子行於人前。可是有時候,單憑孩子的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家長的期待、信任和愛為孩子的成長增添了許多助力,甚至能成為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我們時常從安迪聲媽媽的教育理念中去探求,期待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麼?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期待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意義。
  • 《放牛班的春天》:從「羅森塔爾效應」看校長VS馬修的教育決鬥
    但對我而言印象深刻的還是裡面關於權威的正向力量與反向力量的對抗,今天這篇文章就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看看影片中的「羅森塔爾效應」帶給我們的啟示,以及在生活中應如何正確使用。 一、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簡而言之,在我們身邊能夠對我們起決定作用的人都是權威。既然明白了羅塔爾效應是一種權威的期待,那我們看看在影片中有哪些這樣的現象,以及這些現象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 家長要善用「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重拾自信
    家長要學會利用"羅森塔爾效應",經常鼓勵孩子,給予孩子恰當的期望。"羅森塔爾效應",又稱作"人際期望效應"和"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孩子通過老師對他的殷切希望戲劇性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的一種社會心理效應。這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通過一項實驗得來的結論。
  • 從心理學解析教育的力量:論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和特長班,目的就是讓孩子行於人前。可是有時候,單憑孩子的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家長的期待、信任和愛為孩子的成長增添了許多助力,甚至能成為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我們時常從安迪聲媽媽的教育理念中去探求,期待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麼?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期待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意義。
  • 如此「拯救男孩」又一次「羅森塔爾效應」?
    如果說,上海市八中男生實驗班,「拯救男孩」的成功是男生班的成績已經遠超全區平均分,不如說這是又一次「羅森塔爾效應」取巧而已。  我們都知道,「羅森塔爾效應」實際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男生班」的最大成功,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啟示: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性格。如此「拯救男生」,20年以後會怎樣呢?如果大面積普及,會不會失靈?  我們又該如何滿足「成績再好的男孩,偶爾還是會希望班裡有女生一起學習」的遺憾?「女人是老虎」的故事會不會再在他們身上重演?
  • 羅森塔爾效應例談
    「那麼,為什麼我們班出了這麼多人才?&34;事過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表現超常。無獨有偶。東瀛日本,出了個少女桌球天才伊藤美誠。二年來她擊敗過中國女乒除陳夢之外的所有名將。奧運冠軍丁寧曾被她打過11比O。據說伊藤兩歲時,她媽媽哄她睡覺時就唸叨:『能打敗中國女乒的只有你……"這是羅森塔爾效應的又一例證。
  • 「羅森塔爾效應」,帶給孩子怎樣的肯定和期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提出過「羅森塔爾效應」,也可以可以成為「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