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能出狀元,你知道在我國,還有一個修腳的行業嗎?你知道,最早的修腳師什麼時候出現的嗎?你知道,古人是怎麼修腳的嗎?今天,益甲堂小編就給大家講講修腳的歷史和故事。
上下五千年,文明永相傳。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治療腳病這方面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相傳周代開國國君周文王姬昌在被商紂王羑裡城的時候,牢裡條件不好,他患上了腳病,腳疼難忍,後來,他回到封地之後,廣徵良醫,最後一個叫「冶公」的修腳師用「方扁鏟」給他治好了。冶公成了歷史上第一個腳病醫生。這件事被記載在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因此修腳的歷史至少得有三千年。
到了六朝時期,中國出現了一位僧人寶志,他不僅是一個得道高僧,也是一個懸壺濟世的江湖郎中,為世間疾苦奔走,相傳達摩老祖面壁十年圖破壁,手指甲、腳趾甲長得很長,寶志就主動替他們修剪。後來從事修腳行當的人,把他奉為祖師爺,尊稱他為志公。到現在北京廣安門外還有座小廟叫「志公廟」,廟裡供奉的是正是寶志和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修腳協會的行會都要組織祭祀活動,來祭拜先師。
修腳這個行業到了清朝最為流行,原因是因為那個時候駐京的男性官員們凌晨三、四點就起床上朝,他們穿著黃袍馬褂,高筒朝靴,容易得腳病。而清朝的女子大多數都是裹足,三寸金蓮,很容易得腳病,據說,晚清名臣李鴻章腳底有很厚的老繭,雞眼有寸深,走路很痛苦,還需要有人攙扶。於是就找澡堂修腳名手動刀,結果腳病治好了。當時的修腳師傅的技術很高,能修治腳上的各種腳病---修腳趾甲、刮腳、去死皮、修腳墊、雞眼、肉刺、瘊子、毒疣、灰趾甲、甲溝炎、腳嵌甲等,還擴展至腳的保健:捏腳、搓腳、浴腳、足浴、按摩等。當時的修腳師傅有個美妙的稱號,被譽為「肉上雕花師」。
修腳依各地風俗差異,國內大體上有三路師承,即河北路、江蘇路、山東路。河北路以北京為發展中心,特點是修腳技術巧妙,活茬細緻,擅長於修治各種腳病。江蘇路以揚州為發展中心,修腳時講究活茬精緻美觀,尤其在捏腳、刮腳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山東路則以濟南為發展中心,技術要求全面。 但是呢,在舊社會,修腳師的工作並不被人看好,被當作下九流,沒辦法讀科舉考功名,而且大多數勞動人民沒錢看腳病,忍痛過日子,所以他們的工作也是朝不保夕,時好時壞。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修腳技術得到推廣,有的醫院還設立足療科,專治腳病。修腳和中醫的針灸、按摩並稱為中國的「 三大國術」。21世紀以來,神州大地更是開遍了足浴中心和足療店,光益甲堂在全國都有上百家門店呢。店裡的一些洗腳妹因為技術秒當上了足療師,有的足療師因為技藝精湛還有了修腳大師的稱號,社會地位普遍提高。這便是時代的進步了。 好了,本期益甲堂小編為你講的故事到此為止,下期,會有什麼精彩內容,小小的期待一下吧。