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經典與證券投資——羅森塔爾效應

2020-12-15 小馬說券

金融投資市場是一個參與型市場,沒有人的參與市場無法獨立存在。既然是人參與的市場,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參與者。人這種具有獨立思維的生物是最難研究透徹的,所以我嘗試先從經典心理學現象進行了解,也許會為我們投資開啟不一樣的思路。

小馬主要從心理學十個比較著名的理論入手,向大家進行介紹。當然這種方式並非我首創,很早就有人研究投資心理學。但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大家很難有時間去一本本閱讀理解相關著作。我儘量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大家在碎片時間裡,快速的了解相關知識。今天就向大家介紹,十大著名理論之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小學,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實驗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其實,這個名單並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8個月後,再次智能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習慣上也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為一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為,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後淪為社會的不良分子。

羅森塔爾效應的啟示: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怎樣成就,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這種稱為積極期望的態度是贏家的態度。

證券市場中的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讓我們知道了期待的力量,而這一效應和墨菲定律有相通之處,但墨菲定律強調個人意識,而羅斯塔爾效應範圍更廣,涉及到他人意識對個人意識的影響。證券市場正是一個充滿了期待的市場,因此該效應在市場中也會得以體現。

期待和暗示一定是通過自身努力能夠實現的,那些不切實際的期望當然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反而說明腦子有問題,就比如我期望自己變成超人,這就不予置評了。他人意識的影響必須雙方都能得到反饋,也就是意識主體都要是人,比如你期望股票大漲,這種期望股票是無法接受你的意識的,所以期望也沒什麼用。下面我們就舉例說明一下。

1、在我看來證券市場只有兩種人,離開的人和留下的人。離開的人是對自己在市場上能夠獲益失去期待的人,這種人對自己已經失去了自信,把失敗歸咎於市場。留下的人是對市場獲益充滿期待的人,這種人終將在市場上獲益。投資到一定的程度,內因才是市場獲益的核心。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以股市為例,其實很容易看出來。這個市場中的優質標的從長周期來看是絕對盈利的,就算你什麼都不懂,買進優質企業持有,最後都能獲益。既然有這種可預期的情況存在,為什麼我們不能對獲益充滿期待,而是黯然離場呢?下圖為最難漲的銀行股,工商銀行的月線圖,大家看看,之前無論什麼時候買進,持有到現在都能盈利。

2、這裡來說說很多人糾結的投資分析方式,現在主流的分析方式,無論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還是演化分析,都是通過市場長期驗證流傳至今的分析方式,所以從理論上來說,任何一種方式都是有效的。但很多人不能堅守自己認可的分析方式,而是因為分析結果的幾次失誤否定分析方式,學習什麼必勝訣竅,我也是醉了,能有必勝訣竅還會寫出來告訴你嗎?往往那些對認可分析方式充滿執著的人,最終都會在這種方式上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最後形成一種高勝率的獲利體系。所以很多人問怎麼建立交易系統,其實不難堅持科學的分析操作方法,通過經驗不斷的完善,最終形成優質的獲利體系,你的交易系統就完成了。

3、這裡再來舉一個反饋型的例子,很多人會分析公告消息制定投資決策。一條公告,根據市場解讀的不同,會影響股價的走勢。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牛市裡利好放大,只要出公告股價就上漲;熊市中利空放大,同樣的公告會引起股價下跌。這裡就體現了意識影響的作用,在不同市場環境下,主流意識對個體的反饋不一樣。牛市中,主流意識上漲,影響個人意識增強主流意識,市場上多數參與者形成市場合力影響市場結果,終而上漲,熊市中則與之相反。有人會說,我們這麼多投資者希望上漲怎麼還跌了,只能說明你的期望不是主流意識。

羅森塔爾效應讓我們知道期待的作用,我引申為自信就是力量。成功的人都是自信的人,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如何獲得成功。信心影響行動,行動影響結果。投資者們既然選擇證券投資這種方式,就要有不被失敗擊垮信心,否則離開市場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小馬有話說

