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12月18日,「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0年會」的北京舉行,生態環境、經濟、數位技術領域的近百名專業人士相聚年會,跨學科探討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與路徑。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我國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自覺對標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從15年的時間跨度和周期合理確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方位、戰略謀劃和目標任務,積極探索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實現路徑。
黃潤秋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面臨艱巨繁重任務和複雜嚴峻挑戰。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兩次宣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自主貢獻目標和舉措,我國將面臨比發達國家時間更緊、幅度更大的減排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將成為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必須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還有不小差距,生態環保任重道遠。
黃潤秋強調,應對複雜形勢和挑戰,實現2035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匯聚合力、共同努力。要堅持生態文明,找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位、價值坐標,科學制定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保障體系,進一步把準美麗中國建設的方向指引。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倒逼、引導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厚植美麗中國建設的綠色底色。要堅持科技創新,著力深化生態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支撐生態環境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法治理,進一步提升美麗中國建設的智慧水平。要堅持試點示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和典型示範,探索建立不同層級美麗中國樣本。要堅持全民行動,完善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體系,著力培育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進一步匯聚美麗中國建設的社會合力。
「美麗中國百人論壇」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旨在通過召開跨部門、跨學科的學術會議,研究面向2035年及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路徑與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本次年會設置主旨報告和論壇圓桌會兩個交流環節,十餘名院士分別圍繞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領域目標和路徑作主旨報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