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涵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12月18日,「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0年會」的北京舉行,生態環境、經濟、數位技術領域的近百名專業人士相聚年會,跨學科探討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與路徑。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我國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自覺對標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從15年的時間跨度和周期合理確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方位、戰略謀劃和目標任務,積極探索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實現路徑。

黃潤秋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面臨艱巨繁重任務和複雜嚴峻挑戰。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兩次宣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自主貢獻目標和舉措,我國將面臨比發達國家時間更緊、幅度更大的減排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將成為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必須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還有不小差距,生態環保任重道遠。

黃潤秋強調,應對複雜形勢和挑戰,實現2035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匯聚合力、共同努力。要堅持生態文明,找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位、價值坐標,科學制定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保障體系,進一步把準美麗中國建設的方向指引。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倒逼、引導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厚植美麗中國建設的綠色底色。要堅持科技創新,著力深化生態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支撐生態環境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法治理,進一步提升美麗中國建設的智慧水平。要堅持試點示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和典型示範,探索建立不同層級美麗中國樣本。要堅持全民行動,完善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體系,著力培育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進一步匯聚美麗中國建設的社會合力。

「美麗中國百人論壇」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旨在通過召開跨部門、跨學科的學術會議,研究面向2035年及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路徑與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本次年會設置主旨報告和論壇圓桌會兩個交流環節,十餘名院士分別圍繞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領域目標和路徑作主旨報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領導力能力建設」廳...
    為全面加強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廳局級領導幹部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圍繞落實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指導各地方做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和「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編制、全國碳市場建設、適應氣候變化等重點工作,在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的指導下,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以及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的協助下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共同之道,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黃潤秋指出,今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了我國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
  • 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會在太原召開
    7月25日,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會在太原召開,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出席會議並講課,山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軍主持會議並講話,全省生態環境部門要切實抓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環境汙染治理協同推進,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持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沒談攏,意味著什麼?|聯合國|中國生態環境部|...
    留待明年繼續討論馬德裡大會是《巴黎協定》全面實施前一次重要會議,主要解決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會議期間討論了2020年前盤點、適應、氣候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等議題。大會原定13日閉幕,因各方分歧嚴重,延後40多個小時。儘管經過艱苦談判,到大會閉幕時,各方仍無法就《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達成共識。
  • 生態環境部:將發揮大氣汙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的協同效應
    央廣網北京10月31日消息(記者杜希萌)生態環境部今天(31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目前,黑龍江、廣東、北京等11省市水源地環境整治任務完成滯後;針對新納入的應對氣候變化職能,生態環境部將發揮大氣汙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的協同效應。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巴黎協定》已達成五年,往事還歷歷在目,尤其是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通過協定那激動人心的一幕,我們對會場上各國同事們的掌聲、歡呼和淚水還記憶猶新,我們有幸見證並參與了這一段歷史進程。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堅定維護多邊主義,與各方一道落實好《巴黎協定》,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 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舉行應對氣候變化培訓
    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能力,做好參與全國碳市場準備,12月15日至16日,由山西省生態環境廳主辦,中歐碳市場對話與合作項目支持的「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培訓會」在太原召開。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學東、中歐碳市場對話與合作項目核心專家楊晉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 應對氣候變化 西北大學在行動
    10月13日,韓正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座談會上強調,要圍繞落實我國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組織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新舉措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今天上午,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接受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他表示,中國氣侯行動的新舉措,彰顯了中國氣候行動的雄心,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在行動(9)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2日(國際·編輯連線)(9)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在行動我們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園,正面臨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人類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世界多地的人們已經紛紛行動起來,通過多種方式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這是2020年9月24日在阿根廷聖克魯斯省拍攝的拉巴朗科薩水電站大壩的施工現場。
  • 習近平:建設美麗中國是中國夢重要內容
    他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的賀信並發表講話。  習近平在賀信中對論壇年會的召開致以熱烈祝賀。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本文對中國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方案進行了歷史性的回顧,對能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的前景進行了展望。【關鍵詞】能源;環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以下簡稱能源、環境和氣候)問題是伴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而發生和發展的。
  • 堅持清潔低碳發展 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動能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餘璐)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17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全球氣候與中國治理」專題政策研究會在北京順利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在對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內生態環境脆弱等多重壓力下,中國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經濟轉型模式創新。
  • ...聯大重要講話精神暨國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思路研討會...
    9月30日,由生態環境部主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承辦的「學習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專家座談會暨國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思路及2035年願景展望專家研討會」在京順利召開,來自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科院、社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參加了研討。
  • 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新華社記者 成欣、高敬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8位院士聚首 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深度報導)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成為當今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國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建成青山綠水、氣候宜人、和諧美好中國?是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國偉、舒德幹、趙國春,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周衛健、彭建兵、何雅玲,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綜合處處長丁輝,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社會事業處副處長張賢,國家應對氣候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李豫海,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總經理付鎖堂,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亞洲開發銀行專家,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傑
  • 金羊網評:以「綠」為底,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展現大國擔當
    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其中最重要的長期目標就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攝氏度以內,以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進入新階段,打開新徵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責無旁貸。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
    近年來,全球酷暑、乾旱、洪澇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氣候變化影響日益顯現。各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能源資源匱乏,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尚未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歷史任務,發展很不平衡。
  • 應對氣候變化 實現碳中和願景 西北大學在行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13日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有關重點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要圍繞落實我國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組織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