文中提到,羅森塔爾效應和墨菲定律其實異曲同工,但羅森塔爾效應的應用面會更廣一些。心理學常把這種情況叫做心理暗示,不斷暗示結果導向,最終獲得暗示的結果。

知道這種暗示的力量,且有人不斷通過實驗去驗證了這種結論的可行性。我們為何不將其用於自身,讓自己向期望的結果邁進。證券市場是一個充滿了期待的市場,只要你有一個可行的期待終將實現。

歡迎關注了解更多投資理財資訊,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聊聊產品中的心理學之「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指的是當你以積極的期望去對待一件事物時,這件事物本身也會朝著越來越積極的方向發展。本文就結合案例來看看,在哪些產品中應用了羅森塔爾效應。很多產品人對心理學都很感興趣,認為生活中、產品中處處皆有心理學。
  • 羅森塔爾效應給我們家長的啟示
    一、羅森塔爾效應簡介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心理學上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大凡當過老師的都知道,也一定還記得心理學中有那個著名的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
  • 心理學經典與證券投資——虛假同感偏差
    金融投資市場是一個參與型市場,沒有人的參與市場無法獨立存在。既然是人參與的市場,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參與者。人這種具有獨立思維的生物是最難研究透徹的,所以我嘗試先從經典心理學現象進行了解,也許會為我們投資開啟不一樣的思路。小馬主要從心理學十個比較著名的理論入手,向大家進行介紹。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小男孩》: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意義
    從心理學角度看,《小男孩》中爸爸對兒子的安慰是"羅森塔爾效應"一個十分成功的案例。在他人看來,只有爸爸一個人的安慰難以撼動孩子的整個人生,但是爸爸無私的愛和信念內化為了孩子心中積極的想法,這份小小的期待變為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 羅森塔爾效應:越被看好,發展越好
    很多產品人對心理學都很感興趣,認為生活中、產品中處處皆有心理學。 但去學習心理知識的時候又會發現——很多經典名著如《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自卑與超越》等距離當下太過遙遠,裡面所講到的各種理論聽起很高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也難以運用到實踐當中。 但我想說的是,心理學離我們並不遙遠,當下熱門的網際網路產品中就蘊含著大量的心理學知識。
  • 什麼是心理上的羅森塔爾效應和超限效應
    什麼是心理上的羅森塔爾效應?,這樣的話我們會把這種羅森塔爾效應傳遞給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不要一味的否認孩子,只要孩子的本質不差,一切都是可以挽回的。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的益處。什麼是心理上的超限效應?
  • 羅森塔爾效應與孩子的成長
    所謂羅森塔爾效應是指: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心理學`中把這種現象叫做羅森塔爾現象。羅森塔爾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作過這樣一個實驗:他來到一座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胡亂挑了十八位學生,並給代課老師強調道「名單上的孩子將來更有發展空間」令教師驚訝的是,這十八名學生大都不優秀有的還學的很差。但因羅森塔爾聲望太高,沒有人懷疑他的眼光。
  • 羅森塔爾效應例談
    據說伊藤兩歲時,她媽媽哄她睡覺時就唸叨:『能打敗中國女乒的只有你……"這是羅森塔爾效應的又一例證。所以,學校每次考試都公布分數的做法,就有違羅森塔爾效應這一心理學規律的。也不利於學生樹立自信心。長此以往,學校還是多數孩子的樂園嗎?請正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行記住:未來的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屠呦呦……就在你們校你的班中。
  • 每日分享之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羅森塔爾做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指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這個效應也同樣啟示著家長們,適當的誇獎可以讓小朋友更有動力學習。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對於這個名詞大家不是很了解,其實它指的是當教師對一個學生的期待值很高時,這個學生往往會受到影響而達到預期效果。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小學,進行了7項實驗。
  • 從心理學解析教育的力量:論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期待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意義。01 從"羅森塔爾效應"看期待的力量①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也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 羅森塔爾效應——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這就要講講心理學裡的一個名詞: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先來解釋它的第一個名字,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性格很孤僻,喜歡獨居。這個古希臘的神話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由來,這個名詞的意思是,如果你對一些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奏效。