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下午,2018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專題報告會」環節,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在會上作了題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專題演講。主辦方供圖
8月3日至5日,為期3天的「2018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開。年會主題為「助推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中外專家學者、企業家與環保人士等2500餘人與會,交流學術進展,探討科技創新,展示綠色技術,共商合作之道。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在會上作了題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專題演講,現場觀眾超700人。
黃潤秋表示,今年5月18至19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深刻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那麼,如何把握生態文明思想的精髓,黃潤秋認為,「精髓集中體現在『八觀』上,也就是『深邃歷史觀、科學自然觀、綠色發展觀、基本民生觀、整體系統觀、嚴密法治觀、全民行動觀、全球共贏觀』,這『八觀』回答了三個問題,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因為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的;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關鍵是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怎麼樣建設生態文明?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因為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說到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形勢,黃潤秋概括為五個「前所未有」。一是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二是汙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四是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五是環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那麼,接下來如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黃潤秋指出,一是明確指導思想,就是生態文明思想;二是壓實政治責任,就是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關鍵要嚴格考核問責。三是把握好核心追求,就是改善環境質量。四是立足基本實際,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有什麼問題突出解決什麼問題;五是形成一套策略方法。
在演講現場,黃潤秋還播放了精心製作的PPT,裡面有不少地方被汙染前後的對比照,被汙染前風景優美,被汙染後汙水橫流,觸目驚心。在演講結束時,現場觀眾報以多次熱烈的掌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2018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形式多樣,除了黃潤秋副部長學術含金量頗高的專題報告會,還有各國專家的主旨報告會、專題分會場報告、論壇、研修班和環保科技創新成果展、資料庫專題決賽等多種方式,展現了專家、學者的學術風採,以及最新科研成果,並為產學研創造了對接「聯姻」平臺,促進創新技術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