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從這句話中,你究竟讀出了什麼?
是豪情萬丈,還是不屑一顧,亦或是強大的自信…………
其實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無奈和苦楚。
因為燕雀不僅不知鴻鵠之志,同時更不知鴻鵠之苦。
由一句話而產生的感想
這句話本來出自於《史記陳涉世家》: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關於這個故事,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已有所耳聞,不過當時也只是將之當做了一則普通的寓言故事來聽,很少有人仔細體會過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心緒?
但是正所謂初聞不識曲中意在聽,已是曲中人,隨著自己經歷的越來越多,有許多之前未曾有過的感受,都會在心中慢慢浮現,包括這句話也是一樣。
在《莊子逍遙遊》中有一個故事,說北海有一隻龐大的生物,名曰鯤鵬,有一天它要乘著六月的海風飛向高空,一直沒入雲層,去往遙遠的南方。但是生活在樹林間的單和麻雀,卻對鯤鵬的行為感到非常不解,甚至還出言譏諷,認為這麼做毫無意義。
為在它們看來,這一片小樹林就已經是一片足夠廣闊的天地,可以滿足所有的生活需求,何必費這麼大的勁兒衝上雲層,再去遙不可及的南方。與其如此,倒不如在林間安然度日,也同樣可以過的逍遙快活。
其實在現實的人生中,也難免會有這樣的觀念衝突,即使是一開始都在同一個層次上的人,他們的思想也不見得完全就在一個高度,因此,觀念上的分歧也就在所難免。就像秦朝末年的陳勝一樣,在發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之前,他和身邊那些人無疑都處在燕雀的層次,沒有人知道他將來會成為一隻鴻鵠,甚至是鯤鵬。
包括他自己也不知道將來會是怎樣一番光景,因為如果不出意外,他的人生很難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但是在他的內心裡,卻並沒有完全將自己定型為一隻燕雀,而是存在著高遠的鴻鵠之志,這就是他與其他人最大的區別。
俗話說,命運往往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那麼怎樣才算是有準備呢?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人脈以及硬性條件,而是一片廣闊的內心世界,不安於現狀,不向現實屈服,志存高遠,有心飛向藍天,這才是最好的準備。
對於這種鴻鵠之志,以普通的燕雀心態當然無法理解,因為燕雀的心中只有當下,只有自己生活的這一片小樹林,最高的眼界也不過是樹梢之上,遙遠的藍天是一片永遠都無法觸及的空間。但是鴻鵠卻知道,即便自己身處林間,但是也不該磨滅對於藍天的嚮往,因為有一種東西叫做夢想,象徵著人生的希望。
也正是從這種想法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而這條路上究竟會看到怎樣的風景經,歷怎樣的人和事,也只有親自走過才能體會。
鴻鵠之志,亦是鴻鵠之苦
「我欲乘風歸去,只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但事實上並非真正到了高處之後,才能體會刺骨的寒意,在一個人走往高處的途中,就已經能夠感受到來自於四面八方的寒冷。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事有得必然有舍,要想追求一些東西,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
這些代價可能是明顯的,也可能是隱性的,可能是現實中的某些東西,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某種感受,總之人這一生肯定要有所承受。而且追求的高度越高,所承受的也就越多,無論何時都是這樣。
尤其是當一隻鴻鵠還未曾飛上高空的時候,此時伴隨在其身邊的,不是呼嘯的風聲和高遠的雲層,而是來自於那些燕雀的嘲笑和質疑。因為大家一開始都是在同一個圈子裡面,處在相同的層次,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然被命運分到了一起,就應該是一類人。
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你表現出了和身邊人不一樣的人生定位和追求,那麼就很容易被其他人視作異類,使你覺得自己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這也是為什麼《逍遙遊》中的蟬和麻雀,要質疑和嘲笑鯤鵬的原因。就像陳勝在一開始,也曾被身邊的同伴質問,咱們同為給別人耕地的傭人,你居然還幻想什麼富貴?
此時陳勝雖然嘴上說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可誰又能保證他的內心裡沒有絲毫波瀾,沒有被這些話給打擊到。不要說一個人的內心可以強大到無懼任何人的議論和非議,那只是他在經過內心掙扎之後所做出的表現而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尤其是在沒能有所成就之前,沒有人能夠完全對別人的評價無動於衷。
只是他們內心中的堅持勝過了質疑,沒有被那些如潮水般的聲音淹沒,但是這不代表著沒有受到過影響。其實有時候很多走在創業路上的人心中都會出現兩種聲音,一種是對夢想的嚮往,另一種是來自於現實的質疑和打擊。
在他們的內心中也會發生劇烈的掙扎和撕扯,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煎熬,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和毅力。這便是古人常說的萬事開頭難,起步階段往往是成功之路上最難走的一段路,甚至已經有太多人都敗在了這段路上。
不過只要熬過這一段艱難的時期,那些能夠讓你產生猶豫的質疑和非議,就將會變得越來越少。因為你的高度已經逐漸遠離了最初的層次,燕雀高飛不過樹梢之上,鴻鵠展翅可達九霄雲外,一片灌木叢中的蟲鳴鳥叫,又怎麼可能對身在雲層之上的鴻鵠造成什麼影響?
這就像是一個人,如果身在一樓聽到的往往是各種混亂的嘈雜之聲,但若站在十層樓上,這些聲音就會變得稀薄許多。而若是站在摩天大樓的樓頂,那麼擺在面前的就將會是一片一望無際的雲海天空,世俗中混亂的嘈雜之聲,再也無法進入耳中。因為這個時候你的眼界與格局,早已不再受困於當下,而是著眼於更加遙遠的未來和遠方。
但是在這裡有一個前提,一個人不是因為站在了摩天大樓的樓頂,才有了更加遠大的格局,而是因為有著原本就存在於內心的鴻鵠之志,所以才能夠站在這樣的高度。
那些在樹枝間來回跳躍的燕雀,永遠不知道鴻鵠有著怎樣的追求,也無法理解對方內心中的世界,更不會懂的鴻鵠在飛向藍天的途中,會看到怎樣的風景,需要承受什麼樣的痛苦和壓力?
然而作為一隻想要展翅高飛的鴻鵠,就必然要做好迎接一切困難的準備,如果連最初的冷眼和質疑都無法承受,那麼又如何飛向更加高遠的藍天,如何承受高空雲海中翻騰的氣浪,如何面對更為狂暴的風雨雷電。所以要想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就必須拿出一種無畏的精神,就像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在《海燕》一文中所寫的那樣:「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作者寄語——謹獻給那些無懼世態炎涼,仍舊勇敢追夢的人們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活在過去,有些人活在當下,但是我更希望我們能夠活在未來!
成功的路上總是少不了冷眼和質疑,甚至是平白無故的針對,然而這些阻力又何嘗不是一種磨礪,磨出了我們的鋒芒和銳氣!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雖然今天的我們再也不用去考科舉,但在人生的這場考試當中,我依然願意付出十年寒窗的努力,只為心中的夢想!
燕雀不知鴻鵠之志,亦不知鴻鵠之苦。不過對於鴻鵠來說,自己的苦,又何必讓別人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