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實驗過程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 從心理學解析教育的力量:論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期待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成長中的積極意義。01 從&34;看期待的力量①什麼是&34;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效應證明了三個道理:一是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過外力&34;的;二是信任和期望是&34;人的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三是人才資源貴在開發。
  • 羅森塔爾效應——你是最棒的!
    其實,「羅森塔爾效應」是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其理論價值遠遠沒有得到老師們的普遍重視。從這個期望效應中我們可以獲得一點啟示,那就是老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與期望,還應該把這種效應用於學生身上。老師要讓學生對自己增強自信心,對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滿希望。在教學實際中,用對待聰明學生的態度方法對待所有的學生,多給他們一些積極的期待,學生將會越來越聰明。
  • 家長必須知道的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1968年在一個鄉村小學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羅森塔爾帶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在一到六年級各選了三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這個名單佔了學生總數的20%,但其實,校長和學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隨機選的,羅森塔爾根本沒有去看這個測驗的成績。 奇妙的是,8個月後,情況果然有些變化。在針對這18個班學生的測驗中發現,上了名單的那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慾都變得更強。
  • 全恩說教育:應用羅森塔爾效應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案例是,應用羅森塔爾效應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期,校長對兩位老師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讓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人的孩子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 孩子父母需懂的心理學「開墾心靈綠洲的羅森塔爾效應 」
    這種由教師或家長的期待和熱愛而在孩子身上產生符合期望的心理現象,羅森塔爾把它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以此借喻所做實驗產生的心理效應。因為這一心理效應是羅森塔爾發現的,故名「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本人認為,產生這種效應有其社會教育心理機制:一是氣氛,即由他人高度期望而產生一種溫暖、關心、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氛圍 ;二是反饋,即教師、家長對他所寄予期望的孩子,給以更多的鼓勵和讚揚 ;三是輸入,即教師、家長向孩子表明對他們抱有高度期望
  • 用鼓勵和讚美去激發你的潛力-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指被教育者因為教育者對他的看法,而產生的被教育者行為發生改變的現象。這個效應是源於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和他的團隊跑到當地的一所小學內以心理學家的名義跟老師還有校長說,某某班級的那幾個同學很有潛力,將來會有大出息,聽了這麼鼎鼎有名的心理學家的一番話,校長和老師們深信不疑,但是羅森塔爾又明確指出,為了結果的準確性,請大家不要說出這個秘密。
  • 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是什麼?家長用對了,孩子未來贏在起跑線
    這其中的原理,就是兒童心理學中大名鼎鼎的羅森塔爾效應。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在兒童心理學上,這種效應經常被用來促進孩子按照家長的規劃成長。換句話說,就是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同的期待度,並用不同的態度去應對孩子,從而達到望子成龍的目的。
  • 《放牛班的春天》:從「羅森塔爾效應」看校長VS馬修的教育決鬥
    但對我而言印象深刻的還是裡面關於權威的正向力量與反向力量的對抗,今天這篇文章就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看看影片中的「羅森塔爾效應」帶給我們的啟示,以及在生活中應如何正確使用。 一、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實驗,1968年他在一所鄉村小學找了18名學生進行了一次「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他隨機把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對外聲稱這些學生都是具備天賦的學生,奇妙的是經過8個月以後,名單上的學生普遍成績有了顯著提高,自信心與求知慾也變得更強了。同樣他又把這個實驗應用在小白鼠的動物身上,神奇的是也發現了相同的效果。為此人們把這種現象叫做羅森塔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