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會在太原召開

2020-12-15 山西省人民政府

  7月25日,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會在太原召開,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出席會議並講課,山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軍主持會議並講話,全省生態環境部門要切實抓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環境汙染治理協同推進,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持。 

  
 

  

 

  
 

  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共同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減少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參與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近年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強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引導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取得舉世矚目的顯著成效,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從2009年至今,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歷程。經過十年的努力,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碳強度下降指標連續7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全省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信息平臺、全省碳交易數據平臺、全省域溫室氣體監測站網、晉城市國家級低碳試點、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基礎能力建設等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但作為全國煤炭資源大省,我省能源、產業、經濟「重」型結構依然突出,高碳排放特徵依然明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任重而道遠。 

  
 

  劉軍指出,2018年,按照國家機構改革統一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職能由發改部門轉隸至生態環境部門。截至到目前,我省及各市轉隸工作已全部完成,多數地市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職能劃轉到大氣汙染防治科室,這為發揮大氣汙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同增效作用提供了保障。各市要統籌好大氣汙染防治與應對氣候變化兩項工作,各市要充分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對環境汙染治理的協同作用。 

  
 

  劉軍要求,一要紮實充電。對於在座的各位來說,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專業性很強,希望各位同志認真聽講,今後要積極主動學習,全面、深入、系統地了解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為實際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二要做好實踐。要堅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實踐中,帶到工作中,狠抓落實,緊密結合實際考慮問題、開展工作,透過學習和實踐的積累,提升專業素養和工作水平,把應對氣候變各項工作都落到實處。三要相互交流。這次培訓也是給大家搭建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各市、縣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人員要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切實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業務能力。 

  
 

  培訓會上,徐華清主任從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背景和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目標、政策導向及制度設計等方面給大家進行了精彩的授課,重點對我國和我省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目標任務、政策制度,包括碳排放交易等進行了詳細講解。 

  
 

  與會人員一致表示,這次培訓受益匪淺,一定要認真學習,把理論知識有效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不斷提升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能力,助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相關焦點

  • 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舉行應對氣候變化培訓
    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能力,做好參與全國碳市場準備,12月15日至16日,由山西省生態環境廳主辦,中歐碳市場對話與合作項目支持的「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培訓會」在太原召開。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學東、中歐碳市場對話與合作項目核心專家楊晉出席會議並致辭。
  • 生態環境部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領導力能力建設」廳...
    為全面加強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廳局級領導幹部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圍繞落實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指導各地方做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和「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編制、全國碳市場建設、適應氣候變化等重點工作,在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的指導下,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以及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的協助下
  •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涵
    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兩次宣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自主貢獻目標和舉措,我國將面臨比發達國家時間更緊、幅度更大的減排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將成為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必須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還有不小差距,生態環保任重道遠。黃潤秋強調,應對複雜形勢和挑戰,實現2035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匯聚合力、共同努力。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巴黎協定》已達成五年,往事還歷歷在目,尤其是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通過協定那激動人心的一幕,我們對會場上各國同事們的掌聲、歡呼和淚水還記憶猶新,我們有幸見證並參與了這一段歷史進程。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外交思想,堅定維護多邊主義,與各方一道落實好《巴黎協定》,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 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會議專題部署
    新的碳達峰與碳中和願景,不僅是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要求,也是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明確要求。全局應該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現生態環境部門通過碳達峰工作倒逼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
    建立中國第一代短期氣候預測模式系統,研發新一代全球氣候系統模式,開展氣候變化對國家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人體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影響評估工作。中、高等院校加強環境和氣候變化教育,陸續建立環境和氣候變化相關專業,加強氣候變化教育科研基地建設,為培養氣候變化領域專業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加強對領導幹部氣候變化知識的培訓。通過舉辦集體學習、講座、報告會等形式,有效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氣候變化意識和科學管理水平。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
    「道法自然:從應對氣候變化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報告。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共同之道,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黃潤秋指出,今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了我國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
  • ...院士主持召開「面向21世紀中葉的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戰略研討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會軍主持會議,強調了面向21世紀中葉環境與氣候變化開展戰略研究的重要性,詳細介紹了路線圖項目研究歷程以及本次研討會聚焦的問題。學術報告環節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周偉燦主持,11位與會專家就中國全球變化計劃、城市生物地球化學、全球變化與湖泊生態系統演變、區域發展路線圖項目進展、空氣汙染—氣候相互作用、氣候變化與國防建設等做了專題報告。
  • 應對氣候變化 西北大學在行動
    10月13日,韓正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座談會上強調,要圍繞落實我國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組織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 各地環保頭條丨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將於11月底...
    10月28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推進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培訓會。
  • 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項目啟動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啟動會於2月19日至20日在昆明召開。  啟動會由項目首席科學家李德銖研究員主持,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雲南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處處長畢紅、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生命科學處處長沈毅分別代表昆明分院、雲南省科技廳和中國科學院前沿局就項目的實施做了簡短發言,表示作為依託單位將給予項目充分支持。
  • 應對氣候變化 實現碳中和願景 西北大學在行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13日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有關重點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要圍繞落實我國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組織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 中國代表團積極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變化對話...
    為展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進展,促進各方溝通交流,進而為COP26成功舉辦奠定基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公約》)秘書處於11月23日至12月4日組織召開了70餘場「氣候變化對話」線上系列活動,涉及國家自主貢獻、市場機制、透明度、適應氣候變化、農業、氣候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2020年前實施和力度、全球審評等多項重要議題,是2020年底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最為重要的一次綜合性活動。
  • 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和科學應對
    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並將繼續產生明顯影響  觀測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縮、凍土融化、河(湖)封凍期縮短、中高緯生長季節延長、動植物分布範圍向南、北極區和高海拔區延伸、某些動植物數量減少、一些植物開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態系統由於適應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嚴重的、甚至不可恢復的破壞。
  • 後勤系統舉辦校園綠色建設與創新主題培訓會
    大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同時也肩負著宣傳、踐行生態文明觀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責任。2019年5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學後勤系統治理能力現代化系列培訓以「校園綠色建設與創新」為主題,邀請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叢笑作主題報告。副校長王仰麟及後勤各單位正副職負責人、後勤黨委所屬各黨總支(支部)負責人、後勤工會和團委負責人、後勤各單位業務相關人員等參加。
  • 保護溼地與生物多樣性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在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並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背景下,我們迎來了第十四個世界溼地日和首個聯合國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今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世界各國開展了各種活動來進一步喚起人們對溼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溼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產力最高的自然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物種基因庫」。
  • 生態環境部:將發揮大氣汙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的協同效應
    央廣網北京10月31日消息(記者杜希萌)生態環境部今天(31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目前,黑龍江、廣東、北京等11省市水源地環境整治任務完成滯後;針對新納入的應對氣候變化職能,生態環境部將發揮大氣汙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的協同效應。
  • 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當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據記者了解,2019年,四川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初步核算,全省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0%,為國家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沒談攏,意味著什麼?|聯合國|中國生態環境部|...
    時不我待,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挑戰,需要協作應對。各國應根據各自責任和能力積極採取措施,不要讓承諾與行動拉開距離。「拖堂」兩天後,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5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閉幕。因談判各方分歧嚴重,大會未就《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談判這項核心任務達成共識。
  • ...聯大重要講話精神暨國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思路研討會...
    9月30日,由生態環境部主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承辦的「學習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專家座談會暨國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思路及2035年願景展望專家研討會」在京順利召開,來自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科院、社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參加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