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三九四九冰上走,幾九最冷呢?老祖宗都總結好了
冬季給人的感覺總是天寒地凍、冷風刺骨。從冬至時起,氣溫開始逐漸下降,直到驚蟄前後,萬籟俱寂的大地才開始重新散發生機。在這期間的八十餘天中,古人將每九天算作一段,當九九八十一天過後,我們就會迎來溫暖的春天,這也是冬九九的由來。
冬九九作為我國的一種民俗現象,先人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對各個時期的氣溫總結出了多種版本的歌謠。以黃河中下遊流域為例,流傳的歌謠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歌謠不僅簡練直白的概括了冬至開始後的氣溫變化,還使人們讀起來十分押韻、朗朗上口。
其中三九四九冰上走,意思就是在這期間河流結冰很厚,人們可以在上面行走。相比於一九二九的不敢將手露出來,五九往後的氣溫回暖,三九四九的天氣是整個冬天裡最為寒冷的,那麼究竟是三九最冷還是四九最冷呢?關於這一問題,老祖宗們早已總結好了答案。
前文中我們提到了在,這一關於冬九九的歌謠只是在黃河華北地域流傳,至於南方地域,還有不同版本的歌謠存在,例如在湖南地區人們認為:頭九兩手藏袖口,二九口中似吃辣,三九見火親如蜜,四九關門把爐守,五九開門尋暖處……由此可見南方的冬季同樣是三九四九氣溫最低,其中四九不僅需要圍在火爐旁,還要關緊門窗。南方最冷的時期在四九。
而我國南北氣溫相差巨大,氣候的不同導致冬季最冷的時間也不相同。在北方地區,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他人鍛鍊身體的勤奮和堅韌。
至於為何是三伏和三九天,是因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期,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酷熱的時期。人們在這樣的天氣下仍然堅持鍛鍊身體,足以見得其決心與毅力。從這句話我們能夠得知北方的冬季最為寒冷的時期在三九。
雖然先輩們通過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到了相關的俗語,南北方最冷的時間也有了區分,但是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地理位置他們遭受冷空氣的時間也就不同,依靠先人們總結的俗語,我們能夠大體的判斷冷暖時間,但是每一年都能夠精準的預測到三九四九最為寒冷顯然不切實際。
有時因為冷空氣的提前降臨,一九的天氣就已經大雪紛紛,而冷空氣過後的三九四九反而氣溫回升。這樣的例外現象人們無法準確總結規律,所以一年中究竟那些天最冷,我們不能百分百的確定,俗語只是作為參考。
今年的三九四九早已過去,除夕當天恰巧為立春,所以春天即將到來,我們的天氣也會越來越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